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1年,百度重新殺回AI眼鏡領域。
11月10日,第一財經記者在京東、天貓等渠道看到,百度AI智能眼鏡PRO今日開售,售價在2299元。目前京東顯示有9000+用戶看過該商品,天貓顯示有1000+用戶看過該商品,百度暫未公布首日銷量情況。
和市面上其他拍照類AI眼鏡功能相似,小度AI眼鏡Pro以拍攝能力、AI翻譯、AI識物、AI備忘、AI錄音等為主要賣點,沒有顯示功能,并非“AI+AR”眼鏡。
![]()
百度最早做智能眼鏡追溯至2014年的BaiduEye。彼時,Google Glass掀起第一波全球智能眼鏡熱潮,但它的實際效果遠未達預期。在百度的官方演示中,BaiduEye被視作新的“搜索入口”,采用后戴式設計,配備單耳機以及攝像頭,在無需屏幕的情況下,比如佩戴者只需要用手指在空中對著某個物品畫個圈,或者拿起物品,BaiduEye即可獲得指令并通過百度大腦進行識別、分析處理,語音告知用戶結果。
但那條路并未走通。據記者了解,當時負責BaiduEye的百度IDL(深度學習研究院)團隊一度希望打入商場和博物館,此后還曾探索醫療領域的可能性,但并不成熟的智能化生態和始終難以真正落地的場景,令BaiduEye最終并未真正面世,成為百度智能硬件探索上的一次試錯。
11年前,硬件算力、深度學習算法等有限,攝像頭還引發不小的隱私爭議,但如今在生成式AI浪潮與硬件技術的雙重突破下,眼鏡變成隨身的“AI助理”,科技巨頭們爭奪的,是未來人機交互的入口權。
重返智能眼鏡賽場的百度,帶來的是定價超2000元的小度AI眼鏡Pro,這距離百度官宣造AI眼鏡也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在小米、華為、阿里等巨頭紛紛入局的“百鏡大戰”中,百度能否憑借小度AI眼鏡Pro脫穎而出,還有待市場檢驗。目前僅從功能看,小度AI眼鏡Pro與市面上大部分帶拍照類AI眼鏡功能趨同,并未展現出顛覆性的獨特功能,并且不具備屏幕顯示能力。從售價看,2299元的價格超過了小米、華為、雷鳥等智能眼鏡,也超過了Ray-Ban meta基礎款 299美元的價格。
“小度AI眼鏡Pro的競爭點,本質上是百度AI生態的一次系統性輸出。”一位熟悉百度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包括大模型背后的語義理解能力、搜索與地圖的信息支撐,小度多年來積累的語音交互技術以及最終軟硬件一體的用戶體驗等。未來它或許還需補齊渠道短板,無論是與傳統眼鏡品牌合作拓展線下觸點,還是優化線上服務體驗,都將影響產品的市場滲透。
放眼整個行業,“百鏡大戰”今年拉開序幕。此前IDC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預計達到290.7萬臺,同比增長121.1%,其中音頻和音頻拍攝眼鏡出貨量預計216.5萬臺,同比增長178.4%;AR/VR設備出貨量預計74.2萬臺,同比增長38.1%。
Xreal創始人徐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一個行業可以被稱為‘百鏡大戰’時,一定說明這個行業的門檻是低的。” 因為業界可以快速拆解一個產品,并利用成熟的供應鏈迅速復制,于是乎蜂擁而至。但智能眼鏡的核心競爭力卻遠不止于此,AI、系統以及與手機連接等方面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而真正的用戶體驗與應用場景還有待提升,市場爆發還需要時間與積累。“今天智能眼鏡上的AI體驗,遠不如手機上的AI APP好用。”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