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主論壇的“六小龍烏鎮對話”上,六位來自杭州的科技企業代表——宇樹科技王興興、強腦科技韓璧丞、群核科技黃曉煌、云深處朱秋國、游戲科學馮驥與深度求索陳德里,分享了他們對前沿技術演進、產業落地及未來變革的深刻洞察。他們的觀點交織出一幅從技術突破到社會影響的宏大圖景,清晰地勾勒出智能時代的發展脈絡。
宇樹科技王興興:科幻領域的事情正在加速走向現實。
王興興表示,人形機器人近年來的飛速發展,首先要得益于中國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與核心零部件的自研突破,這為行業提供了性能更優、成本更低的硬件基礎。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全球共創的成果:如同早期個人電腦的發展,當宇樹等公司的機器人硬件被全球頂尖實驗室和高校采用后,開發者在上面創造了大量開源算法與應用軟件,共同推動了整個生態的繁榮。
“到最近半年或者最近一年,機器人領域其實已經有點像做夢的感覺了,很多科幻中的事實就已經變成現實。尤其在機器人具身智能的AI領域,對比一些特別前沿的技術反而是相對容易的,我們離實現那個夢想更接近很多,我覺得明年或后年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
強腦科技韓璧丞:腦機接口正在走進現實
在韓璧丞看來,當前腦機接口技術已從實驗室研究走向能夠切實影響人們生活的產品。韓璧丞坦言,強腦科技遵循著“從痛到大”的產品規劃路線,最初聚焦于最迫切的需求,如為失去手腳的殘疾人研發能用意識控制的義肢,幫助其恢復工作和生活能力,以及幫助自閉癥兒童溝通。
“過去的8、9年時間里,我們幾乎每天都和殘疾人還有沒有辦法說話的自閉癥孩子待在一起。目前強腦科技正在拓展更大的領域,公司計劃在明年推出第二代睡眠的產品,讓失眠的人或者是睡眠不好的人能夠睡得更好,后年則希望推出一款體重管理的產品。強腦科技會沿著從痛到大的方向去把腦接口技術變成一個能解決人們生活中問題的產品。”
群核科技黃曉煌:AI是數據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產物
“2021年之前,我認為是一個互聯網時代,在此之前無論流量、用戶增長均增長很快,數據也積累得很快,但是我始終認為互聯網的數據會有盡頭,而AI正是數據累積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
黃曉煌指出,空間智能將是大語言模型之后的關鍵領域,它不僅對機器人至關重要,也能確保AI生成視頻的空間一致性。面對未來一個人可能擁有多個機器人的世界,如何統一管理、指揮這些機器人高效服務人類,將成為核心需求。在此背景下,市場將更需要空間智能技術對機器進行統一管理,為其提供底層技術支持。
云深處朱秋國:“以終為始”推行實用性產品
朱秋國回顧了云深處從機器狗到人形機器人的發展路徑,他認為,發展的核心邏輯是如何解決問題與實現行業落地。早期為了找到應用場景,他們深入電力巡檢等一線,在實踐中發現并解決了機器人在室外復雜環境下的耐用性、防護性等真實問題。
朱秋國坦言,希望能打造一款能真正走向室外、在危險惡劣環境中代替人類工作的實用型機器人,而非簡化過渡產品。“我們還是要以終為始,圍繞這樣一個目標去打造產品。在其中盡管有很多困難,但是我們至少做了全世界第一臺具有防護能力的,可以真正走向室外的,可以接受環境考驗的這樣一個新的產品。”
游戲科學馮驥:電子游戲是科技與藝術的集大成者
馮驥闡述了科技創新與文化的統一關系。他指出,電子游戲本身就是技術含量極高的領域,歷史上與許多頂尖科技公司的發展相輔相成。同時,游戲更是融合了文學、繪畫、音樂、電影等前八門藝術的第九藝術,是科技與藝術的集大成者。
“追溯整個中國游戲產業的發展,那么也許我們會早就看到中國可能有長達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整個游戲產業已經是全世界用戶數最多,同時整個市場規模也最大,這里包含所有的電腦游戲、主機游戲,當然也包括手機游戲,實際上這個產業已經非常的龐大了。因為中國市場的大水大魚,這個產業培育了很多的用戶,也培育了很多的人才。”
深度求索陳德里:本輪AI革命與工業革命差別甚遠
陳德里從時間維度分析了AI發展的社會影響。他認為,站在3-5年的短期維度,人類和AI可能將處于蜜月期,當AI無法獨立完成很多工作,其工具屬性將為人類賦能實現1+1>2的效果;站在10年期的中期角度來看,AI或將開始取代部分人類工作,彼時科技公司應扮演吹哨人角色,喚醒公眾的風險意識;從10-20年的長期而言,AI可能會取代人類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工作,屆時科技公司應該扮演人類的守護者的角色。
“本輪AI革命和歷史上的工業革命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工業革命的本質是人們發明了工具,舊的工作消失了,新的工作隨之產生,與之對應的是社會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本輪AI革命,我們其實是發明了同樣具有智能的AI,且可以成為社會的主體,隨著技術發展,它會變得比人類更加聰明,結果雖然這個工作被取代掉,但是新的工作并不會產生,結果就是人類徹底從工作中被解放了出來。”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