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涂夢蝶
通訊員 鄭軒
實習生 劉暢然 趙明遠 郭元婷
近日,政協第十三屆湖北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召開,圍繞“加快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主題開展協商議政。多位省政協委員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為湖北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當前,人形機器人技術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湖北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湖北省委會副主委、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陳蓉,九三學社湖北省委會委員、武漢科技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維剛介紹道。然而,目前湖北省人形機器人產業仍處于發展培育期,面臨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不完善、人才支撐不夠、政策覆蓋面小等問題,尚未觸及商業化臨界點。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湖北省正多措并舉加快打造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陳蓉和李維剛建議,整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創院等科研資源,打造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圍繞解決產業鏈關鍵環節卡脖子技術難題,聚焦人形機器人大腦、小腦、感知、軀干、四肢等關鍵領域,開展顛覆性、前沿性、關鍵性技術創新。以汽車生產、電子制造等企業為牽引,建立人形機器人生態鏈,完善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的供應鏈,保障產業鏈安全。建立“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機制,促進無人智能裝備在智能制造、智慧服務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優先采購“湖北造”人形機器人,實現服務場景規模化落地。
此外,湖北省還將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51020”現代產業集群建設,通過全鏈條智能滲透、全要素智能融合及新技術智能突破,加速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能級躍遷和未來產業布局,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江城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楊道虹建議,完善數據共享與流通機制,建立統一平臺推動跨部門、跨行業數據整合,打通“數據孤島”,支持企業、科研機構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以數據流通賦能產業鏈協同創新。強化技術集成應用,以“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為梯度路徑,分階段實施模塊化升級,重點支持中小企業建設柔性生產線,分級、分階段完成智能化改造。依托“光谷”“車谷”“網谷”產業優勢,構建以人工智能為技術底座的省級技術預測平臺,動態監測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等前沿領域技術關聯圖譜,精準識別重點攻關方向。

(極目新聞)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