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于當地時間10月30日的報道,第79屆聯合國大會又一次以187票贊成、2票反對、1票棄權這樣壓倒性的多數通過了一項決議,該決議要求美國務必停止對古巴實施的經濟、商業和金融封鎖。其中,美國與以色列投了反對票。
投票完畢之后,聯大會議廳內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類似的決議,聯合國大會已經連續第32次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
自1959年古巴革命爆發以來,美國便妄圖借助經濟封鎖手段來推翻古巴政府,進而扶持“親美派”執政。然而,古巴人民并未屈服,于是美國方面愈發變本加厲,甚至動用其盟友體系來對付古巴。例如,美國曾要求拉美國家中斷與古巴的經貿往來。眾所周知,多數拉美國家對美國基本是唯命是從,所以,1961年之后,古巴在拉美地區幾乎喪失了所有市場。

后來,美國又禁止歐洲與古巴開展商業往來,甚至在援助方面,美國也毫不松口。
在針對古巴實施經濟封鎖這一事件中,美國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聯合國大會以絕對優勢的票數通過了一項決議,該決議要求美國停止對古巴的制裁。此事件既表明美國在國際事務中處于孤立境地,又體現出其他國家對美國霸權行徑的不滿。
美國的制裁政策,不管是針對俄羅斯還是古巴,在這一過程中其不可持續性逐漸顯露出來。從短期看,這些制裁措施好像能給對方造成一定的經濟沖擊。不過要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考量,制裁所產生的反效果或許更為突出。因為眾多國家開始強化內部的合作,這就導致美國的影響力被削弱了。
傅聰代表中國于大會上發言,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單邊主義與霸凌行徑予以批評,指出這種行徑嚴重違背聯合國憲章,并且破壞了關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國際共識。
他表示,制裁并不能壓垮古巴人民,反而加劇了人道主義危機,嚴重損害了古巴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中國始終是古巴的堅定支持者,并將繼續向古巴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以支持其國家發展和振興。
美國西半球事務高級顧問于會議期間辯稱,宣稱制裁為推動古巴民主的工具,然而這一說法遭到古巴外交部長的有力回擊。

世界已然踏入21世紀,全球化浪潮洶涌而至,各國間的聯系愈發緊密。然而,美國對古巴的封鎖就如同一道冰冷的鐵幕,把這個地處加勒比海的島國與世界分隔開來。
封鎖,到底封鎖住了什么呢?它封鎖的是古巴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權利,是古巴經濟發展的活力,是古巴同世界各國正常交往的機會。
美國對古巴實行封鎖,這一舉措帶來的損害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古巴的利益遭到損害;另一方面,其他國家的利益也被殃及。有不少國家是希望和古巴發展經貿關系的,然而,美國的封鎖政策猶如一道屏障,讓這些國家在行動時不得不心存顧慮。
在美國長期的制裁之下,古巴人民的生活處境十分艱難。今年年初,央視曾對古巴的民生狀況進行過報道。
據報道,由于長期遭受美國制裁,古巴的醫療系統已陷入長期困境。
許多患者亟待治療,卻無法獲得先進的醫療救助,這使得他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面臨巨大問題。
古巴醫院的數據表明,僅眼科這一個科室,每年就有多達3萬人等待手術,而每年需要醫療救助的人數高達25萬。
除醫療系統之外,古巴每年因美國的制裁而遭受上千億美元的損失,這顯然對古巴的民生問題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美國將古巴、伊朗、朝鮮等國視為“敵對國家”,并對這些國家進行全面封鎖和非法制裁。這種霸權行徑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國際社會通過投票表明了態度。而美國和以色列投下反對票,這一行為無疑是在自我孤立,站到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投票當中,實際上原本是會出現3張反對票的,而這第三張反對票原本應當出自阿根廷。在阿根廷于聯合國大會投下贊成票之后,米萊旋即解雇了外交部長蒙迪諾,改由阿根廷駐美大使沃特因擔任外交部長一職。
美國雖在這件事上失敗,且面臨人心背離的不利局面,但并不會因此而羞愧難當。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似乎自恃有足夠的實力與底氣,即便在國際舞臺上遭受羞辱與挫折,仍要繼續指手畫腳,其霸權心態與行為絲毫不改。這種現象值得國際社會深入反思,世界各國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便是如何應對美國的霸權主義。
從積極的角度而言,此次事件表明國際關系并非一成不變、牢不可破的。即便對于美國的堅定盟友來說,在牽涉到正義與公平的事務上,它們也會挺身而出反對美國。
實際上,美國針對古巴的封鎖政策,既損害了古巴的利益,又對美國自身產生反噬作用。長期以來,美國對古巴的封鎖致使雙邊關系處于緊張與對抗狀態,進而讓美國在古巴地區的影響力大幅下滑。
與此同時,封鎖政策還對美國與古巴之間的經貿往來以及人文交流形成了限制,對美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與戰略布局造成了阻礙。更為關鍵的是,美國的封鎖政策也損害了其國際形象和聲譽。
古巴人民處于封鎖之中,然而他們展現出了堅韌和毅力。這種品質加上其在國際上所贏得的廣泛支持與尊重,都為古巴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