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14 日消息,據《商業內幕》今天報道,高盛最近發布報告稱,美國人工智能發展最大的障礙不僅在于芯片、稀土和人才,電力也成為一大瓶頸之一。
據報道,美國的電網已經在應對不斷膨脹的 AI 數據中心需求,相關設施如今占美國總用電量約 6%,高盛預計到 2030 年,這一數字將會翻倍至 11%,部分地區的電網將會處于關鍵壓力水平,意味著美國在“AI 競賽”的速度可能被削弱。
隨著數據中心用電需求飆升,美國的電力市場也在不斷收緊,美國夏季高峰期的備用發電能力在五年前約為 26%,如今已降至 19%,如果 AI 一直保持當今進步速度,到 21 時機 20 年代末,美國的備用電力容量將降至 15% 以下,屬于“極度緊張”水平。
當美國電網日益緊繃時,中國則在不斷“囤電”,高盛預測中國在 2030 年的有效備用發電能力將達到 400GW(IT之家注:吉瓦)級別,是全球數據中心預計用電需求的三倍以上,高盛分析師對此表示:“我們預計中國的備用電力將足以支撐數據中心需求增長,還能滿足其他行業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如今正在以快于建設速度的節奏退役煤電廠,但全新天然氣或可再生能源電廠的發展速度填補不了電力空缺,且美國的數據中心還面臨建設周期過長和全球燃氣輪機短缺問題,高盛對此指出:“可靠且充足的電力供應或稱為‘AI 競賽’的關鍵勝負因素,而電力基建瓶頸往往難以及時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創始人兼 CEO 黃仁勛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曾指出,美國各州正涌現出越來越多的 AI 監管規定,如果規則太多則可能扼殺創新,還以略微夸張地形容道:“中國的電力簡直就是免費的”。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