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驚蟄研究所 小滿
不久前,紅米K90系列新品因為定價問題引發(fā)網絡熱議。小米集團手機部總裁盧偉冰緊急回應稱,影響產品定價的原因是存儲成本上漲遠高于預期,且會持續(xù)加劇。隨后,雷軍也公開表示內存漲價實在太多。
因為手機內存漲價引發(fā)的價格變動,竟讓盧偉冰和雷軍兩人公開發(fā)聲。這場看似簡單的熱點事件背后,實則是內存供應鏈產業(yè)迎來的一輪超級周期。
電子茅臺來了
早在2022年9月,就有網友在中關村在線號召速囤內存條,彼時金百達16GB DDR4內存秒殺價僅199元。只可惜,當時的隔空喊話并沒有掀起多少水花,因為在大家眼里,這不過是數碼配件的常規(guī)促銷。
哪怕是在2024年,也還有趕末班車的機會一根雷克沙DDR4 16GB臺式機內存條在電商平臺僅售179元,但99%的好評率下,沒人意識到這將會是低價的絕唱。
直到今年10月底開啟的電商促銷季,當大批消費者想要集中采購內存時,才發(fā)現市場行情徹底反轉。
據《金融投資報》11月6日報道,在成都一家數碼超市內,多家電腦裝配商家表示,今年以來,內存條等產品的價格波動極大,此前200多元即可買到的16GB DDR4內存條,現在要賣到400多元。而在電商平臺上,去年售價僅179元的同款雷克沙DDR4 16GB內存條,其官方旗艦店售價已飆至699元,一年多時間漲幅超三倍。
不僅大眾款的DDR4,今年以來,部分千元級別的DDR5內存條則從1000多元漲至近2000元。比如某電商網站上,芝奇皇家戟32GB DDR5-6000已經賣到2500元,宏碁冰刃48GB DDR5-6000漲至2000元,阿斯加特女武神瓦爾基里32GB DDR5-6000也要1700元,相比兩個月前,漲幅達到100%,甚至更多。
TrendForce集邦咨詢的數據更直觀:2025年第三季度,DRAM(動態(tài)隨機存取存儲器)價格較去年同期暴漲171.8%,而同期國際現貨黃金漲幅還不到110%內存條的賺錢效應,竟碾壓了傳統(tǒng)避險資產黃金電子茅臺的稱號徹底出圈了。
對此,深圳華強北的批發(fā)商早有預感,8月他們就發(fā)現內存價格一天一變,連手機閃存都跟著漲;杭州、長沙的數碼商戶證實,8月份主流DDR4內存條價格翻倍,部分型號漲幅直奔200%。業(yè)內人士直言:供應短缺的局面,短期根本扭不過來。
事實上,不光是內存在漲價,固態(tài)硬盤的價格也不甘落后。《金融投資報》在11月6日的報道中還提到,主流1TB容量PCIe4.0 SSD的渠道均價,相較年初時累計上漲超過60%,部分熱門型號漲幅甚至達到80%以上。有消費者在近期準備購買金士頓某款1TB固態(tài)硬盤時發(fā)現,這款固態(tài)硬盤在今年2月5日只需要369元便可拿下,但在11月5日,其價格已漲至579元,漲幅約57%。
誰在炒作電子茅臺?
10月,國內內存條一線品牌威剛董事長陳立白表示,當前DRAM、NAND閃存、SSD固態(tài)硬盤與HDD機械硬盤四大存儲品類全面缺貨漲價的局面,是其從業(yè)三十余年來首見。
這場超級周期的背后,不是簡單的市場波動,而是AI產業(yè)爆發(fā)與全球產能重構撞出的火花,再疊加多重因素,讓漲價的影響深度和持續(xù)時間遠超以往。
首先,AI產業(yè)的崛起是需求最大增量來源,工業(yè)端的服務器需求被置于最高位。
隨著AI產業(yè)需求爆發(fā),AI模型訓練和大數據處理需要海量高帶寬、低延遲的內存支撐數據顯示,單臺AI服務器對DRAM的需求是普通服務器的8倍,而像OpenAI的星際之門項目每月需要高達90萬片DRAM晶圓的供應,僅這一數字就接近全球DRAM產量的40%極大地拉動了服務器內存需求。
TrendForce集邦咨詢的報告提出,2025年下半年DDR4市場處于持續(xù)供不應求與價格強勢上漲態(tài)勢,由于服務器的剛性訂單擠壓了PC和消費市場的供應,PC OEM廠商不得不加速導入DDR5方案,消費級廠商則面臨高價、難以獲取物料的挑戰(zhàn),而DDR市場供需緊張也推升移動端DRAM合約價格。
其次,供給端的結構性收縮放大了供需失衡,全球存儲巨頭的產能戰(zhàn)略傾斜成為關鍵變量。
公開報道顯示,控制全球DRAM芯片市場約70%份額的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加速向HBM和DDR5等高端芯片轉移,直接擠壓了DDR4的產能空間,使得DDR4產量減少,市場上供不應求。
陳立白也曾特別提到,三大國際存儲廠商已經確定停止生產DDR4,并且已經拆除相關舊設備,這意味著他們幾乎不可能再恢復生產DDR4,因此市場供應缺口將持續(xù)擴大。
對于供應端減產給市場帶來的持續(xù)價格影響,集邦咨詢9月的調查顯示,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DRAM(主流內存芯片類型)原廠,正持續(xù)將產能優(yōu)先分配給高階服務器DRAM和HBM(高帶寬存儲器),直接導致手機、PC等消費電子設備所需的存儲芯片產能被擠壓;疊加終端產品需求分化,機構當時判斷2025年四季度舊制程DRAM價格漲幅依舊可觀,新世代產品漲勢相對溫和。
同時,分析師許家源也指出,原廠產能正優(yōu)先分配給高階服務器DRAM和HBM,從而擠壓了傳統(tǒng)消費電子所需的DDR4、LPDDR4X等舊制程產品供給,DDR4的緊缺或將持續(xù)到2026年的上半年。
第三,消費電子復蘇與新興智能領域的需求增長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
經歷2023年的低谷后,消費電子市場終于在2024年末迎來回暖,疊加手機廠商祭出存儲容量標配升級的促銷大旗,直接推高了用戶對存儲芯片的需求門檻。
與此同時,智能汽車、無人車領域的爆發(fā)式增長,也為移動端DRAM的需求帶來更大壓力受智能座艙、ADAS和自動駕駛技術驅動,車載存儲容量正從512GB向1TB突破。
第四,市場投機行為放大了價格波動。
正如網友所說,如果早知道消息提前囤16GB DDR4內存的話,現如今相當于手握電子茅臺,徹底財富自由。
早前已有業(yè)內人士透露,2025年初,就有不少經銷商通過行業(yè)渠道預判到存儲顆粒會漲價,開始大規(guī)模掃貨囤貨、鎖定價格。到了2025年第二季度,華強北市場上的DRAM現貨流通量已明顯減少,部分商家甚至把將DDR4、DDR5內存條鎖倉,等著后續(xù)漲價再出手。
而在電商平臺上,也曾有部分商家以內存理財為噱頭進行營銷,人為制造緊張氛圍,推動價格非理性上漲。雖然投機商家的行為引發(fā)消費者們的抵觸后,電商平臺將其快速清理,但內存市場價格極速向上波動的趨勢已不可逆。
暴富機遇還是投機陷阱?
電子茅臺還會繼續(xù)上漲嗎?答案是肯定的。
從市場角度看,DDR4向DDR5及HBM的轉向已不可逆,一如曾經手機市場上,從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轉變;從資本角度分析,內存市場的持續(xù)上漲,會帶來更多獲利機會,投機者必然不會輕易讓市場降溫。
然而,并非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投機者,類似的劇情也早在炒黃金的投機者身上上演。
2013年4月,國際金價突然來了波驚魂大跌,從1550美元/盎司跌至1320美元左右,單日最大跌幅達到135美元,短短幾天跌幅超過10%。而這一抄底機會被中國大媽知曉后,短短10天,大媽們就豪擲千億掃走300噸黃金,連外媒都驚呼中國大媽憑一己之力對抗華爾街。
然而,在中國大媽集體抄底之后,金價并未如預期反彈,而是繼續(xù)下跌,最低一度跌至1049美元/盎司。抄底的大媽們不但被閃了腰,而且從2013年到2019年長期被套牢。
眼下內存市場的投機,則比炒黃金更加兇險。畢竟站在時間維度看,近幾年的黃金行情足以讓2013年入場的大媽們徹底解套甚至實現大幅盈利。而內存產品的升級脫胎于技術產業(yè)的整體迭代,且存儲行業(yè)的價格傳導鏈條長,從行業(yè)端蔓延到消費市場往往需要時間。等普通消費者知道內存要漲價時,所謂的投機機會早已過去,剩下的只有接盤俠的坑位。
對于普通人來說,如何面對‘電子茅臺’?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如果是組裝電腦、升級設備的剛需,沒必要過度糾結短期價格波動,早買、早用、早安心;但如果想跟風囤貨投機,大概率會得不償失。
內存終究是服務于科技產品的核心配件,不是用來炒作的電子茅臺。理解產業(yè)波動背后的邏輯,看清AI驅動的技術變革趨勢,遠比計較眼前幾百塊的差價更有意義。
把視野拉高到行業(yè)層面,這場漲價潮也藏著國產存儲的突圍機會。Counterpoint預測,2025年長鑫科技DRAM出貨量有望同比增長50%,全球市場份額將從一季度的6%提升至四季度的8%;長江存儲則計劃在2025年底前將月產能提升至15萬片,2028年總產能將達30萬片/月,目標占據全球15%的NAND市場份額。
國產替代的進程正在加快。當國產產能持續(xù)釋放,當AI需求進入平穩(wěn)期,囤貨炒作的泡沫終將破裂。到那時,無論是抱著投機心態(tài)的商家,還是跟風入局的個人,都可能成為接盤的內存韭菜,面臨巨額虧損。
這場存儲行業(yè)的超級周期,終究會回歸理性。而真正能笑到最后的,不是那些囤積居奇的投機者,而是掌握核心技術、穩(wěn)步擴產的企業(yè),以及那些看清趨勢、理性消費的普通人。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