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閨蜜財經
![]()
圖片由AI生成
撰文|桿姐&編輯|愛麗絲
一份財報,兩種命運,京東似乎正陷入“左右手互搏”困局。
2025年11月13日,京東三季度財報披露。一方面,其規模仍在穩健擴張,但另一方面,盈利能力卻遭遇了斷崖式下滑。以外賣為主的新業務,正成為京東盈利帝國最大的“拖油瓶”。
1
來看看具體數據。
營收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京東總營收約2991億元(420億美元),同比增長14.9%。相比去年同期的16.24%有所放緩,但也不錯了。
![]()
從營收構成看,京東商品收入同比增長10.5%至2260.92億元,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0.8%至729.67億元。
服務收入中,京東物流及其他服務增長35.0%,平臺及廣告服務增長23.7%,增速可觀,但占總營收比重不是很高,為24.4%。
京東的核心支柱是零售,這部分業務第三季度收入2505.77億元,同比增長11.4%,貢獻了83.8%的總營收。但其內部增長分化明顯:日用百貨商品收入增長18.8%,而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僅增長4.9%。
在杠桿游戲看來,這反映出兩大問題:一是京東的核心品類如家電、3C等傳統優勢領域面臨“以舊換新”高基數、市場飽和、價格競爭激烈等壓力,增長動能不足;
二是京東非核心品類的增長空間正在被挖掘,但也不得不考慮到拼多多、淘特等平臺的低價競爭,后續持續的增長能力還有待觀察。
![]()
最值得一說的是新業務這塊。京東的新業務包含京東外賣、京喜、海外業務等,營收同比增長213.7%,成為財報中的最大亮點。
但需警惕“低基數效應”的影響 :2024年第三季度京東的新業務收入僅49.7億元。2025年三季度同比增長213.7%后至155.92億元。
另一邊,新業務也著實是一位“吞金獸”,虧損規模大:期內經營虧損157.36億元,經營利潤率-100.9%,較2024年同期的-12.4%大幅惡化。這塊業務對整個集團利潤的影響我們后面再說。
2
再看看利潤。第三季度京東歸母凈利潤52.76億元,同比下滑55.03%,經營利潤從2024年同期的120.4億元轉為虧損10.51億元,經營利潤率從4.6%降至-0.4%。
![]()
從結構上杠桿游戲看到,京東各業務的盈利能力也挺分裂的。其中京東零售是唯一實現盈利增長的業務板塊:第三季度經營利潤148.28億元,同比增長27.8%。
京東物流的經營利潤率從4.7%降至2.3%;新業務則是持續虧損,第三季度虧了157.36億元,前三季度累計虧損318.4億元,相當于一個季度把零售業務當季賺來的錢都干沒了。
![]()
![]()
而京東三季度之所以還有63.81億元的凈利潤,完全是因為27.40億的權益投資收益和56.74億的其他收入。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很明確:京東以外賣為主的新業務能干到什么程度?這或將直接決定其未來的發展。至少從二季度、三季度的表現來看,局面還不是很明朗。
3
基于此,機構也有了一些動作。杠桿游戲看到公開報道,大和最近下調京東目標價至176港元。
大和研究報告指出,京東集團第三季度業績顯示零售業務表現亮眼,但整體盈利受到物流收入低于預期及高基數壓力影響。將京東2025至2026年每股盈利預測下調4%至6%,并將目標價由205港元下調至176港元,但仍維持“買入”評級。
![]()
大摩則更悲觀,甚至稱京東已步入寒冬,第3季經營利潤大幅不及預期,預示前景挑戰,主因新業務拖累利潤率,以及第4季家電業務將面臨較高的按年基數。大摩預計京東第4季經營虧損8.07億元,主要因外賣與海外業務虧損。
高盛表示,京東第3季收入增長保持穩健,京東零售錄得歷史新高利潤率;但新業務虧損幅度超預期。
綜上,京東的這場“閃電戰”是一場高風險、高回報的賭博。如果成功,京東將再造一個流量入口和增長引擎,其估值模型將被重塑。但如果失敗,或者陷入長期的“補貼戰”泥潭,它將持續拖累集團的財務健康,甚至可能動搖核心業務的穩定。
舊引擎雖仍有力,但轟鳴聲已不如往昔;新引擎火花四濺,卻油耗驚人。7億用戶是一座里程碑,但也是一個問號。
如何將這巨大的流量優勢,高效地轉化為可持續的盈利增長?前路迷霧重重,京東會更進一步嗎?
本文未標注出處的圖表,均源自企業官網或公告,特此說明并致謝
為杠桿游戲提供版權及法律服務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杠桿游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杠桿游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