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是用來提升公共服務的,不是用來“拿捏”投資者的
“我現在很納悶,如果食品生產許可證能辦,怎么才能辦;如果不能,又是因為啥?”在輝縣市孟莊鎮郭村,52歲的姚江(化名)看著重金購置如今卻落滿灰塵的生產設備,滿面愁容。
據大皖新聞報道,2022年1月,他與人合伙在村內建廠,公司年產15000噸食醋項目獲輝縣市發改委批準立項。2023年8月,租用的廠房改建完工,但隨后申請辦理的食品生產許可證遲遲辦不下來,一拖就是一年多。姚江曾多次申請,輝縣市市場監管局受理后十多次指派核查組現場核查,但核查組均以工作忙、沒時間等為由未去核查,導致無法進入下一步辦證環節。姚江一紙訴狀將輝縣市市場監管局告上法庭,官司打贏了,但問題依舊解決不了。

↑記者現場探訪,廠房閑置,機器設備落滿灰塵。圖據大皖新聞
在全國上下都將營商環境寫進紅頭文件的當下,我們竟然還能看到這種新聞,實在讓人不解。在輝縣市政府網站搜索,該縣還成立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委員會,并且在官方新聞稿里提到“在全省103個縣(市)營商環境評價中被評為優秀位次,已連續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陣”。然而,土生土長的本地企業家投資辦企業,一年多了都辦不下來一張食品生產許可證,連官司打贏了都無計可施,的確諷刺。
輝縣市市場監管局面對媒體采訪時,特別強調說局里未設置門檻、障礙,而是在核查組,官司敗了要上訴。有這折騰打官司的工夫,為什么不想辦法把食品生產許可證辦了?如果實在辦不了,至少告知問題到底出在哪里。而更離譜的是,投資了1200多萬,至今無法開工生產,原因居然是輝縣市市監局十多次指派的核查組都沒時間去現場核查。有的說是“當時孩子升學,在送孩子”,有的說是“派的時候并非正常工作日,沒時間去”,如此對待現場核查工作,可謂是荒唐。
當地市監局辦理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過程,給人的感覺仿佛是核查人員都是“外包”,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可以不去。而且,當地市監局對他們一點辦法沒有,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指派,相關人員不去也完全沒有懲戒,至于因此辦不下來證件,好像跟他們也沒關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還是根本不主動作為、不愿意作為?事實上,我國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現場核查應當由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進行,根據需要可以聘請專業技術人員作為核查人員參加現場核查。核查人員不得少于2人。核查人員應當自接受現場核查任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生產場所的現場核查。
顯而易見,完成對生產場所的現場核查,法規是有明確時間限制的,并非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對于不稱職的現場核查人員,既然“沒有時間去”,就應該從名單中除名,該問責的要問責,該開除的要開除。如果本地實在沒有相關核查人員,則應委托外地核查人員及時核查。當地市監局都當了被告,而且敗訴,似乎還不知道自身之過:地方職能部門是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主陣地,如此任性對待投資者,無疑凸顯了權力的傲慢。一邊是投資人著急上火,一邊是核查組拖延散漫,如此營商環境,誰還敢來投資?
權力是用來提升公共服務的,不是用來“拿捏”投資者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規定:有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玩忽職守、貽誤工作不作為等行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響的,予以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情節較重的,予以降級或者撤職;情節嚴重的,予以開除。因為核查組“沒時間去”,一張食品生產許可證,拖了一年多都辦不下來,無論如何都暴露了相關人員的懶政不作為,此事也應當作為典型案例嚴肅問責。
特約評論員 舒圣祥
編輯 汪垠濤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