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圖網
全文共3338字,閱讀全文約需11分鐘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優化數字人民幣管理體系,研究優化數字人民幣在貨幣層次之中的定位,支持更多商業銀行成為數字人民幣業務運營機構。”
本文首發于21金融圈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作者 | 唐婧
編輯 | 周炎炎
新媒體運營 | 張舒惠
2025年,數字人民幣頂層設計迎來重大變革。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運營管理中心在上海、北京先后成立,下一步的工作進展也因此備受關注。
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開幕式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優化數字人民幣管理體系,研究優化數字人民幣在貨幣層次之中的定位,支持更多商業銀行成為數字人民幣業務運營機構。
潘功勝此次表態釋放了關于數字人民幣的兩大重磅信號,一是數字人民幣現金類支付憑證(M0)的定位即將發生改變,二是數字人民幣業務運營機構的正式名單有望擴容。
針對數字人民幣修改M0定位,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9月13日在外灘大會上也有所“預告”。
穆長春當時表示,為保障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加上價格預期相適應,同時提升商業銀行和用戶的積極性,應該對數字人民幣的計量框架進行升級。
穆長春認為,要考慮經濟越發展,就越要提高數字人民幣的貨幣派生能力。在微觀層面,商業銀行承擔錢包管理、資金安全、支付服務及合規反洗錢等責任,而數字人民幣目前是央行的直接負債,應該考慮實現“責權利”一致。讓老百姓和企業手握閑置不生息的資產,會失去貨幣的時間價值。
至于數字人民幣業務運營機構的擴容,有股份行已經采取行動。記者注意到,浦發銀行于10月24日在官網社會招聘中發布了一系列招聘信息,科技發展部擬招聘數字人民幣方向的測試崗、開發崗和領域架構設計崗,且工作地點均在成都。
![]()
浦發銀行官網
其中,領域架構設計崗的職責介紹中明確提到了負責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項目整體建設實施。具體來看,該崗位負責調研同業數字人民幣架構,設計整體技術架構、數據庫架構、分布式事務等關鍵技術方案;負責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項目整體建設實施,保障系統按照架構設計要求執行,提升系統穩定性、擴展性、安全性,等等。
![]()
浦發銀行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官方披露的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共有10家,分別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微眾銀行(微信)和網商銀行(支付寶),浦發銀行尚未入圍。
記者還從浦發銀行內部人士處了解到,該行的確正在申請成為數字人民幣業務運營機構,且正在同步進行相關系統的開發工作,但具體落地還要等到央行正式批準。“我們正在積極準備,正在按照第二層運營機構的要求來設計系統。”
![]()
央行負債還是商業銀行負債?
根據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于現金類支付憑證(M0),是一種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主要用于滿足國內零售支付需求。與同屬 M0范疇的實物人民幣一致,都是央行對公眾的負債,央行不對其計付利息。
對于潘功勝此次在金融街論壇開幕式上提及“研究優化數字人民幣在貨幣層次之中的定位”,不少專業人士表示并不意外。此前有關呼吁由來已久,業界、學界均有建議,數字人民幣調整M0定位,逐步向M1(狹義貨幣)、M2(廣義貨幣)功能延伸。
一個較為普遍的共識是,數字人民幣的M0定位缺少對各方的市場化激勵機制。例如,央行參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健華近期在采訪中指出,數字人民幣的M0定位令其無法生息,100%準備金制度限制其貨幣派生能力等,讓個人、企業和運營機構缺乏使用和推廣數字人民幣的動力。
CF40報告也認為,在機構層面,商業銀行和其他運營單位開展M0定位下數字人民幣相關業務的激勵不足。用戶持有的數字人民幣本質上直接體現為央行負債,不計入相關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其承擔了系統建設、運營維護的成本和責任,卻無法以此進行信貸投放,或從中賺取更多收益。這使當前商業銀行的數字人民幣部門普遍淪為成本中心,缺乏主動推廣的商業動力,這一安排也在實踐層面帶來了數字人民幣體系運營中責、權、利不對等的問題。
記者采訪了解到, 此次優化數字人民幣貨幣層次定位的一大關注焦點,是數字人民幣是否將從央行負債變為商業銀行的負債。
江蘇省金科數字與科技金融研究院院長鄒傳偉告訴記者,如果數字人民幣突破M0定位和100%準備金發行模式,將成為商業銀行的負債而非央行負債,是基于廣義賬戶體系的另一種銀行存款形態,將能支持信貸活動和存款多倍擴張機制,具有貨幣的彈性,從而可以釋放更多的金融潛力。
張健華解釋,如果央行對數字人民幣采用部分準備金制度,同時就準備金向商業銀行付息。存入央行的數字人民幣準備金仍然是央行的直接負債,但在商業銀行賬戶內的數字人民幣就是銀行對用戶的負債。如果將來商業銀行用數字人民幣發放貸款,那么貸款將構成它的資產。這樣一來,數字人民幣進入了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也向記者坦言,數字人民幣目前是央行的負債,但由商業銀行承擔運營義務,收益分配與責任承擔實際上是不匹配的。但若數字人民幣具備貨幣派生能力,將賦予商業銀行通過數字人民幣進行貨幣創造的功能,有助于維持信貸供給的活力,還有望在審慎監管與技術可控的框架下,提升金融體系的貨幣傳導效率與流動性配置水平。
事實上,很早就有監管人士發聲,數字人民幣的貨幣層次定位并非一成不變,關鍵是要條件成熟。2023年10月,時任國家外匯局副局長陸磊在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表示,貨幣數字化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領域,在現有模式下,央行數字貨幣(CBDC)主要定位于現金類支付憑證(M0),是無息的高能貨幣。
陸磊當時指出,假設基于數字貨幣的可編程性,在央行數字貨幣上加載關于利率的智能合約,央行數字貨幣將有機會成為廣義貨幣(M2),期待數研所的探索可以實現貨幣政策調節央行數字貨幣利率,達成宏觀調控目標。
正如曾剛所言,數字人民幣具備貨幣派生能力對金融基礎設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技術層面,央行與商業銀行需實現高可靠、高安全的分布式賬本協同,確保資金流向透明、風險可控;監管層面,則需重構數字貨幣統計與流動性監測框架,以避免金融脫媒或流動性錯配風險。
各項準備工作也在推進當中。去年10月,穆長春發文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將建立健全數字人民幣監管、運營、自律等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推進制度規則體系建設,將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從零售擴展至批發,從支付擴展至包括存、貸、匯、投等在內的廣義金融業務,更有效地發揮法定貨幣職能,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管理和服務能力。
![]()
共同建設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
除了修改數字人民幣的貨幣層次的定位,業內也非常關注哪些商業銀行有望成為數字人民幣業務運營機構。
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有關負責人曾介紹,數字人民幣采取中心化管理、雙層運營。人民銀行作為第一層,在數字人民幣運營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負責數字人民幣額度管理、發行和注銷、跨機構互聯互通和錢包生態管理,對數字人民幣兌換流通服務進行監督管理。
上述負責人表示,具備資產規模、盈利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現金服務能力、支付服務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要求的商業銀行成為指定運營機構,作為第二層,根據客戶信息識別強度為用戶開立不同類別的數字人民幣錢包,牽頭提供數字人民幣兌換和流通服務。
他進一步指出,為確保數字人民幣廣泛可得,還需充分發揮其他商業銀行及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積極作用,在厘清責權利關系的基礎上,與指定運營機構一起共同提供數字人民幣流通服務,包括支付產品設計創新、系統開發、場景拓展、市場推廣、業務處理和運維等服務,實現數字人民幣系統安全高效運行。在此過程中,人民銀行將努力保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調動市場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共同建設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在《智鏈融合·數字人民幣賦能產業數字化研究報告》(下稱《報告》)詳細介紹了數字人民幣的生態圈,具體可以分為第 1 層(發行層)、第 2 層(兌換層)、第 2.5 層(流通層)。
第1 層為央行,是數字人民幣發行、監管的唯一主管部門。第 2 層為指定運營機構,目前包括 6 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2 家頭部股份行和 2 家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背景互聯網銀行。第 2.5 層主要為同業中小銀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包括第三方支付機構、電信運營商等)。
此外,目前數字人民幣體系中存在著幾個平臺型的角色,一個是負責中小銀行接入數字人民幣生態,對接運營機構和互聯互通平臺的“城銀清算”“農信銀”等清算機構, 另一個則是為商戶提供數字人民幣能力接入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等“服務商”。
![]()
《報告》認為,應積極引導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之間協作,避免重復研發,提升創新效率。統籌簡化數字人民幣錢包注冊和授權流程,提升用戶使用便捷性。推出基于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資金管理、供應鏈金融、小微企業信貸服務、跨境金融服務等產品,積極鏈接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金融機構等參與方,實現信息共享互通,提高業務處理效率。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告訴記者,數字人民幣正在從單一支付工具邁向全面的生態體系。隨著數字人民幣貨幣層次定位改變和運營機構擴容,未來的數字人民幣可能不再局限于日常消費支付,而是深度嵌入C端個人理財、B端企業融資、G端政務服務乃至跨境結算的全場景。
![]()
![]()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