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三五年之后,手機還在,但眼鏡是主體。手機將作為通信、計算和存儲的終端,而交互更多發生在眼鏡上。”
科技 出品
作者|楊睿琪
編輯|趙子坤 劉毓坤
“三五年之后,手機還在,但眼鏡是主體。手機將作為通信、計算和存儲的終端,而交互更多發生在眼鏡上。”11月13日,在Rokid與暴龍眼鏡的跨界合作發布會后,Rokid創始人兼CEO祝銘明(Misa)接受科技等媒體采訪時,對AI眼鏡的未來做出明確判斷。
為實現這一愿景,祝銘明首次明確了Rokid的雙線戰略:公司自身將專注攻堅帶顯示的AR眼鏡,同時將不帶顯示的產品與技術能力開放給合作伙伴。與暴龍的合作正是這一模式下的首個重要嘗試。

百萬臺量產
Rokid,算得上是國內最早一批“預告”要發AI眼鏡的廠商,但產品面世周期也相對長。
在會后采訪時,祝銘明坦言,此前行業對市場需求的預判嚴重不足。“最初規劃10-15萬臺產能,結果遠遠不夠,很多訂單被迫推遲到明年。”他透露,從雙十一開始,供應鏈已調整為三班倒生產,預計12月后行業將具備百萬臺產能級別,“盡量只賣現貨、不賣期貨”。

對于明年的市場預期,祝銘明給出了具體數字:Rokid目標銷量100萬臺,后年200-300萬臺,大后年突破千萬臺。“要么我們實現,要么其他品牌實現,但趨勢不可逆。”
在全球化布局上,Rokid采取“自有品牌出海+合作品牌雙線并行”。目前其海外訂單已達5萬臺,并在Kickstarter等眾籌平臺創下品類紀錄。
暴龍品牌市場總經理楊光則指出,智能眼鏡的產品邏輯已發生變化:“首先要是一副‘好戴的眼鏡’,再疊加科技功能”。暴龍憑借全鏈路能力主導前端設計,Rokid負責電路、電池等科技模塊,雙方在材料與結構上反復打磨。

這一合作模式與meta和雷朋的合作異曲同工。meta通過與眼鏡巨頭Luxottica合作,解決了時尚感與佩戴舒適度問題,這也是其占據全球市場七成份額的關鍵。
據 Counterpoint 的《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追蹤報告》,2025 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 110%。2025 年上半年,AI 智能眼鏡占到了智能眼鏡總出貨量的 78%,相較于 2024 年上半年的 46% 和 2024 年下半年的 66%,有了顯著提升。
2025年以來,就國內市場,阿里、小米、百度等多家大廠入局AI眼鏡市場已到“收獲期”,多款AI眼鏡爭先上市。
面對此等“百花齊放”的競爭態勢,祝銘明則表示,大公司還沒有準備好入場,現在還是探索型的階段。“所以,我敬畏大公司,前提是它要all in,Rokid仍然是這個行業里在這個領域單位投入密度最大的公司,短期內不會缺彈藥,所以不用擔心。”
“如果按照我剛才的預測,明年真的做到100萬臺,競爭格局就是另一個烈度,那時候才是我們真正要面對的挑戰。今天不必太擔心,并不是他們沒有這個能力,而是還沒有到他們發力的時候,必須客觀面對。”祝銘明補充道。
祝銘明認為,就OS生態來說,“大公司會背著自己的包袱”,Rokid反而身段更加靈活,可接入多款不同公司的大模型、支付平臺等。

目前,Rokid平臺已聚集近3萬名開發者、近5000家企業。祝銘明透露,明年將投入1000萬元人民幣用于開發者大賽,支持中小團隊,獲獎獎金可支撐其運營。
硬件生態同樣采取開放策略。第三方開發者已推出貼膜、甲片、膠囊充電電池等配件,未來攏音器、戒指控制器等也將通過ODM模式納入官方體系。

AI眼鏡,不再是小眾玩具
2025年,智能眼鏡在光波導顯示、專用芯片、電池技術以及交互方式等方面確實取得了顯著進步,這些技術共同推動智能眼鏡更輕薄、更智能、續航更持久。
這些技術進步也直接反映在用戶體驗上。祝銘明分享了一組數據:Rokid Glasses在升級融合拍照功能后,用戶日均分享量增長3-4倍;AI搜索、翻譯、提詞等場景使用頻次持續攀升。
目前,Rokid已擁有1007家線下加盟店,其中近40家店由Rokid帶來的收入占比超50%,且“線下退貨率幾乎為零”。
林國樑補充,購買Rokid產品的用戶中20%為首次佩戴眼鏡的新客,智能眼鏡正成為線下渠道的獲客利器。為解決傳統眼鏡渠道擔憂的“電子產品毛利低”問題,雙方提出“套鏡組合”方案,為近視用戶提供“智能眼鏡+適配鏡片”打包服務。

從用戶行為數據中,祝銘明看到了行業突破的曙光:拍照功能激活后,用戶日均分享量增長3-4倍;AI搜索、翻譯、提詞等場景使用頻次持續攀升。
“很多人覺得我保守了,但答案留給明年驗證。”祝銘明表示,這一判斷與馬斯克近期觀點不謀而合,“AI眼鏡走向大眾市場的信號已經明確,它不再是科技圈的小眾玩具,而是普通人愿意戴、樂于用的日常工具。”
不過,盡管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但要實現全面普及仍需攻克三大瓶頸:續航能力、交互自然度和生態協同性。當前主流產品單次充電使用時長普遍不足10小時,手勢識別誤觸率、語音喚醒準確率仍有改進空間。

科技在發布會現場體驗Rokid智能眼鏡時就發現,產品在實際使用中仍面臨一些技術挑戰。在嘈雜的展館環境中,語音助手“樂奇”多次出現喚醒失敗的情況,顯示出現實場景下的語音交互穩定性仍需提升,也就是說,AI智能眼鏡在走向成熟商用的過程中,仍需持續優化噪聲環境下的語音識別、聲學結構設計及數據傳輸效率等基礎體驗。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