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學”正在重塑科研底層邏輯、倍增科研效率、促進學科融合、加速科學發現。然而,當前各學科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的領域專用智能系統仍面臨數據孤島、專業推理能力不足和研發生態封閉三大挑戰,大多只能充當科研助手角色。如何讓通用科學基礎大模型與領域專用模型有機結合,構建體系性支撐平臺,使AI真正成為科研伙伴呢?本期大模型進展專欄“明星產品介紹”欄目將介紹中國科學院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上發布的“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
7月26日下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舉辦的“人工智能賦能生命科學論壇”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曾大軍重磅發布了由中國科學院聯合團隊研發的“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目標為各領域的科技創新打造“堅如磐石”的智能支撐。
集結優勢資源 打造科學研究“操作系統”
為推動“AI+科學”向平臺化、體系化的新范式加速轉型,中國科學院積極謀劃布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依托完整的自然科學學科體系、全棧式人工智能創新鏈、重大科學設施及豐富的科學數據資源,集結中國科學院下屬12家研究單位,共同組建聯合研發團隊,致力于研發服務科研的基座大模型。
“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是采用專業科學知識和數據進行訓練、服務于科學任務的智能底座。該模型實現了對波、譜、場等多種科學模態數據的深入理解,具備科學文獻萃取融合、科學知識表征推理和科學工具編排規劃等核心能力,是“AI+科學”的“操作系統”。
在核心架構設計方面,“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采用異構混合專家架構,在國產開源大模型基礎上,面向科學領域進行深度定制,集成了自主研發的一系列面向共性科學數據模態的專用模型,并融合了AlphaFold、MatterGen等領域專業模型的能力。

融匯多學科知識 構建智能求解體系
在科學能力方面,“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依托中國科學院科學數據中心體系,已打通90PB科學數據,其中70%由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源頭生產。此外,該大模型覆蓋了250萬條高質量科學推理數據和50萬條高難度學科退火數據。目前,“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已系統掌握數、理、化、天、地、生六大學科核心定理、定律與專業知識,支持跨學科工具的自主規劃、按需調用,并針對關鍵共性科學計算問題構建了智能求解器,可實現對數據和模型等各類資源的管理,以及對計算仿真等各類工具的調度,讓科研人員在科研各環節輕松調用模型,實現人工智能在科學研究中的無感嵌入。
具體測評中,在基礎學科知識掌握方面,“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在國際通用數據集上達到數學、物理、化學、材料、生物各學科門類當前最佳性能,優于業界旗艦模型;在專業工具調用和科學推理方面,“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在通用人工智能助手測試基準(GAIA)、事實性問答數據集(SimpleQA)等國際權威測試中名列前茅;在人類終極考試(HLE)中表現優異。
雙核智能體協同 全面提升科研效能
基于“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研發團隊還開發了兩個核心科學智能體——“磐石·文獻羅盤”和“磐石·工具調度臺”,全方位提升科研效率。
“磐石·文獻羅盤”已接入1.7億篇科技文獻與實時開源科技信息,能夠深度理解包含公式與圖表的科學數據,為科研人員提供精讀文章、撰寫綜述、評估科研選題與技術路徑等全方位支持。在其支持下,以往需要3至5天才能完成的文獻調研工作可縮短至20分鐘。
多領域深度應用 展現強大科研潛力
目前,“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已經在多個學科領域展現出強大的應用潛力和實用價值。
在生命科學領域,科研團隊基于“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構建了X-Cell數字細胞大模型,實現了從基因序列和中心法則到細胞表型的整體建模,推動數字細胞實現靶點發現全流程自動化,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全新范式。
在高能物理領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研究人員依托“磐石·工具調度臺”,實現了粒子物理研究任務的自動分解、研究工具高效規劃和分析程序自動生成,有效提升了粒子模擬速度與重建效率。
在力學研究領域,“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發揮其強大的科學數據理解和預測能力,高效計算高鐵模型在多種流體環境下的表面壓力場,為高鐵構型設計提供了數據支持。
此外,“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還在化學合成實驗效率提升、分子結構預測準確性改善、天文觀測智能化資源調度與分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構建開放生態 引領科研范式變革
“‘AI+科學’的目標是科研、基礎是模型、關鍵是應用,‘磐石’的發展邏輯是模型應用與科研創新相互迭代提升。”曾大軍表示,“‘磐石’已初步具備科學知識全能手、文獻超級分析師、專業問題精算家的能力,并逐步成為科研攻關的參謀和指揮員”。在服務真實科學需求的過程中,“磐石·科學基礎大模型”將持續迭代,不斷提升實用性與可靠性,為推動科學研究向更高水平發展貢獻力量。
曾大軍在現場宣布,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已聯合4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業合作伙伴共同啟動“科學基礎大模型生態聯盟”計劃,并積極推動國產算力適配,著力構建開源開放、自主可控的“AI+科學”新生態,旨在為全球學術共同體貢獻中國方案,賦能科研范式重塑,開啟科學研究的無限可能。
大模型進展專欄由CICC大模型與決策智能專委會主辦,歡迎投稿。
聯系方式:lmdi123@163.com。
文字:魯寧、董曉芙、王汀
編輯:范長俊,張釗、梁星星
審核:張國華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