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AI 泡沫、主權債風險與全球流動性拐點同時逼近,Ray Dalio的“債務周期警報”似乎正從理論走向現實。
根據最新13F文件,三季度,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不僅一口氣砍掉65%的英偉達持倉,還在同一季度大幅加倉美股大盤指數ETF,并清理多只新興市場重倉股——一場“避險式調倉”正在悄悄發生。
英偉達遭大幅減持:短期風險升溫
報告顯示,截至9月30日,橋水持有英偉達251萬股,較二季度末的723萬股暴降65.3%。而在剛過去的第二季度,橋水才對英偉達持倉大幅加碼逾 150%。兩季度的急轉彎,意味明顯的策略轉向:從“追隨趨勢”到“風險管理優先”。
![]()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橋水創始人Ray Dalio近期再次警告全球債務周期已進入后期風險階段,認為下一次金融危機更可能源于主權債務問題,而非傳統市場過度投機。美國公共債務不斷攀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央行干預措施共同推高了系統性風險。
作為AI熱潮的主要受益者,英偉達市值大幅飆升,但橋水的撤退表明該基金重新評估了財政和貨幣政策收緊環境下的風險敞口。
此次減持與其他對沖基金形成鮮明對比,David Tepper旗下的Appaloosa Management在同期將英偉達持倉增至190萬股。
加倉美國大盤ETF:押注“穩增長”,增強對沖
在降低個股風險的同時,橋水顯著提升了對美國大盤 ETF 的配置:
SPDR S&P 500 ETF (SPY)持倉暴增75.3%,至405萬股,占比升至10.62%,為第一大持倉
iShares Core S&P 500 ETF (IVV) 占比升至6.69%,位列第二大持倉
兩只ETF合計占基金投資組合的逾17%,在橋水傳統行業-宏觀組合中,這屬于“核心資產級別”的權重。
![]()
這一調整的意圖明顯:
降低行業集中度:避免 AI、科技股過度綁架組合波動。
擁抱大盤穩定現金流:在經濟后周期階段,權重股比成長股風險更可控。
提高組合靈活性:ETF 更方便進行短周期微調和風險對沖。
對于奉行“風險平價+分散化”的橋水而言,此舉完全契合其“防守中尋找機會”的風格。
清倉多只個股與新興市場 ETF:加速撤退非核心資產
除了減持英偉達,橋水三季度還完全清倉了10只重要個股持倉,包括Lyft、Spotify、摩根大通、聯合航空、輝瑞,并削減了亞馬遜(減倉9.56%)、微軟(減倉36.03%)meta(減倉48.34%)和谷歌(減倉52.61%)等"七巨頭"成員的持倉。
![]()
![]()
這些公司覆蓋金融、醫藥、科技、交通、房地產、資源等多個行業——橋水此舉明顯是全面“瘦身”非核心資產,回歸少數高流動性、高穩定性的標的。
此外,從13F中可以看到,橋水也繼續降低對新興市場ETF的配置,凸顯其對于全球流動性收緊時新興市場脆弱性的擔憂。
在部分行業瘋狂加倉:Netflix、Monster Beverage、拉美電商MEL
盡管整體“減風險”色彩濃厚,橋水也對多只個股進行大額增持,體現其“尋找低估恢復性資產”的 Alpha 思路:
Netflix:持倉暴增896%
MercadoLibre(拉美電商巨頭):增持1237%
Popular / Evercore / Monster Beverage / Exelixis:均有1000%—5000%級別增持
Trane Technologies(制冷暖通設備巨頭):增持5343%
這些增持方向有共性: 盈利穩健、現金流強,行業周期性弱,在宏觀震蕩中更“抗打”,估值相對沒有科技巨頭那么貴。可見橋水一方面遠離高估值、高波動的 AI 板塊,一方面“逆風布局”基本面扎實的復蘇型企業。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