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至14日,2025年中金公司年度投資策略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會議以“乘勢·謀新”為主題,數十位來自政府機構、業界、學界的重磅嘉賓及500多家上市公司高管齊聚一堂,通過第一天總量主題日的全體大會和后續兩天十場主題分會,圍繞市場關注的新供給、新科技、新消費、新金融、新智駕、新醫藥、新應用、新材料、新能源等主題開展深入交流,本次會議共吸引超4500人報名參會。
中金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管理委員會成員王曙光在歡迎致辭中表示,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快發展,正重塑全球競爭版圖。國家各部委密集出臺一攬子逆周期調節政策,市場預期得到顯著改善,我國經濟也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活力,以人工智能、創新藥等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敘事不斷涌現,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走勢積極向好。
![]()
▲中金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管理委員會成員王曙光
王曙光指出,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加速迭代轉換的關鍵階段,以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正在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人工智能迅猛發展,中國超大規模人口與市場孕育的規模效應,正轉化為技術創新的獨特競爭優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勁的內生動力。
圍繞資本市場支持技術創新、助力經濟轉型的功能,王曙光表示,中金公司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充分發揮“投資+投行+研究”一體化協同優勢,積極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與產業轉型升級。中金研究近年來相繼推出了《碳中和經濟學》《大國產業鏈》《AI經濟學》等取得廣泛社會影響的深度研究成果,2025年,中金研究全新推出《地緣經濟論:變局與重構》。未來,中金公司將繼續秉持專業精神,與全球客戶和社會各界一道,共同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中金研究院院長彭文生,研究部執行負責人、首席策略分析師繆延亮,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美國宏觀首席經濟學家劉政寧,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師劉剛等發表主題演講,展望2026年經濟形勢和市場策略。
彭文生:地緣經濟與雙循環
![]()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中金研究院院長彭文生
彭文生指出,在地緣經濟新形勢下,中國雙循環格局呈現關鍵新動向。內循環方面,金融周期下行導致需求疲弱與供給改善并存,股市上漲主要源于風險溢價下降;外循環閉環新模式初露端倪,向新興市場和帶路國家出口資本品和中間品,并通過銀行貸款、企業出海投資形成對外資產正逐步替代傳統的對美消費品出口與美債投資模式。
如何實現內外部循環相互促進?彭文生認為,兩個關鍵點是創新發展和提振內需,以充分發揮中國的規模經濟優勢。DeepSeek的突破是市場重估中國創新能力的觸發因素之一,提升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規模定律意味AI大模型研發現在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AI應用能否帶來更廣層面的規模報酬遞增是下一步發展的關鍵。
彭文生提出,圍繞創新發展,中國需要更加重視需求。提振消費需求不僅促進宏觀平衡,也改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市場環境。財政擴張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尤其是以生育、養育、教育等民生問題為導向的財政支出,包括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社會保障。
繆延亮:中美經貿關系新階段意味著什么
![]()
▲中金公司研究部執行負責人、首席策略分析師繆延亮
繆延亮指出,中美經貿關系或進入新階段,新階段的特點是“脆弱的平衡”,中美擁有足夠籌碼在新階段下保持磋商與協調,同時產業鏈重合度提升,競爭摩擦在所難免。繆延亮認為,新階段下,中美實際相對力量發生變化,或成為進一步動搖美元霸權的關鍵因素。繆延亮判斷,中美都需要實現經濟再平衡,中國政策的重點在于擴大內需,打破低通脹螺旋。
張文朗:“增減”之間
![]()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
張文朗首先回顧了2025年中國經濟的表現。他指出,在美國加征關稅的背景下,出口繼續展現韌性,不過內需總體上較弱。這個現象反映的是金融周期調整,資源配置優化,供給能力增強,而投資和消費相對偏弱。
展望2026年,張文朗預計,供給端和需求端政策均可能呈現“增減”并行的態勢。供給端在增加優質消費供給的同時,繼續“反內卷”以減少低效產能。需求端政策或將適度加碼,但結構方面可能“增減”結合,增加效率較高領域的支出比重,減少效率偏低領域的比重。2026年經濟增長大致趨穩,通脹溫和改善。鑒于中國潛在增速仍然較高,張文朗認為,如果需求端加速彌補需求缺口,增長和通脹都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劉政寧:美國供需新變局
![]()
▲中金公司研究部美國宏觀首席經濟學家劉政寧
劉政寧指出,2025年美國經濟出現顯著分化。一方面,受關稅和移民政策的影響,制造業、房地產等傳統行業承壓。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AI)浪潮帶動下,科技行業資本開支熱情高漲。
展望2026年,劉政寧表示,美國經濟將面臨兩個挑戰:其一,來自供給側的關稅上調與人口增速放緩壓力。其二,來自需求側的AI投資增速放緩風險。另外也要關注中低收入群體受工資與就業放緩影響,其消費進一步承壓。政策層面,劉政寧預計,財政與貨幣或將出現邊際放松,但整體刺激作用或有限。經濟主要風險或來自“類滯脹”。
李求索:A股市場乘勢篤行
![]()
▲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
展望2026年,李求索判斷,A股“9.24”以來的震蕩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續,但經歷一定估值修復后,基本面重要性進一步上升,節奏上防范“波動”。中美關系步入新階段,國際貨幣秩序重構邏輯進一步強化,AI革命進入應用關鍵期,我國創新產業迎來業績兌現,李求索認為上述趨勢將繼續支持中國資產表現。
配置建議上,李求索建議關注三條主線:一是景氣成長,AI技術領域經歷3年高速發展,明年有望逐步進入產業應用兌現階段,算力、光模塊、云計算基礎設施層面仍有機會,但可能更偏國產方向;應用端關注機器人、消費電子、智能駕駛和軟件應用等。此外,創新藥、儲能、固態電池等方向也在步入景氣周期。二是外需突圍,出海仍然是當前較為確定性的增長機會,結合出海趨勢和對美敞口,建議關注家電、工程機械、商用客車、電網設備和游戲,以及有色金屬等全球定價資源品。三是周期反轉,結合產能周期位置,建議關注供需問題臨近改善拐點或政策支持領域,關注化工、養殖業、新能源等。
劉剛:“牛市”的下一步——跟隨信用擴張的方向
![]()
▲中金公司研究部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師劉剛
回顧2025年全球市場的表現,劉剛指出,雖然線索繁雜,但一個隱藏主線是,信用擴張的方向表現更好,信用收縮的方向大幅落后和逆轉。展望2026年,信用擴張的方向或將決定資產強弱和資金流向。劉剛判斷,美國的信用周期可能逐漸修復、甚至在一定條件下走向“過熱”;中國的信用周期整體震蕩但存在結構景氣。此外,日本有財政刺激預期但貨幣政策小幅緊縮;歐洲貨幣寬松結束且財政效果有待兌現。
對于港股市場,劉剛判斷,對后市判斷的關鍵在于:一是流動性環境是否破壞,二是稀缺資產能否擴散。對于前者,整體內外部環境依然寬松。對于后者,國內信用周期迎來拐點,走向震蕩甚至階段性下行,因此有回報的稀缺資產難以大幅擴散。因此,在政策大舉發力前,整體市場在指數層面的空間更多來自結構。配置方向上,劉剛建議,一方面,依然可以適度保持分紅配置,以應對整體信用周期擴張的疲弱;另一方面,可聚焦景氣結構的三個維度:產業結構、產能出清與海外需求映射,本質上都是跟隨信用擴張的方向。
中金公司研究部持續探索投研數字化新范式,積極書寫數字金融新篇章
![]()
中金點睛一站式數字化投研平臺專注向機構投資者提供包括研報、活動、數據庫、投研框架等一站式投研信息服務,助力投資者準確把握行業動態,深入挖掘數據價值。本次策略會,中金點睛全程支持會議報名、議程查詢、研究成果展示、會議回放等環節,并在會議期間支持參會嘉賓現場開通。中金點睛數字化投研平臺將持續打造開放共享、高效協同的投研服務新生態,為扎實服務實體經濟、助力現代化金融體系建設貢獻前沿智慧與堅實力量。
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中金研究將繼續秉持“研究創造價值”的理念,致力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獨立、前瞻、全面的研究服務,不斷提高研究能力,深入挖掘行業和公司價值,為市場帶來更多有價值的投資觀點。同時,中金研究將繼續通過前瞻性市場解讀及全產業鏈深度追蹤,賦能行業發展,切實將研究勢能轉化為推動實體經濟質效提升的動能。
— 證券市場周刊 廣告 —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