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票房破百億請全民看哪吒!鴻星爾克“國貨逆襲”再出王炸——從破產邊緣到營銷鬼才,國貨品牌如何用真誠殺出血路

新年春節檔之后,《哪吒之魔童鬧海》以120億票房橫掃影院,而比電影更出圈的是鴻星爾克早幾天的一條微博:“助力《哪吒2》破百億,我們請全民看電影!”

買東西聯系客服就送電影票兌換券。
評論區瞬間炸鍋:“這很鴻星爾克!”“破產式寵粉又來了?”

這不是鴻星爾克第一次“不按套路出牌”。
三年前河南暴雨時,這家年虧損2.2億的企業默默捐出5000萬物資,網友沖進直播間“野性消費”,創下1.48億觀看量、破億銷售額的紀錄。

如今同樣的配方,卻玩出了新花樣——用電影票綁定國民級IP,既支持國產動畫,又讓消費者“薅羊毛”。
鴻星爾克深諳“真誠才是必殺技”。

當其他品牌砸錢請明星代言時,它選擇把錢花在刀刃上:河南暴雨捐物資、山西洪災捐2000萬、福建殘疾人基金會捐1億。

這次請全民包場《哪吒2》,更精準踩中兩個國民情緒點——支持國漫崛起、普惠大眾福利。
網友調侃:“別的品牌研究大數據,鴻星爾克研究《感動中國》。

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別人撐傘”的共情,讓消費者自發成為品牌代言人。
從“破產企業捐款”的梗,到“老板騎共享單車上班”的段子,鴻星爾克的營銷從來不是單向輸出。

請全民電影,網友主動開發出新玩法:有人用兌換券請環衛工觀影,有人組織留守兒童專場,甚至衍生出“曬票根贏球鞋”的二次傳播。

品牌直播間更是把互動玩到極致。
主播喊著“理性消費”,觀眾刷屏“我偏要野性”。
用戶主導劇情的模式,讓傳播像滾雪球般擴大。
曾經,“TO BE No.1”的洗腦廣告是鴻星爾克的標簽。

如今它悄悄變了:或許不久的將來與《哪吒》聯名的“魔丸跑鞋”登上亞馬遜新品榜TOP1,海外銷售額暴漲700%;直播間里,00后主播用“整頓職場”的段子帶貨,彈幕刷滿“這很Z世代”。

鴻星爾克與《哪吒2》的跨界,看似偶然,實則藏著國貨崛起的必然邏輯:
1. 內容為王,質量說話
《哪吒2》導演餃子堅持“慢工出細活”,制作周期比預期延長兩年,最終用堪比好萊塢的特效征服觀眾。

敖丙的“冰封山河”、哪吒的“火焰蓮花”成為社交平臺熱門素材。
正如網友評價:“你可以永遠相信認真做事的中國團隊。”

2. 文化共鳴,拒絕說教
電影里哪吒打破天規的叛逆、申公豹堅守信念的矛盾,讓年輕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鴻星爾克深挖這一點,將“我命由我不由天”的slogan印在品牌上,引發情感共振。

3. 商業反哺,生態共贏
《哪吒2》帶動的不只是票房。
電影周邊產品三天賣空庫存,繪本、手辦甚至爆米花桶都成爆款。
鴻星爾克借勢推廣,把“觀影熱”轉化為“消費熱”,形成從內容到商品的完整鏈條。

鴻星爾克與《哪吒2》的案例,給國貨品牌上了一課。
別把消費者當韭菜,網友為鴻星爾克續費百年微博會員,因為“它把每一分錢都花在看得見的地方”。

情緒價值比流量更值錢,當品牌成為某種精神的象征(如“良心企業”“國漫之光”),用戶會主動捍衛它。
跨界要“走心”而非“貼牌”,鴻星爾克與《哪吒》的聯動,是價值觀的契合而非LOGO的疊加。

正如導演餃子所說:“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否認真。”
當國貨品牌放下套路、拿出誠意,消費者回報的不僅是銷量,更是一份帶著溫度的信任。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