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深藍財經
撰文丨楊波
誰也未曾料到,2025年的“二師兄”會陷入如此低迷的行情。豬價低迷,難道是大家都不吃豬肉造成的嗎?
最新財報顯示,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六和等養豬龍頭企業,第三季度凈利潤集體下滑;剛過去的10月,全國豬價更是跌破前期低位,創下2019年以來的新低。
豬價為何跌跌不休?在“反內卷”的行業共識下,養豬業又該如何破局?
1
豬價創近年新低,“豬肉茅”日子難過
今年三季度以來,全國生豬行業繼續陷入深度調整:生豬價格持續下行,上市豬企盈利普遍縮水,部分企業陷入階段性虧損,行業同時面臨產能過剩與負債高企的雙重壓力。
豬價跌幅超預期成為行業最直觀的痛點。
日前,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六和發布最新經營數據,生豬價格跌幅超預期。
以牧原股份為例,10月份商品豬銷售均價11.55元/公斤,同比變動-32.73%;
![]()
溫氏股份10月份毛豬銷售均價11.57元/公斤,同比變動-34.41%;
![]()
新希望六和商品豬價格去年10月為17.37元/公斤,今年10月跌至11.28元/公斤。
小編從“中國養豬網”玄田數據了解到,全國生豬(外三元)價格今年10月曾一度跌至10.89元/公斤,不僅創出年內新低,更創下2019年以來的最低價格水平。
![]()
截止今天,全國生豬價格同比下跌約30%。
![]()
豬價低迷直接傳導至企業業績。
牧原股份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353.2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1.48%;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4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5.98%。
溫氏股份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營業收入259.3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76%;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8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5.02%。
成本端方面,玉米、豆粕價格較去年同期變動不大。玉米價格同比微漲3.78%,豆粕價格同比微跌1.26%。
![]()
不過,憑借規模化布局和技術優勢,龍頭企業成本控制成效顯著:牧原股份養殖完全成本降至5.8元/斤(約11.6元/公斤),溫氏股份養殖綜合成本為6.1-6.2元/斤(約12.2-12.4元/公斤),顯著低于行業平均成本6.43元/斤。反觀中小養殖戶,因缺乏規模效應和技術支撐,養殖成本普遍在6.5元/斤以上,資金鏈斷裂風險持續加劇。
值得警惕的是,若11月豬價持續低位徘徊,將直接影響上市豬企的全年業績表現。
2
供過于求,產能去化不及預期
綜合各方行業信息顯示,本輪豬價下跌的核心原因是供需關系的根本失衡。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向《》分析,9-10月豬肉消費市場表現不及預期,而供給端因前期行情判斷偏差,8-9月出現生豬恐慌出欄,疊加部分養殖戶壓欄的大豬集中上市,導致短期市場供給快速增加。
溫氏股份更是坦言,10月以來豬價快速下跌,“全行業已面臨階段性虧損”。
面對持續低迷的行情,監管層已多次召集行業會議,出臺系列穩市方案,重點從能繁母豬存欄量動態調控、規范二次育肥行為兩方面入手,引導行業理性去產能。
因此,龍頭企業的減產去產能措施備受關。公開信息顯示,溫氏股份今年已關停全國7個豬場;牧原股份則在三季度末將能繁母豬存欄降至330.5萬頭。不過從全國范圍看,產能去化進度遠不及預期。
數據顯示,自2020年11月起,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就再也沒有低于4000萬頭,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這一數字仍達4035萬頭。對比來看,2019年三季度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僅1898萬頭,處于歷史低位,隨后直接開啟豬價上漲周期——作為生豬供給的“晴雨表”,能繁母豬存欄量直接決定未來豬價走勢。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監測信息處專家日前明確警告,“現階段盲目擴大養殖規模,極有可能遭遇嚴重虧損”。
3
警惕高杠桿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下旬開始,豬肉價格逐步企穩,但仍在低位徘徊。隨著第四季度臘肉、香腸等制作需求的集中釋放,預計豬肉價格不會再出現大幅下跌。
不過分析機構仍偏向保守。中郵證券分析師王琦在11月4日的研報中提示,2024年5月以來的生豬產能增加,將對應2025年四季度及2026年一季度供給持續放量,目前豬價尚不具備大幅反彈的基礎。
此外,今年以來養豬龍頭企業紛紛推進降負債、去杠桿工作,力求安全。
牧原股份表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降至55.5%,較2024年底下降3.18個百分點,負債總額較年初已減少約98億元;若考慮10月完成的50億元權益分派,公司今年提出的降負債目標已超額完成。
溫氏股份財報也顯示,截至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為49.41%,較2024年末降低3.73個百分點。
作為投資者,在此背景下需重點警惕高杠桿企業的經營風險。
例如,連續多年虧損疊加激進擴張導致有息負債高企的天域生物,最新資產負債率達76.41%;養殖業務持續虧損的新五豐,最新資產負債率為73.22%;天邦食品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也超過70%,達70.27%,且第三季度單季歸母凈利潤虧損9248.51萬元,債務壓力與盈利壓力并存。
深藍財經新媒體集群發源于深藍財經記者社區,已有15年歷史,是國內知名財經新媒體,旗下賬號關注中國最具價值公司、前沿行業發展、新興區域經濟,為投資者、上市公司高管、中產階級提供價值內容,。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