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具身智能的浪潮席卷制造業,如何將前沿技術從“實驗室圖紙”轉化為“可量產商品”,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共同痛點。11月14日,第二十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期間,寶安形象展區舉辦了AI派集結號第三期全球機器人開發選品選型服務中心發布活動。
活動中,深圳市機器人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正式發布“全球機器人開發選品選型服務中心”并落地寶安,全球機器人開發選品選型服務中心依托協會旗下“機器人全產業鏈接會FAIR plus”項目的成果,聚焦“全景呈現、生態聚合、精準鏈接、體系賦能、全球互聯”五大功能定位,致力于打造專業化、國際化、全鏈條的機器人產業服務載體,為上述難題提供破題之道。
![]()
產業之困:技術為何卡在“最后一公里”?
當前,機器人產業正向具身智能轉型,智能體與物理環境的深度交互,對硬件本體的感知精度、響應速度及環境適應性提出了極限要求。這背后,是機器人產品化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嚴峻挑戰,對于大多數聚焦技術前沿的創業團隊而言,受限于資源與能力,往往僅能攻克算法或設計等單一環節,最終讓極具潛力的創新成果停滯在“實驗室原型”階段,無法走向市場。此次落地的中心,正是為了解決這一產業鏈斷層問題。
南都記者從發布現場了解到,為解決開發者選型難題,中心將建立一個集實體展廳與線上數據庫于一體的供應鏈窗口,完整展示涵蓋人工智能算法、機器人核心部件、上游配套組件、新材料以及整機制造能力等智能機器人全產業鏈環節。在此基礎上,中心將提供覆蓋“設計、測試、試產、量產”全周期的工程服務,通過組建專家庫進行技術路線規劃與性能核驗,并聯動寶安本地供應鏈企業提供一站式量產全流程驗證支持。在資源鏈接層面,中心將提供跨境貿易咨詢、知識產權保護、涉外糾紛調解等專業服務,聯合海關及涉外法務機構,提供跨境貿易咨詢、知識產權保護、涉外糾紛調解等專業服務。同時,其設立的“AI派×機器人深圳集結地”將篩選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進行精準的本地產業資源匹配,形成從“初步對接”到“需求落實”的完整閉環。
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專職秘書長譚維佳表示,該中心立志于成為全球機器人企業扎根深圳、輻射灣區的“首站跳板”,利用平臺資源提升企業投產效率。
![]()
作為產業鏈協同效應的驗證,兩項具體成果也在現場發布:在硬件端,錦鵬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展示了行業首款鎂合金外骨骼機器人。依托本地產業鏈支持,該產品將研發周期壓縮至60天,完成了從實驗室論文到戶外助行款、養老院適用款兩類產品的定型。數據顯示,該外骨骼整機僅重2kg,配備6000mAh電池及PD20W快充技術,搭載的AI引擎具備超強性能運算能力,配合40N最大加速扭矩,并能在-20℃至60℃環境下穩定運行。在軟件與服務端,騰訊發布了“數字出海服務包”。針對寶安區外向型經濟特點,該服務包涵蓋業務營銷提效、研發效能提升、安全合規及全球數字化基礎設施等板塊,為機器人企業的全球化業務提供底層數字技術支撐。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兩家企業的成果展示,既彰顯了寶安機器人產業的創新活力,更從市場端直觀印證了機器人產業對全鏈條服務支撐的迫切需求。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潘瑩瑜
攝影:南都N視頻記者 劉嘉琳
視頻:陳皓暉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