![]()
文|海山
來源|博望財經
當“男人的衣柜”遭遇增長挑戰,服飾巨頭該如何破局?海瀾之家身上的承壓態勢以及相應的資本動作,或者可以給出答案。
早在9月,該公司發布公告擬在境外發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來到10月底,海瀾之家公布三季度財報,前三季度營收155.99億元,同比增長2.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8.16億元,增長3.86%,而第三季度營收則達到了40.33億元。
![]()
雖保持正向增長,不過,暗點同樣存在。
一方面增速相對平緩,與行業個別服飾企業的表現形成了差距(例如,森馬第三季度增長7.3%)。另外一方面,公司前三季度歸母利潤同比下滑,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8.62億元,同比減少2.37%,凸顯了其在存量市場中的轉型壓力。
大背景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1—9月中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社零累計同比僅增長3.1%,增速低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簡而言之,消費端的理性態勢讓行業競爭進入深水區。
對于海瀾之家而言,隨著產業紅利日漸面臨一定壓力,年輕人市場、海外市場與直營市場,開始成為增長探索的重要選擇,放大來看,也是傳統服飾品牌在消費變遷浪潮中尋求新生的必然選擇。
01
增長挑戰下,挖掘年輕人市場
毫不夸張地講,年輕人市場是海瀾之家突破增長天花板的一大抓手,作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Z世代已成為服裝消費的核心增量群體,其對潮流、個性與性價比的多重訴求,正重構行業的競爭規則。
目前,傳統商務男裝市場持續承壓,一些同行營收均出現放緩。年輕消費者對刻板的商務風格接受度越來越低。
知萌咨詢調研顯示,年輕消費群體更傾向于“無界穿搭”,既要求日常通勤的實用性,又追求社交場景的潮流感,這與海瀾之家近年來主推的“輕商務”定位不謀而合。
“男人的衣柜”這句經典的廣告在如今看來,多少有些需要趕上時代才行。
為貼合年輕化需求,客觀地講,海瀾之家已展開多維布局,不僅在線上邀請“十個勤天”、曾舜晞等明星來到直播間進行直播賣貨活動,吸引來眾多年輕粉絲,潮流品牌“黑鯨(HLA JEANS)”持續加碼快時尚和年輕風格單品,印證了年輕化改造的市
不過押注年輕人市場,往往需要相當精湛的設計、制造工藝,換句話說,產品力需要更強。
據北京商報此前報道,海瀾之家在長久以來的發展中依賴“ODM(代工)”模式。據其報道,在該模式下,海瀾之家將大部分生產環節以外包的形式出售給供應商,同時,海瀾之家與供貨商之間形成了“可退貨”與“不可退貨”兩種進貨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存貨風險。
![]()
代工模式在任何行業都存在一個不足,即一些廠家很難完全把控設計研發環節,如果各家供應商細化設計并打樣,其實對產品品質本身的打磨可能有一定影響。反過來講,年輕化的品牌或者款式,往往需要高度靈活的產供銷服體系,從市場需求洞察到最終產品上市,高品質的快時尚品牌對高效率的商業落地能力要求極高。
所謂“品牌的未來在年輕人的衣柜里,而年輕人的選擇在時代的潮流里。” 需要指出,年輕化轉型絕非簡單的設計改良,大概率要求企業進行全鏈路的價值重構。
往深處講,年輕化也是傳統品牌從“產品供給”向“用戶需求”轉型的必然,海瀾之家的優勢在于龐大的渠道網絡與供應鏈基礎,其挑戰在于如何更好地真正讀懂年輕群體的消費邏輯,以及進一步提升產品打造水平。
年輕人既看重產品品質,也注重品牌態度;既追求性價比,也愿意為情感價值買單。唯有將潮流設計、數字化營銷與場景化體驗深度融合,才能將年輕人從“潛在客群”轉化為“忠實用戶”,為品牌注入持久的增長動能。
02
探尋海外市場,機遇與挑戰2個故事共存
國內市場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海外市場的藍海屬性正逐漸顯現,成為企業新的增長引擎,海外市場同樣成為海瀾之家增速最快的業務板塊,不過品牌勢能不足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
在此前發布的公告中,海瀾之家提到港股IPO旨在深化全球化戰略布局,加快海外業務發展,提升國際化品牌形象。
![]()
目前海瀾之家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新加坡等市場之外,根據品牌海外發展戰略布局,不斷擴大海外市場版圖,僅從上半年看,公司海外市場門店數已達111家,同期海外地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42%,
對不少中國企業出海而言,光鮮業績背后,品牌勢能不足的挑戰日益凸顯。作為海外市場的后來者,國內企業面臨著國際品牌與本土品牌的雙重壓力,didas、Uniqlo等國際品牌在全球積累的品牌認知度與供應鏈優勢,是國內一些短期內難以企及的。
此外,不同市場的文化差異、消費習慣與政策環境,也對海瀾之家品牌的本地化運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國金證券研報指出,海瀾之家的海外成功得益于全直營模式與核心商圈占位。其實,國內服使企業在海外實現從“區域深耕”到“全球拓展”的跨越,大概率還需在品牌故事傳播、產品本土化改造等方面持續發力。
![]()
其邏輯在于出海不是簡單的地理遷移,而是品牌價值的跨文化落地,這個道理在此前中國汽車)快消品等出海企業身上得到了印證。 海瀾之家的海外探索,本質上是中國服裝品牌從“產品出口”向“品牌出海”轉型的縮影。其優勢在于性價比與供應鏈效率,而突破點則在于品牌勢能的構建。
按照目前的節奏,海瀾之家的海外業績是持續上漲的,意味著它在海外具備了一定市場競爭力,未來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會如何,則需要交給市場檢驗。
03
直營市場,不得不加碼
站在產業視角,越來越多的公司把直營模式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的確直營模式優勢日益凸顯,成為品牌掌控終端、貼近消費者的核心抓手。
據海瀾之家財報,線下門店數量方面,25年9月末公司總門店數為7241家,較年初凈增加63家(+0.9%),其中,直營門店2220家,占比達30.66%,主品牌海瀾之家系列的門店數量為5684家,直營門店數量為1583家。
![]()
從行業趨勢來看,直營化的確已是不可逆的潮流,在海瀾之家增長增速并不算特別高的壓力態勢下,挖掘直營店市場有一定增量邏輯。
在存量競爭時代,早期加盟模式的粗放式擴張已難以為繼,加盟商拿貨意愿減弱導致渠道效率下滑,而直營模式能讓品牌直接觸達消費者,精準捕捉需求變化,同時實現庫存的精細化管理與品牌形象的統一輸出。
也就是說,直營店增長背后有可能與增長壓力有關,一方面直營店不僅是渠道結構的調整,也可能帶來品牌核心競爭力的重構,唯有通過直營體系深度綁定消費者,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
對于海瀾之家而言,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年輕人市場的品牌心智占領、海外市場的品牌勢能構建、直營市場的效率提升,都是需要持續攻克的課題。而這不僅是海瀾之家的轉型之路,更是所有傳統服裝品牌需要面對的時代命題。在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傳統品牌如何平衡存量與增量、本土與全球、規模與質量?
海瀾之家的探索,或許能為行業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參考。未來,能否將這三個市場的潛力充分釋放,將影響這家服飾巨頭能否在新的商業浪潮中續寫輝煌。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