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陳靜
11月13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決勝‘十四五’ 續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上,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曾吉明,用“四個更加”概括了四川工業綠色轉型的成效:產業結構更加高端、生產過程更加清潔、資源循環更加暢通、綠色本底更加堅實。這張成績單背后,是四川工業在綠色發展道路上的堅定步伐。
![]()
新聞發布會現場(陳靜 攝)
產業結構之變:高技術制造業占比達22.6%
四川工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曾吉明透露,2024年全省高技術制造業營業收入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22.6%,較“十三五”末提高3.3個百分點。更令人振奮的是,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增加值累計增長50%以上,總營業收入占規上工業比重達28.2%。
“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晶硅光伏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表現亮眼。”曾吉明說,在整個“十四五”期間,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超過8倍,動力電池產量增長超過10倍,成為我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這一數據背后,是四川實施優勢產業提質倍增和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的持續努力。四川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綠色產業新動能,讓工業發展的“含金量”與“含綠量”同步提升。
綠色制造之效:萬元工業用水僅為全國一半
在生產過程綠色化方面,四川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節能節水成績單。曾吉明介紹,全省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4%,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工業節能目標。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至11.5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四川工業在水資源利用效率方面的顯著提升。
四川搶抓“兩重”“兩新”重大政策機遇,累計淘汰退出700余戶企業的落后產能,為先進產能騰出環境容量和發展空間。
在資源循環利用方面,四川持續推動再生資源和工業固廢循環利用。培育了27個廢鋼鐵、廢輪胎等綜合利用規范企業,累計回收利用再生資源約6000萬噸。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冶煉渣、粉煤灰等大宗固廢利用率達到90%以上。
綠色基底之固:綠色工廠園區數量西部居首
四川工業的綠色轉型,不僅體現在數據上,更夯實了發展的基底。曾吉明表示,四川在全國率先啟動零碳工業園區試點,全省累計建成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745家、綠色工業園區100家。
“國家級綠色工廠、工業園區數量均居西部首位。”這一成就標志著四川在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方面走在了西部地區前列。
展望未來,曾吉明表示:“我們將加快構建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的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厚植產業底色‘含綠量’、激活發展動能‘含新量’,提高發展質效‘含金量’,力爭走出一條具有四川特色的綠色發展轉型之路。”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