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口老齡化、物價持續攀升以及政府債務高企等眾多經濟問題,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近日表示,將著手制定一個延續數年的新財政目標,以允許更靈活的支出。分析認為,這實質上淡化了該國政府對財政整頓的承諾。目前日本已成為公共債務問題最為嚴重的發達國家之一。
高市早苗表示,她將放棄使用年度基本收支盈余作為日本財政整頓目標的想法,轉而支持一個延續數年的新目標。一些市場參與者將此言論視為為增加財政支出鋪路。在周一舉行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高市早苗稱,將在明年1月份指示官員考慮引入“多財年”方法來衡量國家財政健康狀況。
基本收支盈余衡量的是在不依賴債務的情況下政策措施能夠獲得資金支持的程度。路透社報道稱,由于往屆政府持續部署大規模支出計劃以重振經濟并抵御疫情等沖擊,日本已多次推遲實現基本預算盈余的時間表。日本共同社10日報道稱,日本的財政健康狀況在發達國家中最為嚴峻。政府當前目標是在2027年3月結束的2026財年末實現年度基本財政收支盈余。
高市早苗還稱,不排除將削減日本消費稅作為未來選項,這強化了市場對其政府將優先采取措施提振經濟,而非改善日益惡化的公共財政的預期。
分析認為,這些言論標志著相對于過去政府政策的重大轉變:以往政府即使部署大規模支出計劃,也堅持年度財政目標并強調維持市場對日本財政信心的必要性。更加引人關注的是,高市早苗并未排除未來降低消費稅的可能性。這一表態與過往政府堅持財政整頓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表明日本經濟政策重心或已從緊縮正式轉向刺激增長。
路透社報道提到,日本背負著相當于其經濟規模兩倍的公共債務,這在主要經濟體中是最嚴重的。分析人士警告,日本央行的加息計劃和減少購買政府債券也將推高其巨額債務的融資成本。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擬定的經濟對策草案曝光。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該方案將擴充地方政府可自由支配的“重點支援地方交付金”,同時將為受美國關稅影響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周轉支持。此舉旨在支撐因物價高漲而疲軟的個人消費。
報道提到,高市早苗上臺初期就提出制定以“應對生活保障與物價上漲”“通過危機管理投資與增長投資實現強勁經濟”“強化防衛與外交能力”三個支柱為核心的經濟對策。政府計劃于11月下旬通過內閣會議決定該經濟對策。其規模是否會超過2024年度約13.9萬億日元(約合6417.2億元人民幣)的預算受到多方關注。
草案公布前有報道稱,日本的經濟刺激計劃將包含針對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等17個重點產業的減稅措施以促進投資,但引發了一些質疑。《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刊發社論表示,此次確定的17個領域范圍較廣,稱之為“重點”似乎不夠貼切,應進一步明確優先順序。而且,國家產業政策往往滯后于民間與市場趨勢。這17個產業中的許多領域,與中國10年前提出的政策內容高度重疊。政府應該擺脫“跟隨式”戰略,轉向“前瞻性布局”。
受高市早苗的刺激政策影響,市場信心重燃,近期日經225指數大幅上漲。
高盛日本首席股票策略師布魯斯·柯克近日表示,“美國資金流入的速度是我們在‘安倍經濟學’以來所見最快的”。柯克稱,美國投資者對日本股市的積極參與度已創下2022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美資加大布局且傾向科技與AI主題的現象意義重大。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和政府推動“改善資本效率”等一系列有利于投資人的措施下,自2021年以來,日本價值股的表現已連續四年優于成長股。
不過,在日本股市高歌猛進與美國資本大舉涌入的背景下,花旗集團發出了警告信號。11月6日,花旗在發布的日本策略報告中指出,日本科技股已出現過熱跡象,估值甚至超越了美國“七巨頭”。花旗分析師在報告中直言,目前日本科技股正盲目追隨美國科技股走勢,卻缺乏與之匹配的獲利支撐,這種上漲難以為繼。數據表明,MSCI日本IT族群的PEG(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已突破東證指數整體水平,更超越美股科技“七巨頭”。這種“估值跑贏獲利動能”的模式,被花旗視為科技股見頂前的典型信號。花旗維持對日股長期樂觀的判斷,認為任何回調整理都將是健康的,但仍提醒投資者,短期內必須警惕日元升值、股市下行、科技股回調及NT比率下降等風險。柯克也承認,盡管長期看好,但考慮到日經指數在10月底進入超買區域,如果市場出現盤整,他不會感到驚訝。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