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15 日消息,市場調查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昨日(11 月 14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 2025 年 10 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迎來分水嶺,在 iPhone Air 帶動下,倒逼整個中國手機市場加速擁抱 eSIM。
出于數據安全和網絡監管的考量,中國市場對智能手機應用 eSIM 技術始終持謹慎態度。轉折點發生在 2025 年 10 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批準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智能手機 eSIM 試點,三大運營商隨即跟進。
IT之家援引該機構指出,蘋果公司迅速響應,推出了中國首款僅支持 eSIM 的 iPhone 17 Air。這一戰略性舉措對蘋果極為有利,讓其無需再為中國生產特供版機型,從而簡化了全球生產和供應鏈管理。
蘋果的行動猶如一條“鯰魚”,攪動了整個中國手機市場。為應對競爭,本土品牌迅速調整策略,華為、OPPO 和 vivo 未來機型將標配 eSIM 功能。
![]()
運營商為支持蘋果新品而進行的系統升級,客觀上為所有廠商鋪平了道路,加速了全行業的技術轉型。
該機構認為 eSIM 技術的普及,將為智能手機設計帶來多重利好。由于 eSIM 是直接嵌入設備的芯片,無需實體卡槽,這為手機內部釋放了寶貴空間。
制造商可以利用這些空間來配置容量更大的電池、更先進的攝像頭傳感器或更高效的散熱系統。同時,取消卡槽開口能顯著提升手機的防水、防塵等級,使設備更加堅固耐用,并為實現更輕薄、更具未來感的設計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中國市場的開放標志著 eSIM 技術進入全球化高速增長的新階段。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預測,eSIM 智能手機的全球銷量占比將從 2025 年的 37% 躍升至 2026 年的 48%。
該功能目前主要集中在 iPhone、三星 Galaxy S 和華為 Mate 系列等高端旗艦機型上。但隨著生態系統和運營商支持的完善,eSIM 技術正逐步向中端甚至入門級手機下放,最終將從“高端專屬”演變為行業標準配置。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