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倡議書引發的行業討論,這封倡議書來自重慶市咖啡行業協會,關于呼吁京東外賣停止“百億補貼”內卷式競爭的倡議書,據圈內好友評論文章中稱,該倡議書因為某種未知原因刪除,但是上游新聞、板扎在線、正北方網等媒體相繼報道,并引發大量網絡關注和討論。筆者卻想說,格局打開,切勿因小失大。

補貼是打破市場壁壘的利器,而非所謂的“內卷式”競爭
該倡議書將京東外賣的百億補貼定義為“內卷式”競爭,這個帽子扣的著實有點大。殊不知,補貼已經是互聯網平臺進入新市場的常見策略,從滴滴、美團到拼多多,哪一個在初期不是通過補貼快速培養用戶習慣、打破既有壟斷格局的呢?京東外賣作為新入局者,通過“百億補貼”吸引用戶和商家,這是正常的市場競爭行為,而非“非理性”的“內卷式”競爭。
對于京東做外賣這件事,筆者就曾撰文提到過,京東外賣百億補貼的目的不在于培養用戶習慣,只是讓用戶知道京東開始做外賣這件事就已經夠了,至于用戶是否嘗試下單,自主權則在用戶端。劉強東親自下場的京東外賣,不能按照以往的商業邏輯來進行推演,格局要打開。補貼的本質是市場資源的重新分配,京東外賣通過補貼打破原有市場格局,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這正是市場競爭的核心價值,也是京東為何做品質外賣的初衷。
補貼推動行業效率提升,倒逼中小商家轉型升級
該倡議書稱補貼導致重慶本地咖啡店“訂單價格下降13%”,但未提及這些品牌是否嘗試優化其供應鏈或者創新產品。事實上,低價競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行業洗牌,淘汰低效產能,促使中小商家從“依賴高價紅利”轉向“提升運營效率”。市場競爭的核心是“優勝劣汰”,而非“保護弱者”,補貼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而非制造對立。
正如該倡議書所說,許多本土特色獨立咖啡品牌,原本依靠研發創新實現差異化競爭,卻在高額補貼之下,客戶造成了流失,就開始向行業協會哭爹喊娘,還真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既然極具本土特色的獨立咖啡品牌,你們的本土特色定位是否立得住?你們專屬的消費人群是否做好了服務?推薦各位特色咖啡店從業者去學習下潭拓寺的加福與玉蘭茶樓、戒臺寺的加福、八大處的歡喜以及北京國貿商城的Vogue Cafe,幫朋友的店順便做個宣傳,當然提我不打折。
監管應維護公平競爭,而非保護特定群體
針對外賣行業競爭中存在的問題,已經由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對京東、美團與餓了么等平臺企業進行了約談。其中《人民日報》評論文章認為,此次約談,既是糾偏,也是規范,更為行業發展點明方向:合法規范經營,公平有序競爭。摒棄惡性競爭,擺脫無謂“內卷”,真正把經歷用于保障消費者、商家與騎手合法權益,方能更好維護“舌尖上的安全”,實現行業健康發展。

而該倡議書將京東外賣百億補貼這種常規市場行為,定義為非理性補貼,并且要求后續促銷活動向行業公開補貼機制和算法規則等,因為幾家地方性咖啡店無力市場競爭,就開始呼吁并建議等一系列道德大棒來干預市場競爭的自由性。監管的職責是防止壟斷,比如當年的“二選一”,而非限制企業通過合法補貼進入市場,如若因部分商家受損就叫停創新,反而會固化現有利益格局,阻礙行業進步,因為京東外賣是來解決外賣行業長期積累的行業痛點與頑疾的,是來重建一套即時零售服務價值標準的。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