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開欄的話
黃浦江畔,創新潮涌;東海之濱,使命如磐。
“上海承擔著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歷史使命,要搶抓機遇,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今年4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在滬考察時的殷切囑托久久回蕩,持續化作上海市經信系統在滬央企奮楫爭先的信心之源、向新攀高的行動指南。
十二屆市委七次全會提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聚焦國家戰略需要,加快推進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持續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市經信系統在滬央企作為服務國家戰略的主力軍和推動城市能級提升的壓艙石,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錨定新型工業化目標,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方面積極作為。
市經信工作黨委書記程鵬表示,長期以來,經信系統在滬央企以黨建為引領,敢為人先、勇闖頭陣,爭當創新發展的“策源先鋒”,勇為現代產業的“鏈長旗手”,有力發揮了“頂梁柱”作用。面向未來,將用硬核卓越的實力持續打造引領上海產業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以為國擔當、勇為尖兵的姿態奮進“十五五”。
適逢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之際,收官“十四五”、 謀劃“十五五”之時,上海市經信工作黨委、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與解放日報社聯合推出“向新攀高當尖兵 產業報國鑄擔當”主題宣傳活動。活動將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集中展現市經信系統在滬央企以高質量黨建賦能產業生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高端產業引領的生動實踐和壯闊前景。
![]()
今年是人工智能規模應用的元年。中國電信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趨勢,全面擁抱人工智能,推動企業戰略由“云改數轉”向“云改數轉智惠”升級。
在這一戰略引領下,上海電信正以“智云上海”為支點,加速推進城市級數智化轉型,讓人工智能真正融入千行百業、千家萬戶,開啟“智惠全城”的嶄新篇章。
這是一次關于未來的系統性工程。從網絡架構的基因重組,到算力資源的全域調度;從產業生態的協同創新,到民生服務的普惠觸達,上海電信不再僅僅是通信服務商,更是城市智能化躍遷的中樞構建者與生態組織者。
在服務國家戰略、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使命召喚下,這家在滬央企正以攀高逐新的銳氣和勇為尖兵的擔當,書寫著產業報國新篇章。
打造全球最大智能底座
城市如生命體,其運行效率取決于“神經網絡”的發達程度。
在傳統模式下,城市的通信網絡如同一條條單向管道,數據在接入網、城域網、骨干網之間反復折返,每一次“穿越”都帶來延遲與損耗。這種架構,已無法滿足人工智能時代對實時性、高并發、低時延的極致需求。
上海電信率先破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閉幕式上,中國電信與上海市政府發布城市信息化服務品牌——“智云上海”。這標志著上海已率先完成全球最大規模城市級數智化底座的部署與能力集成,并將以此為基礎,構筑“上海有AI、智惠全城”的城市智能服務體系,率先提出以革命性AI惠及城市民生的新發展理念,為全球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AI CITY”范式。
智云上海是基于中國電信云網融合3.0框架打造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深度融合了云、網、算、用的新型云網架構,既托得起產業飛躍的翅膀,也沉淀為城市治理與安全穩固的根基。
其核心是打破傳統樹狀網絡的層級壁壘,采用扁平化葉脊(Spine-Leaf)全互聯架構。這一創新,如同為城市鋪設了一張“去中心化”的高速路網:無論起點與終點相距多遠,數據都能實現“一跳直達”,路由最優、帶寬無收斂。
業內技術專家形象地比喻:“過去,上海市內所有快遞都要經由外地物流樞紐中轉;現在,物品可以就近直線投遞,效率極大提高。”
這場網絡變革的成果令人矚目:相比傳統網絡,整體運力提升7倍,實現1毫秒入算,TB級數據分鐘可達,超百公里存算分離拉遠訓練算效高達97%以上。網絡不再是被動的“數據管道”,而是進化為具備智能感知、資源隨需調度能力的“數字神經網絡”,完成了從“傳數據”到“算數據”的本質跨越。
與此同時,上海電信構建了“2+X+M”立體式算力布局,形成能量密度全球領先的算網體系。“2”指“青浦云湖+臨港智算”雙樞紐“東西兩翼”,其中臨港智算谷擁有全國首個單體國產萬卡液冷智算集群,可支持萬億參數大模型訓練;“X”是多達60個的“淺邊緣”核心數據機房,覆蓋金融城、商務區等關鍵區域,為金融高頻交易、電競云渲染、在線新經濟等場景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算力;“M”則是密布城市的500多個“深邊緣”算力節點,將算力下沉至企業園區、工廠、交通樞紐等邊緣場景,送至“家門口”和“指尖”。
這張由智云網絡與立體算力共同構成的城市信息化智能底座,不僅規模全球最大,更實現了“算力、平臺、數據、模型、應用”五位一體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級。
![]()
上海電信是同城首家主動提供網關煥新服務的運營商,以品質網絡服務用戶的同時,帶來更加普惠的數字服務。
AI深入產業脈絡
“智云上海”從來不是炫技的展品,而是賦能產業的工具箱。
在上海電信的推動下,AI不再是高懸于實驗室的概念,而是深入制造業血脈、嵌入金融業神經、重構服務業流程的生產搭檔。
在工業領域,AI正重新定義“精益”。施耐德電氣上海康橋工廠,傳統工控臺被替換為一排排“瘦終端”,工人只需聯網即可調用天翼云電腦平臺運行工業軟件。這是國內首例工業云電腦大規模落地實踐,較標準工業PC節能76%,系統升級近乎零停機。
真蘭儀表的智慧工廠,也是“智云上海”體系中制造業典型的5G+AI場景落地之一。通過上海電信部署的工業5G專網系統,真蘭儀表實現了設備狀態的實時云端監控與智能分析,工廠管理者能夠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準確追蹤每個生產環節的動態,大幅提高了燃氣表的成品檢測效率。
在金融領域,安全是起點,AI是加速器。上海某銀行的ATM區域,攝像頭集成了AI算法識別器,異常行為可提前預警,極大緩解安保壓力。
更深層的變革,是“智能員工”已悄然上崗,它可以自動生成固定格式報表、客戶通知、材料摘要。這些AI助手都在行內部署、訓練、運行,不依賴外部平臺,真正做到數據不出域、模型可控、結果可審。
在服務業,AI重構運營細節與客戶體驗。在鏈家門店,依托上海電信打造的“端到端、一體化”智慧門店方案,原有攝像頭被納入中國電信第五張網——視聯網統一管理體系:攝像頭不再只是被動記錄工具,而是成為AI的“眼睛”,實時洞察門店動向;視頻數據不再是沉睡的孤島,而是可以分析和決策的寶貴資產。
得益于智云上海“邊緣+中心”的算力布局,鏈家的連鎖門店無需自行部署高性能本地服務器,即可通過云端獲得穩定、彈性、近場的AI推理能力,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門檻,也保障了AI應用的高可用性和低成本可持續性。
從前端接入到云端分析,再到終端決策,全鏈條閉環安全防護,上海電信為服務行業提供了統一的智能基礎設施。
在城市治理領域,AI嵌入“神經元”。依托中國電信“星辰”大模型與DeepSeek深度融合,上海電信自研“星辰政務大模型”,應用于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2024年臺風季前,系統對多年汛期前后近1000萬條市民來電數據進行處理,最終梳理出800個風險點,提前核查排摸管控風險,實現了防汛力量精準調度。
2024年,上海12345熱線年通話量突破1000萬次,需轉派的訴求工單約為439.4萬個,其中通過智能派單的數量達406.8萬個,占比為92.58%,準確率超過90%。
從工廠車間到金融大廳,從服務網點到城市熱線,上海電信正以“智云上海”為中樞,讓不同行業的企業以各自節奏進入數智躍遷的進程。AI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技術,而是像神經接入肌肉、血管連接骨架,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智能體”。
在醫療領域,上海電信深度參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元醫療模擬實驗室與“醫健助手”項目建設。元醫療實驗室通過數據建模與分析,為醫院規劃建設、高效運營提供“智云”驅動的預測工具與展示窗口,助力醫療決策更科學、服務更精準;基于國產算力底座和臨床語料訓練的“醫健助手”,集成2萬余條專科知識,為患者提供就診指引、康復咨詢等智能服務,日均覆蓋相關病區超30%患者及家屬。
此外,上海電信正加速推動AI能力向重點行業深度滲透。不久前,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成功中標中遠海運集團千萬級智算集群建設項目,標志著“智云上海”在大型央企智能化轉型中實現重大突破,為我國交通物流行業的數字化升級樹立了標桿。
項目通過建設DeepSeek算力集群,采用全棧私有化部署,在電信機房搭建專屬算力資源池,支撐中遠海運集團境內7萬員工智能辦公。同時,通過五重加密防護體系,為中遠海運集團的核心業務數據安全提供了無憂保障。
這一合作,不僅是單個企業的技術升級,更是“智云上海”賦能千行百業的縮影。從航運巨輪到國產大飛機,從云端算力到生產一線,上海電信正以“智云上海”為引擎,推動AI深度融入國家關鍵基礎設施。
科技溫暖城市生活
一座城市的溫度,不在于摩天大樓的高度,而在于科技能否惠及每一個普通人。上海電信深知,城市智能化的終極目標不是炫技,而是讓技術真正服務于人,讓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市民都能便捷地享受數字化紅利。
為此,上海電信聚焦家庭生活場景,打造了“AI家”——一個面向家庭的AI與算力調度平臺。
它不僅是硬件終端的集合,更是一個開放、智能、可成長的數字生活中樞。“AI家”平臺支持多形態終端接入,包括AI家智屏、AI音箱、家庭機器人等,實現“一云多端、無縫協同”。以AI家智屏為例,其外觀簡約如智能音箱,實則內置大模型能力與運營商獨有的網絡、安全、內容服務,支持自然語言多輪對話、復雜語義理解及個性化服務推薦。
尤其在服務老年群體方面,“AI家”通過語音交互、簡化界面和遠程協助功能,有效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AI真正成為家庭的“數字伙伴”。
如果說“AI家”是智慧家庭的“內核”,那么遍布街頭的“Hello老友數字公話亭”則是城市智能服務的“神經末梢”。
這座承載著上海市民百年通話記憶的紅色電話亭,經過數字化改造,已全面升級為“數字安全島”與“政務鄰里站”。在保留傳統通話功能的基礎上,公話亭集成了觸摸屏、攝像頭、語音交互系統和緊急呼叫按鈕,搭載“云寶”數字人提供全天候服務。
![]()
Hello老友亭是“智云上海”在城市街頭具象化的觸點,讓AI觸手可及。
老年人若迷路或手機丟失,只需點擊“幫幫儂”按鈕,系統即可自動定位并聯系家屬;老人不會在手機上操作預約掛號,在Hello老友亭里,“云寶”會像一位耐心的助手一樣,指引老人預約掛號;聽障人士可通過視頻連線使用12345市民熱線的手語翻譯服務。此外,亭內還提供文旅導覽、政策咨詢等便民功能,支持中英雙語交互,為外籍游客提供無障礙服務。
當前,上海電信正在陸續升級核心城區600多個Hello老友亭的AI能力,Hello老友亭日均服務超2000人次,游客咨詢超10萬次,路線查詢準確率98%;政務咨詢覆蓋200多項事項,準確率95%,成為市民身邊“永不打烊”的智能服務站。
此外,上海電信還推出“閨蜜機”等創新終端,把家變成了萬能數字艙。它可隨心移動、隨時使用,客廳、書房、臥室、廚房都能上場,可追劇、視頻通話、健身,而且提供云上存儲、云上安全、云上生活等服務。
這些潤物無聲的服務,正是“智云上海”賦能城市的生動體現。它讓AI從實驗室的高冷技術化為街頭巷尾的人間煙火氣,詮釋了“上海有AI”的另一重含義——愛(ai)。
構建開放智能生態
真正的生命力源于開放與共享。上海電信并未將“智云上海”封閉運營,而是致力于培育一個開放協同、主體多元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位于徐匯西岸的“模速空間”,集合了算力、模型、應用等產業鏈各環節的AI企業,濃縮了上海AI產業鏈。
在這里,下樓就能找到算力、模型和應用。走進上海電信模速智算專區,就能找到人工智能一站式服務平臺AI STORE(AI 商城),在算力超市里買算力,在模型超市里找模型,在應用超市里招“數字員工”。
![]()
走進上海電信模速智算專區,就能找到人工智能一站式服務平臺AI STORE(AI 商城)
當前,上海電信整合上海“東西兩翼”的算力資源,構建了上海電信公共算力服務平臺,面向企業和公眾提供超12.5Eflops公共算力服務,用戶可以按需采購,一鍵部署,讓AI成為每個人都觸手可及的普惠資源。
模速空間這樣的AI產業園區背后,是“智云上海”正在展開的一場生態能力的普惠行動。它不僅是一張覆蓋全域的智能網絡,更是一套融合了“云、網、數、智、安”五位一體的園區新型基礎設施。
在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市北高新園區、南大智慧城、馬橋人工智能試驗區、中國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等5個園區,上海電信建設了園區專屬算力資源池,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數字紅利。
園區內企業將有機會享受6個月免費試用的“豪華套餐”,包括FTTR-B全光覆蓋+算網一體機、華為昇騰 Atlas 800I A2算力一體機等,同時提供50Gpon萬兆光網試點和WiFi7全光組網體驗,助力企業構建高速穩定的數字網絡。
當前,上海電信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已經適配多種規格算力資源,招募13家算力合作企業,包括華為、沐曦、壁仞、海光等國產算力資源,以上海為長三角核心部署中心節點,拓展國內多省市服務節點,最遠端已延伸至西北邊陲。
從“購買算力”到招“數字員工”,從園區賦能到跨域協同,上海電信正以開放姿態,織就一張覆蓋長三角、輻射全國的智能生態網絡。它不僅是技術的提供者,更是生態的組織者,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推動智能浪潮在申城奔涌不息。
回望來路,從1995年上海作為Chinanet節點,開辦了國內最早的國際互聯網業務,到“光網第一城”“千兆第一城”, 上海始終扮演著城市信息化的“開路先鋒”。
如今,上海電信正以“智云上海”為抓手,全面落實中國電信2025年“云轉數改智惠”戰略升級,助力上海從“全城上云”邁向“智惠全城”。這不僅是技術的演進,更是發展理念的革新——讓AI惠及城市民生,讓每一份算力、每一個智能體,都成為城市溫暖與效率的源泉。
在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歷史使命下,上海電信將繼續以攀高逐新的勇氣和勇為尖兵的擔當,深化算網融合,拓展應用場景,繁榮產業生態。
未來已來,上海電信,正領航前行。
原標題:《上海電信打造全球最大城市智能底座,“智云上海”開啟城市智能新時代》
欄目主編:崔家琛
本文作者:俱鶴飛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