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 文/圖)“最近幾天,生意明顯冷清了不少。最扎心的是老客戶問,你們的金價怎么漲了這么多?我只能解釋,不是我們想漲價,是含稅成本高。”在國內最大的黃金批發市場深圳水貝黃金交易市場(以下簡稱水貝),經營定制珠寶生意已十年有余的小凱(化名)對記者講述了近幾天的感受。
黃金交易稅收新政落地首周,黃金市場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部分銀行迅速調整積存金業務、金飾品“一夜提價”……
新規下稅務成本有變
11月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自2025年11月1日起實施,執行至2027年12月31日。根據公告,會員單位或客戶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標準黃金,賣出方會員單位或客戶銷售標準黃金時,免征增值稅。未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稅,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則區分標準黃金的投資性用途和非投資性用途,分別按規定適用增值稅政策。
場內交易(如標準黃金)免征增值稅,而非場內交易(如實物黃金)需按13%繳稅。萬聯證券認為,新政的出臺有助于規范黃金交易市場秩序。由于場內交易標準黃金免繳增值稅,新政有助于黃金交易向場內集中發展,減少場外非法交易和投機行為,提升市場透明度。
同時,公告明確區分投資性黃金(如金條)與非投資性黃金(如首飾)。投資性黃金在交易所交易可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但后續銷售環節需繳納增值稅,且只能開普通發票。而非投資性黃金在交易所交易免征增值稅,開具普通發票,按發票金額的6%計算。此舉既鼓勵投資性需求,又規范實物黃金消費市場。調整后的政策通過稅收杠桿,可以促進黃金資源在投資與消費領域的合理配置。
銀河期貨貴金屬高級研究員王露晨認為,本次新規的核心內容在于,在稅收政策上明確區分實物出庫黃金的投資性用途和非投資性用途。對會員單位基于投資性用途的提取黃金行為,通過在銷售環節不得向下游開具增值稅專票的規定,阻斷了增值稅抵扣鏈條,有助于抑制實物黃金的投機性買賣行為。對于會員單位和客戶基于非投資性用途的提取實物黃金行為,明確在銷售環節開具增值稅專票的權利,使需要以黃金作為原料的實體企業能夠通過抵扣降低成本。
部分銀行迅速調整積存金業務
11月3日,工商銀行發布關于暫停受理部分如意金積存業務申請的公告。公告稱,受宏觀政策影響,根據該行風險管理要求,自當日起,該行暫停受理如意金積存業務的開戶、主動積存、新增定期積存計劃以及提取實物的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銀行此次調整動作迅速。同日下午再次發布公告稱,已恢復受理如意金積存業務的開戶、主動積存、新增定期積存計劃以及提取實物的申請。
建設銀行也發布公告稱于11月3日起暫停受理易存金業務實時買入、新增定投買入、實物金兌換等申請,存量客戶易存金定投計劃的執行、贖回以及銷戶不受影響;暫停個人黃金積存兌換實物貴金屬、賬戶黃金兌換實物貴金屬等申請,其他個人黃金積存業務不受影響。
“業務已經恢復了,和之前沒有變化。目前沒有現貨金條,提金需預約,可能也需要等待。通過App和現場預約都可以,找客戶經理也可以。”11月4日,中國商報記者咨詢工商銀行,該行官方客服如此回應。
記者從建設銀行官方客服處了解到,該行已于11月4日恢復相關業務,可以正常買入黃金積存產品。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對記者表示,工商銀行此次調整的核心動因是響應近期黃金稅收政策調整,以及在金價波動加劇的市場環境下,通過收縮增量業務敞口有效控制風險。
黃金珠寶品牌紛紛漲價
“11月2日,我看中了周大福一款足金吊墜,就加入了購物車,結果第二天卻看到漲價1000多元,實在下不去手,準備先觀望了。”家住杭州的甯甯(化名)對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11月3日,周大福珠寶黃金飾品克價從前日的1198元跳漲61元來到了1259元。截至11月7日上午,周大福珠寶黃金飾品克價繼續微漲至1268元。
![]()
圖為消費者在某品牌黃金首飾專柜選購金飾品。
不僅是周大福,記者了解到,11月1日—7日,周生生珠寶黃金飾品的克價也上漲了73元。與此同時,六福珠寶、老鳳祥等多家知名黃金珠寶品牌金飾品克價上漲至1250元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黃金珠寶品牌對金飾品克價的集體調漲固然受到國際金價波動的影響,但也與新政密切相關。
“近日發布的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為黃金采購和生產帶來額外成本。為此,周大福珠寶自11月3日起對部分黃金產品進行價格調整。”周大福珠寶表示,將結合政策對業務和產品零售價格的影響作出合理調整,漲幅與新政帶來的成本增加相符。
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認為,公告施行后,黃金首飾企業的進項稅額抵扣率調整,其原材料采購的稅負成本增加,企業為維持合理利潤空間不得不調整零售價格。
11月4日,廣州白領蔡蔡(化名)去水貝選購三金。蔡蔡告訴記者,當日絕大部分商家給出的克價是990元,已經比大盤價高出很多。
“3個月前,我通過線上在一個水貝商家那里買了一個足金戒指,當時克價只比大盤價高了15元。11月6日,我再次詢問,克價已經比大盤價高了40元。我追問漲價是否因為黃金稅,對方沒有正面回答。”北京市民小玉(化名)告訴記者。
新政對各方影響幾何
新政出臺后,普通消費者交易黃金飾品這類“實物黃金”會不會受到影響?
“新政對于買金條的消費者來說影響總體有限。”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對記者表示,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購買標準投資金條,因仍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個人購買成本并未直接上升,僅需要留意市場搶購引發的短期價格波動情況即可。但非會員單位渠道的金條可能因稅收抵扣鏈條變化,出現成本傳導型漲價。消費者需要優先選擇合規會員單位渠道,避免額外稅負,同時不要盲目跟風囤貨,長期來看標準金條的投資成本優勢仍在。
對于買金首飾的消費者而言,面臨比較顯著的成本上升壓力,主要是多數品牌會通過漲價轉嫁壓力。消費者短期需要承受價格上浮的可能,長期則需要權衡品牌、工藝與漲價幅度等。
“對于準備賣出黃金的消費者來說,需要關注渠道差異帶來的收益影響。個人向交易所會員單位賣出標準投資金條,稅收政策無明顯變化,回收價格仍貼近基礎金價,折損成本穩定。若賣出非標準黃金或通過非會員渠道變現,可能因下游抵扣限制導致回收價偏低。在短期市場搶購熱潮下,賣出議價空間略有提升,但長期需要聚焦合規渠道,避免因稅收鏈條中斷造成收益縮水,尤其企業賣出方需要注意發票類型對收益的影響。”付一夫說。
對于投資紙黃金和ETF的投資者來說,付一夫認為,其基本不受新政影響,因為這類產品屬于金融投資范疇,稅收政策未調整,且具備交易成本低、流動性強的優勢。
展望后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政可能加速投資者向交易所渠道集中,尤其是大額投資。普通投資者更傾向于通過銀行代理的交易所產品(如積存金、黃金ETF等)間接參與黃金投資,以平衡便利性與稅負。非交易所實物黃金的投資吸引力可能會下降。
廣東南方黃金市場研究院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宋蔣圳表示,銀行作為交易所的金融類會員,本身以銷售投資性金條為主,銀行在交易所購買金條并且用于投資用途的,依然采取即征即退的政策,所以貴金屬業務受新政影響不大。
“但銀行此前賣的金條并不是直接從交易所交割出來的,都是通過第三方機構(如黃金公司)代加工之后進行代銷的,所以會有一定影響。銀行如直接從交易所購買黃金,加工成金條,或直接出售交易所的金條,依然有很大優勢。”在宋蔣圳看來,新的稅收政策下,銀行在黃金業務上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模式可能會發生變化。
對于黃金珠寶銷售方而言,則影響各異。
小凱告訴記者,黃金稅對頭部黃金珠寶品牌影響相對較小,尤其對“一口價”黃金產品而言,因為在其定價中,品牌溢價、設計與人工成本占比相對更高,原材料成本占比較小。
付一夫認為,對于大型黃金珠寶品牌而言,由于他們有會員單位身份與規模優勢,抵御風險能力更強。作為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其投資金銷售享受稅收優惠,金飾業務雖面臨進項稅抵扣減少的情況,但可通過品牌溢價和規模化采購分攤成本,成本轉嫁能力突出,提價對銷量影響有限。同時,新政推動行業規范化,大型品牌可借助合規優勢整合市場,并進一步鞏固市場份額,長期有利于競爭格局優化。
“小型商家則面臨成本與競爭雙重壓力。多數小型商家不是交易所會員,采購成本較高,新政后抵扣限制進一步推高采購成本,且缺乏品牌溢價支撐,提價可能導致客戶流失。同時合規成本也隨之上升,需要調整采購渠道與發票管理模式。部分小型商家可選擇與會員單位合作降低成本,或深耕區域性細分市場、個性化定制等領域規避競爭;若無法消化成本壓力,可能面臨市場份額萎縮甚至退出行業的風險,短期需要重點優化供應鏈與定價策略。”付一夫說。
摩根士丹利發布的報告認為,此次調整提高小型零售商采購金條的成本,并鼓勵他們直接從交易所購買。在短期內,相關市場可能出現波動。但從中期來看,更規范的黃金市場可能利好具備良好渠道管理能力的珠寶品牌。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理財建議)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