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訊(記者 代紫庭)建廠36年后,達利食品集團完成了新老交接棒。
11月13日,達利食品工作人員向藍鯨記者證實,公司創始人許世輝之女許陽陽正式接任集團總裁,這也標志著這家曾在港股上市、年營收一度突破222.94億元的食品巨頭完成代際交接。
事實上,許陽陽的擔子并不輕。達利食品自2021年觸及營收高點后連續三年下滑,2024年僅為180.7億元。飲料業務存在感走弱,傳統支柱品類增長疲軟,公司也在2023年經歷了私有化退市。
在業績下行與行業變化的雙重壓力下,這位80后新舵手正面臨一場關鍵的增長突圍戰。
16年歷練,二代正式接棒
在外界看來,許陽陽此次走向集團總裁的位置,并非突如其來。
相比不少企二代高調現身的方式,這位80后顯得格外低調,她在公眾視野中的出現屈指可數。但事實上,從她2008年留學歸國加入達利食品那一刻起,這場接班路徑的鋪陳就幾乎從未停止。
公開資料顯示,許陽陽從最基層的車間管理崗位起步,輾轉于生產統籌、產品開發、品牌運營、工會管理等多個業務單元,16年時間幾乎跑通了食品制造、渠道、品牌的完整鏈條。
2014年,她成為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裁,開始深度介入公司經營層面的核心環節,也從那時起頻繁出現在達利的關鍵節點事件中。
上任副總裁后,許陽陽的第一份投名狀就是牽頭推動達利食品赴港上市,當時便創下2015年全球消費品領域最大IPO紀錄。為謀求發展的多元路徑,2017年,她捕捉到植物基賽道潛力,推動推出豆本豆豆奶,嘗試打破集團長期依賴的模仿+平價模式,向自主創新轉型。
歷經多年,許陽陽終于站在了父親之前。在業內人士看來,許世輝的安排是一條非常典型的企二代培養路徑:本土教育、海外視野、基層歷練再到資本實戰與戰略統籌。
許陽陽的目標也十分清晰,她曾在接受泉州晚報的采訪中坦言:父親那一代企業家的使命是完成從0到1的創業,而我們這一代要推動企業實現從1到n的質變。
隨著許陽陽成為新的舵手,達利食品這艘年營收超過180億元的巨輪也到了調整航向的時刻。
達利食品早年崛起于模仿+平價的路線。即通過模仿已驗證的爆品,快速復制成功經驗,同時以平價策略覆蓋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從產品來看,達利食品推出達利園派對應好麗友,可比克對應樂事,和其正對標王老吉/加多寶,樂虎則借鑒紅牛。且產品當時幾乎以砍價的方式進入市場,與對標產品的市場差價大約在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依托強勢的下沉渠道與經銷商體系,以和爆品差不多但更便宜的策略,達利食品的各種產品一時成為大量鄉鎮、三、四線小賣部中的極致性價比單品。
不過,當年輕消費者對食品飲料的認知已從價格敏感轉向健康、安全、配料透明與品牌認同,當消費潮流從差不多就行邁向要好也要值,達利的傳統打法開始難以為繼。
業績三連降與渠道失靈
從財務數據看,達利食品的下坡路始于2022年。根據企業歷年財報,2021年企業營收達到歷史峰值222.94億元后,2022年迅速跌至199.57億元,2023年降至188.6億元;2024年再降至180.7億元,三年蒸發逾40億元。對一家長期依賴規模化走量的快消企業來說,這一趨勢并不樂觀。
與多數傳統食品企業一樣,達利食品正經歷著渠道失靈的陣痛。電商直播的爆發、社區團購的體系壓力、量販零食強勢入場,讓以傳統分銷體系見長的達利面臨渠道老化的困局。
模仿+平價的打法也不再能跟上消費者對品質的追求。隨著消費快速迭代,現烤、短鏈供應或具有社交傳播屬性的新品類更受歡迎,可比克、達利園等傳統產品的貨架排面在不少商超中被擠壓,而在電商直播、社區團購等新渠道中又缺乏競爭優勢。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記者表示,目前農村市場和鄉鎮市場仍然是達利食品的強項,但隨著消費升級,達利食品產品的老化現象較為嚴重,而企業并沒有與時俱進去匹配跟滿足新生代消費者的核心需求,這是它掉隊的核心原因。
就在業績開始松動的第二年,達利食品啟動了私有化退市。2023年6月30日,公司宣布提出私有化建議,并于7月1日正式從港交所退市。達利食品在公告中表示,由于公司股價長期在相對較低區間交易、成交量有限,未能充分反映集團的真實價值,因此選擇以私有化方式提升戰略靈活性,并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更大空間。這一動作也被外界視作達利在增長壓力下的主動收縮與策略調整。
在此背景下,許陽陽負責推動的產品方向調整顯得尤為關鍵。豆本豆、美焙辰等新品類確實為達利開辟了更健康、更年輕化的新方向,但對比傳統業務體量,其貢獻仍有限,離第二增長引擎仍有不少距離。
在業內人士看來,豆本豆、美焙辰等新品牌仍未擺脫重渠道、輕品牌的舊有打法印記,目前處于戰略卡位成功,但商業回報未達預期階段,其前景取決于能否真正實現品牌和模式的創新。
國內增速放緩,曾有留學經歷的許陽陽將目光投向海外。
相較部分企業試水式出口,達利的出海動作更偏重投入和重資產,即直接建廠。根據達利食品披露的信息,目前公司已形成印尼、泰國、越南、沙特四大海外生產基地布局,其中印尼工廠被視為全球化戰略的起點,預計在2025年正式投產,產能將輻射整個東南亞市場,并拓展至中東地區。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投資部副主任袁帥向記者表示,東南亞市場的人口結構、消費階段與十幾年前的中國有一定相似,年輕人口多、價格敏感度高,對點心、薯片、即飲等快消食品的需求快速增長。而以強供應鏈和成本控制見長的達利食品,確實有可能發揮其規模化生產的優勢。
在企業生命周期的關鍵拐點上,二代接班既是權力傳承,也是企業的再次創業。當下擺在許陽陽面前的,是必須在品牌年輕化、產品創新、全球化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重塑達利食品的增長曲線。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