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講了恒瑞醫藥和百濟神州,這是兩家差異很大的公司,百濟神州是國內獨一檔的存在,真正把所有身家都壓在了創新藥上面。
而類似于恒瑞醫藥的公司卻很多,比如石藥集團就是一模一樣的路子。
石藥集團在創新藥這條路上,其實起步很早,也是國內創新藥發展前期做得最好的公司,要知道2012年的時候,石藥集團創新藥貢獻的業績比例,就已經接近20%。
![]()
現在其他做創新藥的公司,2012年有些還沒誕生,有些才剛起步,石藥就已經拿到了不錯的成績,不過后面一些年在新產品推出上面,速度慢了很多。
但是前些年創新藥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大批醫藥公司涌入創新藥賽道,旗下沒幾款創新藥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藥企。
就算沒有拿得出手的產品,研發管線總要有。
相信很多投資者都還記得上一輪醫藥板塊漲得有多猛,明星基金經理都因此造出了好多個,不過好景不長,創新藥不是炒概念,總歸要落到實處才行,所以風頭一過,醫藥板塊就陷入長時間的低迷。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現在醫藥可以說又到了一個轉折點,該轉型的都轉型得差不多了,該收獲的也快到收獲期了,我估計明年又會冒出一批醫藥明星基金經理。
石藥集團就是面臨轉折點的典型代表,石藥的基因是很好的,而且還是“紅色”的,不過前段時間內幕交易那檔子事,真是讓人唏噓,懶得講了。
![]()
當年靠著旗下幾款治療慢性病的藥,賺了很多錢,比如治療中風的恩必普,治療高血壓的玄寧,化療后升白細胞用的津優力,還有多美素等等。
這些藥可以說都是當時的明星,但結局當然是集采,慢性病只能靠藥養著,為了降低患者的長期負擔,當然是集采的重中之重,所以現在都是白菜價。
集采的口號是以量換價,有些產品還真不一定換得了,就比如石藥的核心產品多柔比星脂質體,以前可是高達5000塊一支,現在不要998,只要98。
98的價格要多少量才換得回,根本就劃不來,這可能也是石藥這兩個月在資本市場不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因為多柔比星脂質體真正的影響會在下半年,畢竟4月份才開始集采,所以從第三季度開始,業績估計要炸裂了。
![]()
半年報的時候營收是133億,同比下降15.6%,利潤是26億,同比下降28%,兩者下降幅度已經比較大,下半年肯定更難看。
然后子公司石藥創新的三季報,歸母凈利潤虧損了兩千多萬。
趨勢很明顯,傳統業務下滑,創新藥還沒上位,旗下扛把子恩必普現在也危險重重,石藥集團真的到了渡劫的關鍵時期。
而且這一劫還不小,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但是也必須公平的說一句,危機危機,危險的背后也不是沒有機會。
現在還愿意關注石藥集團的,應該都是盯著公司的創新藥,公司也很善解人意,財報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講研發成果和研發管線。
你看半年報講傳統業務的內容非常少,公司也知道大家不感興趣,但是關于研發進展的內容一長串。
這些研發管線里面,并不是沒有機會,只是經歷的時間還不夠長。
![]()
這真不是辯解,當年的小弟恒瑞醫藥,花了10年的時間才成功轉型,石藥集團作為當年的創新藥帶頭大哥,真正轉型的時間并不是很長。
而且公司在BD上面的進展,速度其實不慢的,今年上半年BD收入近11億,實際上其實不止,這是確認收入時間差的問題。
石藥走了一條和恒瑞一模一樣的路,也希望靠著BD造血,然后支撐創新藥的商業化發展,目前來說,還算比較順利。
現在公司的潛在交易額已經超過150億美元,說到這里要提醒一下,任何公司的BD潛在收入,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比如去年全球的BD交易里面,里程碑付款的兌現率只有22%,全額兌現率更是連5%都沒有,只要錢沒到自己兜里,就都有變數。
所以石藥還遠沒到可以慶祝的時候,而另一邊巨額額的研發投入又刻不容緩。
![]()
港股的報表編制不一樣,導致軟件顯示的柱子是朝小的,有點別扭,將就著看。
這幾年石藥的研發費用一直都在快速增長,2020年才29億,去年52億,今年上半年已經27億。
恒瑞上半年的研發費用也就是32億,石藥只少了5個億。
不過恒瑞是很早就開始巨額投入研發,已經走過第一階段的純播種期,現在已經可以邊收獲邊播種。
石藥不行,石藥現在還是純播種時期,雖然BD有了收入,但是真正的夢想還是在于創新藥本身。
我個人并不擔心研發這個事情,我比較擔心石藥急功近利,BD不夠想靠資本運作來湊,這是有風險的。
石藥集團有資本運作的傾向,而且也有先例,事實上石藥之前的市值能破千億,主要就是資本運作的功勞。
縱觀石藥集團這些年在創新藥這條路上所經歷的事情,無外乎從資產注入開始,然后發布BD公告,最后推動市值上漲。
關于石藥資產注入的事情,爭議很大,這種事情我覺得沒有討論的必要性,不能單純用好壞去評價。
但是創新藥的核心,一定是扎扎實實沉下心慢慢搞研發,半點都急不來。
恒瑞醫藥當年是眼光和運氣都很好。
![]()
上圖是恒瑞醫藥前些年的研發費用,很明顯的看到2018年~2021年瘋狂砸研發,原因很簡單,公司想趁著集采之前,完成初步轉型。
最后成功了,所以有了今天的地位。
石藥慢了一步,沒能趕在集采前完成轉型,所以就有了今天這個劫難。
但是歷史沒法重來,已經到了這一步,只能見招拆招,硬著頭皮往前走,但并不是沒有機會,恰恰相反,我倒覺得未來的路還長著,不急于一時,也不用太在意短期的得失。
中國的創新藥才剛起步,拿得出手的創新藥企業就那么幾家,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按照石藥集團的規劃,到2028年還會有50多個創新藥或適應癥上市,現在臨床試驗項目也有一百多個,將近三分之一都到了三期。
再加上石藥自己也很努力,研發費用率從今年開始,已經突破20%,到了和恒瑞同一個級別。
所以現在很可能是石藥黎明前的黑暗,說不準明年就是公司出現轉折的一年。
總結來看石藥集團,公司有瑕疵,現階段有困難,未來有潛力,現在就勇敢去渡劫吧!
我做了下面這張《A股核心資產研究匯總》表,里面精選了上百家優質公司,并附數萬字的分析方法。
![]()
所有分析過的公司都會在上面這個表里更新數據。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