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臺的角色,悄然從被動的“貨架”,轉向主動的“羅盤”。
作者 | 徐長卿
編輯丨高遠山
來源 | 野馬財經
當“雙十一”步入第17年,單純的流量爭奪與價格競爭已觸及天花板。然而,在3C家電這一核心賽道,京東卻展現出逆勢擴大的主場優勢。
艾瑞報告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在3C數碼與家電兩大核心品類的線上市場份額均位居第一,其中,3C數碼領域京東占比約60%,遠超天貓淘寶的14%,家電領域同樣穩居全渠道首位。
這亮眼成績背后,并非簡單的低價驅動,而是京東攜手品牌伙伴,以“超級供應鏈”為核心的深度共創模式持續發力——從精準洞察消費趨勢、反向定制爆款新品,到智能制造與柔性響應,共同構建了一場以確定性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的高質量增長范式。
![]()
圖源:罐頭圖庫
01
精準洞察與“反向定制”
從制造走向共創的產業升級
在傳統的零售圖譜中,平臺的核心職能是流通,如同一個高效的貨架,將品牌已經制造完成的產品陳列并送達給消費者。然而,當市場從增量轉向存量,當消費者的選擇愈發挑剔且難以捉摸,品牌的焦慮與日俱增:下一個爆款究竟在哪里?
答案,或許正藏在平臺每日涌動的海量數據之中。問題的關鍵不再是擁有數據,而是如何從中精準破譯消費趨勢的密碼。《2025年雙11 3C數碼消費調研報告》揭示了一個關鍵變化:高達91.7%的消費者會特別關注3C數碼新品,其中77.9%的用戶在選購時會首選“最新款”。“追新”已成為驅動增長的核心引擎,但“新”的方向需要被精準定義。
平臺的角色,由此悄然從被動的“貨架”,轉向主動的“羅盤”。它不再僅僅告知品牌什么貨好賣,而是開始指引他們應該生產什么。這一過程,依賴于C2M模式從初級的功能定制向智能共創的深度演進。
這種共創,首先體現在對市場潛在需求的敏銳捕捉上。一個典型的案例發生在游戲本領域。在“雙十一”前夕,尚未正式發布的“RTX 5070”顯卡及相關關鍵詞的搜索熱度在京東平臺異常飆升。京東采銷團隊迅速捕捉到這一信號,并通過AI外呼等數字化工具快速驗證了這一潛在需求。隨即,他們與聯想產品團隊經過多輪商討,最終共同敲定了“RTX 5070顯卡 + 16GB內存 + 1TB SSD”這一核心配置,反向定制出后來在“雙十一”首銷中迅速走紅的聯想拯救者Y7000P 2025 AI元啟版。
![]()
其次,共創更體現在對品類演進方向的共同判斷上。京東基于全平臺數據發現,平板電腦的市場基本盤正從2-3千元的娛樂、早教賽道,向4-5千元的生產力賽道遷移。當京東將這一洞察帶給榮耀時,雙方在商業判斷上高度契合。這種共識極大地推動了研發資源的投入,最終催生了榮耀MagicPad 3 Pro。這款產品打破了“平板芯片落后手機半年”的行業慣例,與榮耀旗艦手機同期發布驍龍至尊版芯片,成為安卓陣營沖擊高端市場的一款力作。
而最深層次的共創,則在于共同開辟全新的細分市場,以滿足那些被忽視的消費需求。京東在分析用戶反饋時發現,智能手機功能的日益復雜,反而為許多用戶,尤其是不擅長操作的長輩群體,帶來了使用困擾。基于對“便捷操作”和“AI體驗”普世化的洞察,京東聯合榮耀、WIKO等品牌,通過C2M模式共同開創了“大屏AI手機”這一新品類。
例如,京東與榮耀聯合定制的榮耀暢玩70 Plus,在側邊配備了實體AI鍵,實現了一鍵清理內存、一鍵喚起乘車碼等高頻功能的極簡操作。更關鍵的是,其AI語音助手具備精準的方言識別能力,讓不說普通話的用戶也能通過語音直接點外賣、導航,極大地降低了智能技術的使用門檻。這款產品將AI從炫技帶入實用的日常,精準地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市場定位。
![]()
這種由需求拉動生產的智能共創,其本質是供應鏈能力的前置。它將決定產品命運的決策環節,從工廠的研發實驗室部分前移至了對消費數據的解讀時刻。對于品牌而言,這不僅意味著更低的庫存風險和更高的爆款概率,更意味著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中,獲得了一種難能可貴的指向能力。
02
超級供應鏈協同
從生產到響應的效率革命
當消費端的洞察變得越來越清晰,其對供給端最迫切的要求,便不再是規模,而是速度與精準度。
傳統的大規模、標準化生產模式,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和碎片化的訂單時,常常顯得笨重而遲緩。庫存的錯配成為吞噬利潤的黑洞。因此,將前端洞察轉化為市場勝利的關鍵,在于供應鏈能否進行一場深刻的“柔性進化”——這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商業邏輯的重構。
而進化的場景,就在工廠的流水線上。在珠海的格力智能工廠,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與實時數據看板協同運作,從物料入庫到成品出庫,每一個環節的狀態都清晰可追蹤。機械臂以精準的節奏進行裝配,質檢流程有條不紊。這幅透明制造的圖景意味著,一條能夠每日處理大量訂單,且其中80%訂單定制量小于5臺的產線,具備了隨需而變的能力。當京東將前端的銷售預測實時傳遞至工廠,生產排產計劃便能被即時調整,這徹底改變了傳統供應鏈中,生產與銷售脫節的固有弊病。
在這條高度柔性的產線上誕生的格力“AI節能王子Pro”,正是這種模式下的產物。它不僅是京東基于用戶對“空調直吹”和“高耗電”痛點洞察反向定制的成果,更得益于獨家共建模式所提供的確定性訂單。
![]()
京東通過提前包銷,鎖定了龐大的生產規模,這使格力能夠以更優化的成本結構進行生產。最終,這款搭載獨創AI節能芯片的空調,在實現節電效果超13%的同時,也將高品質產品的價格打到了更親民的區間。
據京東格力品牌采銷負責人康斯航介紹,這款基于用戶數據“反向定制”的產品,自去年年底上市以來,銷量已累計突破13萬套。這印證了一個邏輯:供應鏈的終極效率,不僅在于生產得多快,更在于為誰生產、為何生產的精準度。
然而,制造的精準只是效率革命的上半場。履約的精準,則是決定用戶體驗的下半場。
對于家電、家居等大件商品,送裝分離是長期困擾行業的服務斷點。京東將“送裝一體”服務作為標準解決方案,其訂單在“雙十一”期間同比增長超90%。這直接命中了超過50%的家電消費者在選購時最關注的“一站式服務”需求,解決了他們最大的決策后顧之憂。
這場效率革命的基石,在于“獨家共建模式”對傳統渠道關系的重構。京東以確定的規模化訂單,對沖品牌商的生產與渠道不確定性。在與恒潔衛浴的合作中,該模式幫助其綜合整機成本降低約20%;在與飛利浦的合作中,因省去中間分銷環節,綜合經營成本降幅達35%。這些在供應鏈環節被優化的成本,最終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用戶福利,形成了“高質低價”的商業正循環。
縱觀全局,京東的“超級供應鏈”實際上是在做一件核心事情:將傳統供應鏈中固有的、巨大的不確定性,通過數據驅動和深度協同,轉化為貫穿前、中、后端的高確定性。這無疑為在成本與內卷中掙扎的零售行業,提供了一條通向高質量增長的可循路徑。
![]()
03
從促銷到生態
構建競爭壁壘
當精準的洞察與高效的響應成為常態,其最終沉淀出的商業成果,遠不止于一次大促的GMV數字,而是一種更為穩固的資產:消費信任與生態引力。這構成了京東在3C家電賽道最深的護城河,也讓其市場份額的集中從一種市場現象,轉變為一種可解釋的商業必然。
這種信任,首先體現在對消費者“追新”風險的對沖上。在3C數碼這個技術迭代極快的領域,“追新”伴隨的往往是買錯的擔憂。
京東通過“先人一步加速換新計劃”,不僅能提前為消費者送達3C數碼新品,更能帶來“權益隨心選”的專屬福利,實現超預期的體驗,并構建了一套降低用戶決策風險的機制。這套機制與“智能共創”模式緊密結合——平臺推送的,正是它聯合品牌精準定義的;用戶收到的,正是他們內心深處所期待的。這種所見即所需的確定性體驗,使得“雙十一”期間手機新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4倍,AI平板、AI工作站等趨勢品類增幅均達150%以上。在這里,“追新”不再是一場賭博,而是一種建立在可靠供應鏈之上的精準消費。
![]()
市場份額的集中,則是這種信任在宏觀層面的量化體現。據艾瑞咨詢報告,“雙十一”期間京東在3C數碼線上銷售額占比高達60%,遠超天貓淘寶的14%,在家電領域同樣占據絕對領導地位。對此,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表示:這一現象背后,是京東通過供應鏈深度整合、用戶信任體系構建以及產業鏈價值重構形成的系統性競爭力,而天貓淘寶等平臺則因模式差異面臨結構性挑戰。
袁帥認為,京東在3C數碼領域的絕對優勢,首先源于其供應鏈的“硬實力”。京東“超級供應鏈”通過“太璞”數智解決方案與智能決策系統K2的協同,實現了從需求預測到履約交付的全鏈路數字化。例如,德力西電氣蕪湖零碳園區采用“萬倉合一”模式后,定制化訂單可在幾分鐘內啟動生產,緊急訂單履約率提升至98%。這種效率革新不僅降低了品牌方的庫存成本,更讓消費者享受到“當日達”甚至“小時達”的極致體驗。相比之下,天貓淘寶等平臺依賴第三方物流,在履約時效與確定性上存在天然短板,尤其在3C數碼這類高決策成本品類中,用戶對物流速度與售后保障的敏感度遠高于價格,這直接導致其市場份額被京東擠壓。
數據的背后,是更深層的用戶心智占領。《2025年雙11 3C數碼消費調研報告》指出,超87%的用戶在購買3C數碼產品時首選京東。選擇的原因,“正品保障”與“服務體驗”位居前列。這揭示了一個清晰的行業趨勢:當價格不再是唯一考量,一種全鏈路的確定性體驗,即由供應鏈全程保障,覆蓋品質、配送、安裝及售后的完整閉環便成為了最核心的競爭力。
這種生態引力,還體現在對行業公共命題的響應與化解能力上。京東積極響應當前大力推行的“以舊換新”政策,推動相關用戶量實現接近翻倍的增長;同時,在電商行業普遍面臨高退貨率的挑戰,部分平臺退貨率甚至超過80%的背景下,京東憑借其供應鏈優勢,展現出顯著更高的消費決策效率。
![]()
京東的實踐提供了一種解法:用供應鏈的確定性,來對沖消費市場的不確定性。當平臺能夠提供從產品定義到最終履約的全鏈路保障時,沖動消費和誤判消費自然會減少,行業效率由此得到整體提升。對于后發者而言,京東的信任壁壘并非不可逾越。袁帥認為,需突破兩大瓶頸:一是供應鏈基礎設施的重投入。京東自建物流、倉儲與數字化系統的成本高達數百億元,這種“重資產”模式需要長期戰略定力;二是用戶心智的遷移成本。3C數碼用戶對平臺的選擇具有“高粘性”,一旦形成信任,切換成本極高。天貓淘寶若想追趕,需在履約時效、正品保障等核心體驗上實現質變,而非僅依賴流量與補貼。
回顧全局,京東逆勢增長的答案已然清晰:它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交易平臺,而是演變為一個由數據驅動、與品牌共生、并為消費者提供全程確定性的價值共同體。未來的零售競爭,將不再是單點的、脈沖式的促銷戰,而是全鏈路效率與體驗的競爭。京東的“超級供應鏈”模式,無疑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個關鍵的范式參考——商業的終極優勢,來自于為社會成本做減法,為消費信任做加法。
今年雙11你“剁手”了嗎?購物體驗如何?評論區聊聊吧。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