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2日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3.0》。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此前已在2016年、2020年分別發布1.0和2.0版本。此次3.0版路線圖重點圍繞節能汽車可持續發展、新能源汽車迭代升級、智能網聯汽車演進等核心方向展開。
與以往相比,更加突出全球化視野,將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放在全球汽車產業變革大背景下謀劃。
![]()
我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目標
技術路線圖3.0提出了面向2040年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目標——
汽車產業碳排放總量將于2028年先于國家碳減排承諾提前達峰,至2040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下降60%以上。
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主體的交通體系朝著“零事故、零傷亡、高效率”發展。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80%以上,加快推進汽車產業全面電動化進程。
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設施生態體系成熟健全,高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產品實現大規模應用。
汽車科技創新實現教育、科技、人才協同融合發展,中國成為全球汽車科技原始創新策源地,原始創新能力引領全球。
建成創新引領、數據驅動、協同高效、韌性安全、低碳可持續的現代化汽車產業集群,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中國品牌全球競爭力大幅提升,關鍵零部件企業與全球產業體系深度融合,進入世界汽車強國前列。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介紹,技術路線圖3.0面向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轉型,更加強化智能制造,“早期更加重視產品技術,今年產品技術和制造技術雙輪驅動”。
![]()
技術路線圖3.0
明確多項關鍵技術發展節點
堅持內燃機仍將是汽車的重要動力來源。至2035年,傳統能源乘用車實現全面混動化;到2040年,含內燃機乘用車(HEV、PHEV、REEV)銷量在乘用車新車銷量中的比例仍將有三分之一左右。
未來5-15年,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市場主流產品。至2040年,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85%以上,其中BEV(純電動汽車)占80%;新能源商用車的應用場景將從當前的城市、短途場景不斷拓展至中長途場景。
智能網聯汽車進入市場化發展快車道。到2040年,L4級智能網聯汽車全面普及,L5級智能網聯汽車開始進入市場,網聯協同場景覆蓋度、安全可靠性不斷提升,支撐無人駕駛大規模安全應用。
首次提出汽車智能制造發展水平分級體系以及實施方法論。到2040年,以提質、增效、降本、低碳引領,通過數據互聯互通與數據閉環,實現汽車制造全環節研產供銷服一體化。
全固態電池預計在2030年實現小規模應用,到2035年有望大規模全球推廣,屆時電池的綜合性能、成本和環境適應性將更貼合消費者需求。
原標題:《2035年傳統能源乘用車實現全面混動化!新版路線圖發布》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盧曉川
作者:新聞聯播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