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11月14日,以“科技賦能產業 融合共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本屆高交會為期三天,展出規模達40萬平方米,吸引全球超10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企業及機構參展。從深海到太空,從實驗室到生活場景,全球超5000項前沿科技成果在此集中亮相,將“未來”真切地搬進了現實。
首發首展產品占比超20%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會剛剛開館,已有大量觀眾從南登錄大廳排隊入場。9號館“國之重器”展區成為全場焦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展示的長征系列火箭模型,霸氣矗立,引發第一波打卡熱潮。中國海油帶來的“海葵一號”模型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這是亞洲首艘圓筒型FPSO,總重約3.7萬噸。”中國海油的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其主甲板面積相當于13個標準籃球場,高度接近30層樓,引得圍觀者連連贊嘆。本屆高交會上,南方電網、中國稀土等40多家央、國企帶著“大國重器”的硬貨集中亮相。
作為“中國科技第一展”,本屆高交會重點圍繞國際科技發展前沿、我國高水平創新成果、深圳“20+8”產業集群,精心設置了包括國之重器重大裝備、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低空經濟與商業航天在內的22大主題展區,全面呈現各行業尖端產品、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據悉,本屆高交會吸引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組織、知名企業、行業精英參展參會。
![]()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展會首發首展產品占比達20%以上,首日新品發布及路演活動密集啟動。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展示全球首款潛水作業輔助外骨骼機器人,榮耀推出全球首款自進化AI原生手機Magic8系列。光明實驗室攜手華為、共聚生態伙伴,共同打造“基于昇騰的國產AI生態主題特展”,完成384超節點“深圳首秀”,展示昇騰算力基座“硬實力”。
12號館內,各類機器人齊聚,人氣同樣火爆,精彩場景輪番上演:搭載觸覺傳感器的靈巧手,精準抓起一旁的礦泉水瓶、宣傳冊子等物品,數十個傳感點實時把壓力數據傳到屏幕上,宛如為機器人裝了“神經末梢”;四足機器狗踩著節奏繞開障礙物,在臺階上靈活自如攀爬,引得觀眾舉著手機追拍記錄精彩瞬間;穿戴著護具及拳套的人形機器人展開格斗表演,有趣又刺激的場面讓在場觀眾連連驚呼。
![]()
從深海重器到太空探索,從人形機器人到日常生活的黑科技……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充分彰顯了高交會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的引領作用。22個專業展區也把“前沿”融入到生活細節,讓觀眾置身這座充滿未來感的場館,既能目睹“大國重器”的硬核實力,也能親身體驗AI人機交互的便捷,沉浸式感受新質生產力的獨特魅力。
![]()
首設國際投資洽談區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高交會國際“朋友圈”進一步擴大。今年特設國際友好城市科技展區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專區,匯聚亞洲、歐洲、美洲等前沿創新力量。
事實上,除了聚焦“高技術”,本屆高交會還更加關注“促交易”。在國際會展中心13號館首次設立國際投資洽談區,眾多外國面孔的參展商在此接洽。據了解,共有782家國際采購團確認參加,涵蓋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儲能等采購需求。更有展商帶著采購清單而來,希望與中國企業對接,引入智能終端、低空經濟裝備等前沿科技產品,共享創新紅利。
![]()
記者在高交會13號館的山東館內看到,有企業展出的一款防爆消防滅火機器人,受到不少國際采購商青睞。現場已有馬來西亞、日本、西班牙的采購商預約參觀。該企業銷售總監祝洪曉介紹,該款防爆消防滅火機器人主要功能是代替消防員進入前端比較高危的情況開展滅火工作,“機器人配備的高壓水槍可以噴80多米,還配備可見光攝像頭、熱成像,從而起到保護消防員安全的作用。”祝洪曉表示,消防機器人目前在海外比較受歡迎,其海外訂單主要來自中東、東南亞、南美等地區。
來自巴西的采購商Paulo Henrique P.Cerqueira在一款骨傳導耳機前駐足觀看和咨詢。他告訴記者,其在巴西從事投資工作,此次參加高交會主要是想了解最新的技術和產品,以便跟進最新的投資方向。
俄羅斯工業數字化公司則帶著其自主研發的工業數字化解決方案亮相高交會,希望通過高交會平臺找到更多合作伙伴。該公司總經理亞歷山大·帕拉舍夫斯基表示,“我們公司業務范圍包括開發自主可控的軟件產品系列,以解決工業自動化任務,例如,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視頻分析等。目前我們的公司在中國找合作伙伴,希望我們的工業自動化方案可以在中國使用。”
![]()
記者了解到,在為期三天的展會中,還將有一系列重磅活動接連上演。全球采購對接大會和投融資供需對接會,預計將吸引超3萬家專業采購商和千余個采購團。更引人注目的是,摩根士丹利、紅杉資本、沙特主權基金等3000多家國內外頂級投資機構和投資家也受邀參與,在現場找企業、找項目,共同構建“項目展示-資本對接-孵化服務”的全鏈條生態,為科技創新注入強勁的金融活水,預計本屆高交會成交金額將再創新高。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張艷麗
攝影:南都N視頻記者 霍健斌 劉嘉琳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