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領域,一場關于計算革命的新浪潮正在悄然興起,其核心在于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這一趨勢被視為解鎖未來計算能力潛力的關鍵。
面對高維數據和復雜優化問題,傳統人工智能算法常常陷入計算復雜度的困境,難以高效應對。而量子計算,憑借其獨特的疊加態與糾纏態特性,為并行計算和全局優化提供了新的視角,展現出突破傳統算力局限的巨大潛力。兩者的結合,仿佛是科技界的一次“天作之合”,為解決復雜計算難題開辟了全新的道路。
近日,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傳來喜訊,本源量子正攜手多家機構,依托其自主研發的“本源悟空”超導量子計算機,加速推進量子人工智能應用的探索。這一舉措,是在成功完成全球首個十億級參數人工智能大模型微調任務后,本源量子在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融合領域的又一重要進展。

“本源悟空”,作為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正逐步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本源量子與國內多家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特別是在量子神經網絡圖像識別領域,其開發的算法在復雜圖像識別任務中展現出比傳統模型更高的效率和穩定性,贏得了多個研究院所的青睞。
不僅如此,本源量子還將量子人工智能的應用拓展至醫療健康領域。與某國內頂尖三甲醫院的合作,標志著量子計算在MRI圖像重建方面的突破。傳統MRI成像技術受限于經典計算機算力,成像速度慢且圖像質量與加速效率難以兼顧。而量子人工智能的介入,通過量子經典混合神經網絡架構,實現了對MRI原始數據的高效重構,顯著提升了圖像重建的精度。
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趙雪嬌表示:“量子人工智能并非簡單地將兩種技術疊加,而是通過底層邏輯的重構,為復雜問題提供全新的解決策略。”她進一步舉例說,本源量子與蚌埠醫科大學合作開發的乳腺癌鉬靶健康檢測應用,通過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復雜影像分析、多模態數據聯合研判以及動態優化的智能診斷模型,大大提高了乳腺鉬靶圖像篩查的精度,有效輔助醫生提高了乳腺癌篩查效率,降低了誤診率和漏診率。
從技術驗證到場景落地,本源量子正攜手合作伙伴,逐步構建起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融合的產業生態。從圖像識別到醫療影像,每一個應用場景的突破,都是對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潛力的一次有力證明。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