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陳達飛、趙宇、李欣越、王茂宇 (趙偉系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
摘要
11月5日,美國最高法院就特朗普IEEPA對等關稅舉行口頭辯論,支持與不支持對等關稅的大法官比例為3:6。如果對等關稅被判違法,對美國貿易政策和資本市場意味著什么?
一、熱點思考:如果“對等關稅”被判違法?——美國最高法關稅辯論分析
(一)對等關稅可能如何判決?違法概率上升,但或延后生效
美國最高法舉行關稅辯論,6人支持對等關稅違法,3人支持合法。支持違法的主要理由是:1)關稅權力屬于國會;2)違背清晰授權原則;3)IEEPA立法初衷是為約束總統權力,而非擴張總統權力;4)已有專門的法律工具加征關稅;5)加征關稅與緊急威脅的范圍和強度不匹配。
最高法判決可能有三種情形,違法+延后生效的概率較高。情形一(高概率):判決違法,但可能延后生效,給政府緩沖,避免沖擊公共秩序;情形二(概率中等):部分違法,最高法可能放行芬太尼關稅;情形三(概率最低):最高法推翻下級法院判決,承認對等關稅合法性。
(二)特朗普可能如何應對?普遍退稅概率低,現金發放難度大
若對等關稅失效,特朗普或切換至232、301及338條款加征關稅,短期內或用122條款的全球關稅過渡。美國現有9項正在調查中的232關稅,覆蓋進口規模5444億,多數于明年上半年提交報告。338條款可最高加征50%關稅,但歷史上未曾使用,存在新的法律風險。
關稅全面退還的概率較低,定向退稅概率較高。參考司法救濟平衡原則,救濟范圍必須與原告的傷害匹配,退稅或僅限于原告及已保全抗辯的進口商品,全面、自動的退稅或不受法律支持。特朗普8月以來提出將關稅收入發放給居民,但財政支出需先通過國會立法,程序難度較高。
(三)明年關稅格局或有何變化?關稅力度或難以再達到對等關稅的量級
美國關稅收入格局中,對等關稅占45%,301關稅占18%,232關稅占17%,基礎關稅占19%。2025財年,對等關稅收入890億美元,其中全球基準對等關稅516億,對華芬太尼關稅289億;301關稅351億,均為對華征收所得;232關稅共342億,其中汽車及零部件關稅259億。
截止到7月,美國對全球有效關稅稅率為9.75%,對中國有效稅率最高,達40.4%。美國對孟加拉國有效關稅稅率24.6%,日本14.8%,韓國13.1%,德國11.2%,意大利10.7%。從關稅收入來源國看,中國貢獻了關稅總額的36%,墨西哥占關稅總額的7.6%,日本占6.4%。
若對等關稅違法,美國關稅力度或難以再達到同等量級,基準情況下,關稅規模或下跌25%。對等關稅失效后,若啟用122條款過渡,關稅力度短期可基本不變;但122條款失效后,若依賴232與301條款,美國關稅稅率或由9.75%降至7.3%,關稅收入或下跌25%至2554億。
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沖突升級;美國經濟放緩超預期;美聯儲超預期轉“鷹”

報告正文
11月5日,美國最高法院就特朗普IEEPA對等關稅舉行口頭辯論,支持和不支持對等關稅的大法官比例為3:6。市場預期對等關稅被判違法的概率大幅上升。如果對等關稅被判違法,對美國貿易政策和資本市場意味著什么?
一、熱點思考:如果“對等關稅”被判違法?——美國最高法關稅辯論分析
(一)對等關稅的合法性:違法概率上升,但或延后生效
美國最高法院舉行關稅辯論,6人支持關稅違法,3人支持合法。11月5日,美國最高法院針對對等關稅舉行口頭辯論,6名大法官(3名自由派+3名保守派)對特朗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征收對等關稅持懷疑態度,主要理由是:1)關稅權力屬于國會;2)違背重大問題與清晰授權原則,對等關稅是重大的經濟與政治問題,若國會授權給總統,應當在法律中有清晰授權,但IEEPA文本中沒有出現關稅的明確詞匯;3)IEEPA在1977年立法是為約束總統權力,而非擴張總統權力;4)已有專門的法律工具加征關稅,如122等條款;5)加征關稅與威脅的范圍和強度不匹配。3名保守派法官傾向于支持對等關稅合法。主要理由是:1)IEEPA允許總統規范進口,關稅是最傳統、最直接的規范進口的工具;2)關稅與進口許可費在經濟效果上類似,而許可費存在合法的判決先例;3)總統在外交與國家安全領域享有更大空間,對總統更應當適度尊重;4)IEEPA對總統的緊急授權比一般授權更寬泛。
![]()
參考以往類似重要性的判決,預計最高法院12月前后做出判決。對等關稅雙方都要求盡快裁決,最高法院也已同意受理并批準加速。口頭辯論后,可參考以往判例評估最高法院判決時間,如1976年福特總統石油進口許可費案件(此案在辯論中被明確拿來舉例),1976年4月20日辯論,6月17日判決,間隔2個月;2024年特朗普科州競選資格案,2月8日辯論,3月4日判決,耗時25天;2024年特朗普總統刑事豁免案,4月25日辯論,7月1日判決,間隔67天。間隔多落在1-2個月左右。最晚情形下,最高法院一個審判期從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開始,持續到次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最高法院判決時間不得晚于2026年6月底。
![]()
判決可能存在三種情形,關稅違法、延后生效概率較高。
情形一:對等關稅違法,但違法判決可能延后生效,給政府緩沖時間(概率45%–55%)。基于前文闡述的違法理由,最高法院可能維持對等關稅違法判斷。關稅調整牽涉海關征收、企業申報、退補稅流程等,法院基于公共秩序考量,可能留出緩沖期,給政府切換法律的時間,減少對經濟的瞬時沖擊。在此期間,對等關稅可繼續征收。例如1982年聯邦破產法院案,最高法院違法判決兩次延后生效,合計近6個月。
情形二:對等關稅部分違法,最高法可能只放行芬太尼關稅(概率20%–30%)。法院可能在加征關稅的動因上作區分,與芬太尼掛鉤的關稅措施更容易被視為合法,因IEEPA要處理的是不同尋常的外部威脅,芬太尼問題相對符合;與貿易逆差掛鉤的全球10%對等關稅可能被推翻,因其目的可能不合法,措施不匹配。
情形三:推翻下級法院判決,承認對等關稅合法性(概率10%–20%)。最高院在外交、國家安全問題上有尊重總統裁量權的先例,考慮到口頭辯論風向,以及近年來對行政越權的警惕,這一情形可能不占主流。需要強調的是,最高法院共和黨保守派占比高,但保守派的偏好其實更容易對特朗普不利。最高法院6個保守派是“制度型保守派”,而非是“政治型親特朗普派”。保守派核心主張是清晰授權原則與重大問題原則,對具有重大經濟與政治意義的行政措施,要求國會以清晰的法律文本授權,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措施與之明顯背離。
![]()
![]()
(二)特朗普可能如何應對?普遍退稅概率低,現金發放難度大
若IEEPA敗訴,特朗普政府會轉向既有的專門關稅法源,232、301、338條款為主,短期內用122條款過渡。1)《1974年貿易法》122條款,總統可加征不超過15%的臨時進口附加稅,150天后需國會續期,對所有國家適用,是能最快兜底維持關稅征收力度的法定工具,但時效極短,需要后續法源接續。2)《1930年關稅法》338條款,如果總統認定某國歧視美國,可對該國產品加征最高50%的報復性關稅,無需正式調查,生效快。迄今為止美國未真正使用過338條款,存在新的訴訟風險。3)《1962年貿易擴張法》232條款,由商務部發起232調查,最遲270天向總統報送結論;總統再在法定窗口內決定并實施關稅。美國已實施的232關稅有:汽車與部分汽車零部件25%,鋼鋁關稅50%,銅及衍生品,加征50%;家具25%;木材10%。4)《1974年貿易法》201條款;5)《1974年貿易法》301條款。
![]()
若對等關稅違法,定向退稅概率較高,普遍退稅不被法律支持。首先,廣泛的、自動的、面向所有進口商的追溯退稅,概率較低。法院下達的救濟命令(退稅等)遵循衡平法則,救濟范圍必須與原告的傷害匹配,只直接救濟原告當事人,難以自動擴展到所有非當事人。在2025年的特朗普訴CASA案中,最高法已做出判決,收緊全國性救濟。即便關稅被判違法,退稅也更可能僅限原告當事人,而不是全國普適的自動退款。其次,除原告方以外,已保全或已抗議的進口商品可能獲得退稅。根據美國海關法,關稅結算后180天內可提起抗議的,在及時抗議、或結算暫停的情況下,較有機會獲得退稅。
特朗普無法直接將關稅收入發放給民眾,需先經過立法同意。特朗普在2025年8月、10月多次表示可能把關稅收入以現金形式發放給居民。根據撥款條款,財政支出必須有預算法律作依據,總統無權用行政手段直接發錢。國會議員于7月28日提出了《美國工人返利法案》,提出將關稅收入按每人600美元的標準返還,但截至11月8日,法案僅處于提出階段,尚未通過。即使特朗普嘗試預算和解的路徑,也要過伯德規則、預算記分與黨內紀律,政治與程序難度都不低(可參考《美麗大法案》的通過過程)。
(三)明年關稅格局或有何變化?關稅總體力度或有所下降
美國當前關稅格局,對等關稅占45%,對華301關稅占18%,232關稅占17%,基礎關稅占19%。美國2025財年關稅收入約1959億美元,去年為881億。從關稅收入構成看,2025年財年,美國301關稅收入351億美元,均來自對華301關稅;232關稅收入共計342億美元,其中汽車及零部件關稅259億美元,鋼鐵關稅48億美元,鋁關稅30億美元,銅關稅5億美元。對等關稅收入共計890億美元,其中全球基準對等關稅收入516億,對華芬太尼關稅收入289億美元,對墨西哥芬太尼關稅57億,對加拿大芬太尼關稅19.7億美元。
![]()
![]()
![]()
![]()
美國平均關稅稅率9.75%,對華有效稅率最高,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占總關稅的比重最高,達36%。截至7月 ,美國對全球平均關稅稅率為9.75%,其中對中國關稅率為40.4%,美國對孟加拉國關稅稅率24.6%,阿聯酋17.3%,日本關稅14.8%,韓國13.1%,德國11.2%,意大利10.7%,越南9.24%。從關稅收入來源國看,中國貢獻了關稅總額的36%,墨西哥占關稅總額的7.6%,日本占6.4%。
![]()
若對等關稅被判違法,在現行法律框架前提下,靠301+232+122+338的組合很難重新達到對等關稅的量級,基準情形下,關稅規模或下跌25%。可區分以下幾種情形討論。
情形1:若IEEPA對等關稅被判全面違法,美國僅保留現有的232、301等關稅不變,不再采取其他增量措施,預計美國有效關稅稅率或降至3.3%,對華關稅稅率降至20.4%,年化關稅收入降至1166億,下跌66%
情形2:若IEEPA對等關稅被判全面違法,美國使用122條款對全球加征15%關稅進行過渡,持續150天。在此期間,美國有效關稅稅率可維持在9.57%,對華關稅稅率35%,年化關稅收入維持在3360億美元,與IEEPA關稅效果較為接近。
情形3:122條款失效后,若美國使用338條款,最高可加征50%關稅,美國關稅規模及稅率可基本不受影響,但考慮到338條款未曾被啟用,一旦大范圍實施,新的訴訟風險或將產生。此外,使用338條款需證明他國對美國存在歧視行為,對盟友國恐難落地,最終實施范圍或僅能針對個別貿易對象。
情形4(基準情形):122條款失效后,若美國擴大232條款與301條款范圍,也難以完全彌補缺口,美國現有9項正在調查中的232關稅,若明年全部落地生效,或產生1361億美元收入,或再對華301關稅再度升級(以20%稅率估算),美國關稅量級也可能下跌25%至2554億美元,難以達到對等關稅的量級,但對中國的稅率仍可能上升。
![]()
風險提示
1、地緣政治沖突升級。俄烏沖突尚未終結,地緣政治沖突可能加劇原油價格波動,擾亂全球“去通脹”進程和“軟著陸”預期。
2、美國經濟放緩超預期。關注美國就業、消費走弱風險。
3、美聯儲超預期轉“鷹”。若美國通脹展現出更大韌性,可能會影響美聯儲未來降息節奏。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