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無銹缽
一款真正意義上“人人皆可佩戴”的智能眼鏡,何時才能出現?
這是11月13日,Rokid樂奇與BOLON眼鏡通過新品聯合發布會,所試圖解答的問題。
作為一場以“戴上新時尚”為主題的發布會,雙方將借助新一代搭載AI功能的BOLON智能眼鏡,讓用戶在個性時尚的日常穿搭中,解鎖極致便利的科技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BOLON活力代言人林一也來到現場,和大家分享了使用BOLON AI智能眼鏡的感受和心得,并與現場觀眾熱情互動,同時還和《影視颶風》技術狂人Tim現場互拍人生照片。
一個是智能眼鏡的引領品牌,一個是顏值與實力并存的時尚之選,這種科技與審美的雙向融合,不僅帶來了新款產品,也為行業開辟了全新的思路。
這基礎上,新的思考也隨之而來:
·智能眼鏡走向大眾市場,Rokid樂奇改變了什么?
·如何重新理解當下的智能眼鏡產品?
·行業未來還有哪些趨勢值得期待?
1、未來科技+頂流時尚,如何碰撞出智能眼鏡的“第一性原理”?
15年前,當喬布斯在舊金山會議中心的鏡頭前,向全世界展示精巧的iPhone手機時,他也在無意中,改寫了智能手機行業的競爭規則:
相較于傳統的性能參數,美感、時尚感,同樣是一款產品最核心的品質。
智能眼鏡的故事,也是如此。
回首過往,很多品牌都曾執著于透過眼鏡“向外看”,為智能眼鏡賦予更科幻、華麗的功能,與此同時,Rokid樂奇則是為數不多同時做到“向內看”,關注真實用戶需求和使用體驗的品牌。
眼鏡外的世界固然重要,但戴眼鏡的人,才決定著品類的未來。
智能眼鏡從“極客玩具”走向“全民產品”的關鍵,不在于參數性能是否極致,而在于能否激活萬千場域中,不同人的消費需求。
這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任務——年輕人熱愛個性與品味,上班族需要得體的形象,成熟人群渴望用潮流點綴日常生活……
![]()
Tim、林一同臺,象征科技與時尚的碰撞,而美與時尚,就是Rokid樂奇為千萬用戶找到的“最大公約數”。
一方面,對于用戶來說,一款融匯科技感與時尚感的智能眼鏡,既可以作為Z世代傳遞特立獨行的“賽博符號”,也可以化身為通勤人士OOTD的“點睛之筆”,更是輕松拿捏工作差旅、休閑小憩的“日常搭子”。
另一方面,對于產品來說,美和時尚本身也是品牌技術實力的最佳彰顯。
以此次發布的新品為例,這款BOLON AI智能眼鏡一大看點是擁有時尚的外觀設計,整體重量僅為38.5g,佩戴舒適,擁有鈦合金轉軸、經典D型鏡框,時尚立體切面,還有氣墊硅膠鼻托。
![]()
這之中,眼鏡的線條、比例與質感,來源于BOLON眼鏡專業的人體工學設計理念,不僅充分符合現代審美,也能兼具佩戴舒適度;
而產品最終呈現效果的設計、集成能力,則離不開Rokid樂奇深耕行業所積累的技術底蘊。
讓搭載復雜模塊的智能終端產品薄1毫米,需要付出多少努力,這一點,已經由蘋果、華為等企業為我們所揭示。
從這個角度來說,能夠在美感與科技感之間實現平衡,將芯片、傳感器、電池、揚聲器高度集成在輕薄空間里的Rokid樂奇,本身就堪稱智能眼鏡品類中的“硬核冠軍”。
這或許也是為什么,Rokid樂奇能夠收獲從Tim、林一等標桿人物,到依視路、毛源昌等國內外頭部眼鏡品牌的青睞,諸如高德、QQ音樂等跨界的大廠品牌,也熱衷于將其列為“合作首選”。
![]()
某種意義上,Rokid樂奇的行業引領地位,正是對下述科技行業經典理念的最佳注解:
技術本身不值得炫耀,重要的是能否為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
2、重構沉浸式生活體驗,Rokid樂奇做對了什么?
今天,從微博到小紅書,頭部社交媒體上,一場關于佩戴智能眼鏡的潮流已經悄然興起。
騎行、跳傘、支付、打車,萬事萬物仿佛皆可一鍵銜接智能體驗。
![]()
不少人也將2025定義為“智能眼鏡元年”。
更宏觀的視野里,從蒂姆·奧萊利到扎克伯格,科技大咖們更是絲毫不吝惜對智能眼鏡前景的贊賞,稱其為“比肩智能手機的技術里程碑”。
銷量的增長、潮流的興起,資本市場的看好背后,如何理解智能眼鏡品類的長期價值?
答案或許并不在于產品性能,而在于這一品類所蘊含的全新交互方式。
回首過往,智能手機曾深度豐富了人與社會的相處模式,但也催生了隨處可見的“低頭一族”,欣賞風景要掏手機、消費支付要掏手機、聊天社交還是要掏手機,對手機的重度依賴,已經割裂了真實的生活體驗。
相比之下,智能眼鏡和這個世界的相處模式,則是“沉浸式”的。
在日常場景中,不論是騎行、通勤,還是購物、街拍,只需要一副Rokid樂奇智能眼鏡,用戶就可以輕松擺脫對雙手和屏幕的依賴,徹底告別“手機分離焦慮癥”,盡情享受“無負擔”的暢快生活。
![]()
這背后,離不開品牌在體驗側的深度變革與創新。
一方面是佩戴使用層面的“無負擔”。
不同于行業因為“功能優先、體驗妥協”的常態,Rokid樂奇選擇跳出這一誤區,以 “輕量化+時尚感”為核心,不僅通過航空級材料與結構優化,突破了傳統智能眼鏡的重量瓶頸,更通過合作BOLON眼鏡等潮流品牌,打造潮流人群的“穿搭爆品”,全天候佩戴輕松拿捏,自然融入通勤、Citywalk等多元生活場景,讓智能服務在不經意間提供支撐。
另一方面則是對傳統交互理念的升級。
通過主動擁抱語音 + 觸控的簡化交互,而非復雜手勢操作,Rokid樂奇不僅規避了常見的手勢誤觸痛點,更引導行業從 “炫技式交互” 轉向 “自然化體驗”。
對于用戶來說,Rokid樂奇的出現,無疑徹底打破了智能手機構建的“低頭生態”——騎行時無需停車,一句“樂奇,拍照”就能以POV視角收藏城市的光影;結賬時候雙手滿載,呼喚支付寶“看一下支付”即可優雅完成操作。這種“無感化交互”讓科技不再是需要刻意操控的工具,而是融入步伐節奏的隱形伙伴。
![]()
當技術學會“隱身”,生活才能真正“顯形”。
某種意義上,這場由Rokid樂奇引領的變革,不僅是對日常體驗的重構,更是對傳統“人機關系”的重新定義,它讓我們看到,智能眼鏡的終極價值,在于構建“沉浸式連接”的生活方式——既非智能手機式的“屏幕獨占”,亦非VR設備的“虛擬沉溺”,而是通過輕量化交互與場景化服務,讓數字世界與現實生活如“水乳交融”般自然銜接。
這或許也是為什么,此次Rokid樂奇合作BOLON眼鏡的新品發布,能夠吸引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這不僅是一次品牌合作,更標志著智能穿戴設備從“工具”向“生活方式”的進化,并在更長期的視角里,為行業擘畫了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3、智能眼鏡迎來“奇點時刻”,這個品牌為何值得期待?
今天,來自Rokid樂奇的創新和變革,正在催生行業對智能眼鏡的重新思考。
客觀來說,盡管智能眼鏡品類正處于爆發的前夜,但從“技術里程碑”到“全民級產品”的身份升級,行業仍然存在著進步和提升的空間。
具體來看,除了性能、重量、續航的“不可能三角”仍然存在,相比其他智能終端,AI眼鏡在應用生態層面也亟待補充和完善。
這也意味著,未來智能眼鏡要得到廣大消費者的持續認可,仍有待于更進一步的技術突破和市場沉淀。
這方面,相較于眾多追風口的品牌,深耕十年的Rokid樂奇,無疑在這輪長跑中占據了領先身位。
![]()
長期來看,Rokid樂奇不僅在技術側不斷做長長板,通過AI+AR雙重技術路線迭代,破局行業“不可能三角”,正如Rokid樂奇創始人&CEO Misa所表示的那樣:
“Rokid樂奇從創立第一天起就堅定了AI+AR技術路線,AI Lab和AR Lab幾乎同時間成立。”
另一方面,這一品牌也在生態側不斷布局,圍繞硬件、軟件、開發者社區架構生態層面的“熱帶雨林”,從而在動態競爭中長期保持領先優勢。
此次合作BOLON眼鏡的新品發布,就讓人們見證了Rokid樂奇“朋友圈”的生態力量。
今天,Rokid樂奇的生態鏈里,有自發推薦的科技大咖,有長期合作的頭部品牌,有跨界認可的大廠部門,還有15000名個人開發者,500家企業開發者所組成的活躍開發生態。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企業組織,而是一片沒有圍墻、茁壯成長的生態花園。
過去,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啟示行業,大賽道的競爭,從來都不是品牌之間的單打獨斗,而是產業鏈、生態鏈的綜合競爭。
從這個角度來說,伴隨著這場新品發布會的結束,作為智能眼鏡賽道中,穿越周期的“新鏈主”,Rokid樂奇的表現,也勢必值得市場的更多期待。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