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東西
作者 李水青
編輯 云鵬
智東西11月14日報道,剛剛,小米推出了首個“大模型+智能家居”解決方案Xiaomi Miloco,全稱為 Xiaomi Local Copilot(小米本地協同智能助手)。
![]()
▲Miloco的GitHub截圖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XiaoMi/xiaomi-miloco
Miloco以米家攝像頭為視覺信息源,以自研大語言模型MiMo-VL-Miloco-7B為核心,連接家中所有物聯網(IoT)設備,框架面向所有人開源。MiMo-VL-Miloco-7B模型基于小米4月發布的MiMo模型調優而來,“天才少女”羅福莉最近加入的正是MiMo模型團隊。
這很可能是智能家居的“ChatGPT時刻”,小米AIoT平臺截至今年6月已連接的IoT設備數(不含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計算機)達9.89億臺,數以億計的米家攝像頭、小愛音箱、臺燈等設備都有望用上大模型。
從小米公布的Miloco頁面來看,頁面主視覺是一個類似于ChatGPT的聊天框,聊天框的左側具有智能家居設備的導航欄,包括AI中心、模型管理、MCP服務、設備管理等選項;“相機設備”獨立成一欄,陳列了一些智能攝像頭記錄的視頻。
![]()
▲Miloco頁面顯示
按照Miloco的設計思路,用戶可以跟智能家居系統對話溝通,經過大模型的推理計算,自動完成家庭生活中的各類智能需求和規則。
比如,用戶直接說 “當我讀書時,幫我打開臺燈,播放舒緩的音樂”,系統在識別到讀書動作時就會自動完成操作;或者Miloco根據畫面中人的穿搭風格生成贊美文案,然后用智能音箱播放生成的贊美文案。
Miloco將自研大模型能力部署到家庭邊緣設備,結合米家攝像機的實時視覺信息提供“AI大腦”。具體來看,Miloco具有以下4大特征:
1、新的交互范式:基于大語言模型的開發范式,可以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完成規則設置和復雜的設備命令控制。
2、視覺數據的新用途:利用攝像頭數據流作為感知信息的來源,大語言模型用于分析視覺數據中包含的各種家庭場景事件,以響應用戶查詢。
3、設備端大語言模型:家庭場景任務分為規劃和視覺理解兩個階段。它采用小米自主研發的設備端模型,實現設備端視頻理解,保障家庭隱私和安全。
4、米家生態:它與米家生態連接,支持檢索和執行米家設備和場景,并支持發送定制內容以推送米家通知。
Miloco還通過標準化的MCP協議封裝,實現米家生態與全球最大開源智能家居社區Home Assistant生態的打通,同時開放支持第三方IoT平臺接入。
從項目公布的軟硬件要求來看,部署Miloco硬件要求不高,僅需要硬件搭載x64架構,圖形處理器在英偉達30系列及以上,存儲要在16GB及以上即可。
![]()
▲Miloco部署的軟硬件需求
據悉,Miloco的全屋智能差異化體驗,依托于Xiaomi MiMo-VL-Miloco-7B端側視覺語言大模型與“硬件-能力-應用-用戶”四層完整架構的支撐。
![]()
▲Miloco的四層架構
MiMo-VL-Miloco-7B模型首次亮相,它是基于小米自研MiMo-VL-7B大模型優化構建,憑借視覺-語言融合能力,賦予家庭攝像頭“理解畫面”的感知力。
MiMo-VL-7B是小米在今年4月開源的首個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經強化訓練而成,在數學推理(AIME 24-25)和代碼競賽(LiveCodeBench v5)公開測評集上,僅用7B參數量,得分超過了OpenAI的閉源推理模型o1-mini和阿里Qwen開源推理模型QwQ-32B-Preview。(《小米首個推理大模型突然開源!股價上漲近5%》)
MiMo是小米大模型Core團隊的初步嘗試,該團隊“臥虎藏龍”。此前11月12日,原DeepSeek核心成員、被業內稱為“天才少女”的羅福莉在朋友圈正式官宣加盟Xiaomi MiMo團隊。(《雷軍挖來前DeepSeek大將!大模型團隊40人合影曝光,疑進軍具身智能》)
本次,Miloco項目在致謝中提及了zhaoy、yangyongjie等九位Miloco原團隊成員,并鳴謝了提供推理后端功能的llama.cpp開源項目。
![]()
結語:智能家居或迎“ChatGPT時刻”,巨頭之戰一觸即發
大模型正加速進入智能家居場景。昨日,百度剛剛宣布數千萬臺小度已售設備免費升級超能小度;今日,小米也放出大招,以Miloco宣告將大模型落地強大的智能家居形態。
在小米的暢享中,Miloco有望大大簡化原有智能家居“機械又繁瑣”的交互過程。傳統智能家居的體驗瓶頸有望被打破,打破 “規則預設固化” 與 “生態協同不足” 的雙重制約。
技術帶來體驗升級的同時,數據隱私問題更加嚴峻。小米稱其方案堅持 “隱私安全優先” 原則,所有視覺數據可在家庭端側完成計算,不向外部服務器傳輸,從技術層面保障 “家庭隱私不外流”,打消用戶數據安全顧慮。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