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君城永和教育咨詢
在經濟的動態發展進程中,部分行業在過往一段時間面臨困境,卻在2025年顯露出觸底反彈的曙光,這些行業的轉變不僅關乎自身發展,更對整體經濟格局產生影響。

光伏行業歷經產能過剩、價格下滑和庫存積壓的困境,2024年下半年成為行業轉折點,冷修窯爐數量增加,產能收縮,庫存逐步降低,價格也逐漸企穩回升。從短期來看,2025年供需格局得到改善,庫存去化加速,價格反彈態勢明顯;長期而言,政策推動供給側調整,像福萊特這樣的龍頭企業,憑借技術與資金優勢,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以2025年4 - 5月為例,分布式光伏項目“搶裝潮”爆發,組件、電池片、玻璃等需求暴增,庫存告急,價格全線上漲 ,中國組件出口價格漲5%-10%。

鋰電設備行業在2023 - 2024上半年,國內鋰電產能過剩,企業擴產意愿低迷。2024年第三季度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重啟擴產,標志著行業迎來拐點。一方面,2020 - 2021年擴產高峰時投入使用的設備,將在2026 - 2027年迎來更新需求;另一方面,復合銅箔、4680大圓柱、固態電池等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增量設備需求,為行業反彈注入動力。

金融地產鏈中的銀行、房地產、建材等行業,當前PB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銀行和地產PB均為0.5倍,股價先于基本面見底。政策層面,地產收儲、以舊換新等政策的出臺,有望提振市場需求;供給端,部分地產鏈企業已連續3年負增長,行業整合加速,市場格局重塑,為后續反彈奠定基礎。

新能源上游資源,如鋰、硅料等,因2024年產能過剩和價格暴跌,市場情緒極度低迷,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從長遠視角分析,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以及儲能需求的爆發,在政策支持綠色轉型的大背景下,將推動需求回升。在光伏上游領域,硅料企業通過技術迭代加速,具備成本優勢的企業有望率先實現反轉。

傳統周期行業,例如化工和建材,受房地產低迷的拖累,估值承受壓力。隨著基建投資的加碼,像“一帶一路”項目的推進,以及庫存周期觸底,供給端收縮可能會推動產品價格反彈。在化工行業的細分領域中,氟化工、鈦白粉等,受益于出口替代和國產化率提升,展現出發展潛力。

2025年這些有望觸底反彈的行業,各自憑借供需關系調整、技術升級、政策支持等因素,在困境中尋找突破。投資者可結合政策動向、行業景氣度及個股基本面進行布局 ,但同時也要注意各行業潛在的風險,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技術替代風險、地產復蘇不及預期等。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