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
11月12日消息,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中美 AI 競賽呈現日益增長的巨大反差。來自中國初創公司月之暗面發布的最新開源模型 Kimi K2 Thinking 在多項標準基準測試中表現出色,而其訓練成本不到 500 萬美元。這意味著美國的 AI 繁榮是建立在“借錢”之上,而中國更注重成本和效率。
![]()
![]()
報道指出,美國 AI通常通過信貸和融資來建設大規模數據中心,而中國AI公司不僅使用更便宜的芯片,而且由于投資額存在巨大差距,還以更低的成本搭建精簡型基礎設施。高盛上周末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引用了Artificial Analysis最新榜單,數據顯示,Kimi K2 Thinking模型在智能指數中以67分排名第3,僅次于GPT5,同時Qwen、DeepSeek這樣的中國模型也在該基準測試中與美國頂級模型并駕齊驅。
![]()
報道表示,Kimi K2 Thinking不到500 萬美元的訓練成本聽起來非常耳熟,這是今年年初以來中國 AI 領域一直呈現的故事主線。中國的AI公司都在用極少的預算不斷縮小性能差距。
而美國云計算巨頭預計到 2027 年將在數據中心上支出近 7000 億美元,中國頭部云廠商預計總共支出僅約 350億美元。這是 20比1 的資本支出差距,但性能表現卻大致相當。
根據報道,華爾街目前已對美國模式的高投入發出警示,鑒于市場已經對一些巨額債務融資交易感到恐慌,這可能再次將擔憂推向頂點。華爾街的投資者將再次審視這場競賽的另一面,在沒有萬億美元級資本支出的情況下,中國在發展上所需的資源竟然如此之少。(勃潺)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