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全球首屆消費電子創新大會(CEIC 2025)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開幕。本屆大會以“新電子?新體驗?新消費”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家科技企業,超2000項科技新品集中亮相,首日吸引了1.8萬余人次觀展。
南都灣財社記者在現場注意到,與傳統消費電子展會側重單一產品展示不同,本屆CEIC 2025的核心議題之一聚焦于“根技術”的突圍與全場景生態的構建。此外,大會聚焦智能終端、智能汽車、智能家園、數字健康與新技術五大方向,呈現了從技術到場景的創新鏈路。
分析人士指出,在人工智能重塑產業格局之際,消費電子的競爭正從硬件參數的“內卷”轉向底層系統和AI生態的“外拓”。中國技術標準正試圖構建新的產業“話語權”,推動全球消費電子創新中心向中國轉移。
![]()
終端競逐“根技術”
智能終端區成為本屆大會競爭最激烈的縮影。華為與榮耀的展臺均將“生態”與“底層技術”作為展示重點。
華為展臺首次面向全球展出了鴻蒙6全系產品,覆蓋電視、電腦、平板、手機和穿戴設備五大類終端。現場演示顯示,基于鴻蒙6的分布式能力,設備間的協同成為核心亮點,如手機導航可無縫流轉至車機,平板內容也能實時同步到電腦。
“根技術”的突破正從系統層延伸至連接層。在開幕式上,華為終端BG CEO何剛發布了新款星閃耳機。星閃是華為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近距離無線連接技術。據現場信息,相較于傳統藍牙,星閃在傳輸時延上僅為其1/30,傳輸速率提升6倍,連接數提升10倍,覆蓋范圍提升2倍。
一位現場工作人員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目前星閃生態已覆蓋200多類商用產品,從家電到鼠標鍵盤都有成熟產品。其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正在為終端設備帶來技術升級。
另一家終端公司榮耀,則將其展臺重點放在折疊屏的場景化應用和新型顯示技術上。其折疊屏產品通過多角度懸停、平行視界等功能演示了折疊形態的獨特價值。同時,榮耀還首次展出了裸眼全息空間VR設備,該設備可變身為桌面空中成像或車載懸浮顯示終端,無需輔助器具即可呈現立體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終端全面AI化,數據隱私安全正成為廠商構筑生態信任的基石。在AI戰略布局上,廠商已開始強調“安全可信”。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就在不久前的9月26日,榮耀YOYO智能體獲得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實驗室頒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個人信息和用戶權益保護能力證書”。在經過32個方面、114項具體要求的全面測試后,YOYO智能體取得了最高“卓越型”的評估結果。
YOYO智能體所展現的顛覆性體驗,是榮耀系統性AI戰略厚積薄發的成果。在10月舉辦的Magic8系列新品發布會上,榮耀推出了首款自進化AI智能體YOYO,其基于榮耀魔法大模型3.0,構建了“看見、記憶、執行”三大核心能力,完成了從“被動工具”到“主動伙伴”的角色升級,使YOYO智能體能夠像人類助理般拆解復雜任務、調度跨應用資源、閉環完成操作流程。
業內人士認為,AI大模型在終端的深度應用必須首先解決用戶對數據隱私的核心關切。榮耀此舉標志著頭部廠商正將隱私安全能力前置,深度融入AI智能體的設計與運行中,以此作為AI終端生態競爭的差異化優勢。
AIoT全景落地:從汽車、機器人到“根技術”芯片
當鴻蒙與星閃等“根技術”的能力溢出手機和PC,一個覆蓋全場景的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圖景正在加速落地。
在智能汽車區,華為乾崑、比亞迪、蔚來、小鵬等車企均展示了實車座艙。其核心功能集中在“車家互聯”,參觀者可通過車載中控屏遠程控制家居設備。同時,基于星閃高精準定位技術的數字車鑰匙,也實現了“遠距離迎賓、近距離解鎖”的無感交互。
智能家園區則展現了AI大模型的落地能力。中國移動展示了視聯網家庭大模型,可覆蓋老人、幼兒、寵物等全域看護生態;移動愛家則帶來了首個家庭陪伴機器人“靈犀”。
![]()
如果說終端應用是“面子”,那么新技術展區則亮出了中國消費電子的“里子”——支撐各類智能設備運轉的核心芯片與元器件。
上海海思等芯片企業展示了面向消費電子和智慧家庭的系列芯片及解決方案;歐冶半導體帶來了全球領先的龍泉560系列車規級AI芯片;億維瑞光展現了固態激光量子雷達“鬼成像”技術,被視為下一代無人駕駛和機器人的“眼睛”;啟聲科技則展示了其全球獨創的超高精度聲源定位技術。
此外,人形機器人和新型智能硬件也成為焦點。億航智能展示了全球首款適航載人無人機;眾擎、樂聚企業帶來了多款人形機器人;瑞龍外科則展示了首款上市的模塊化手術機器人。
![]()
大模型從云端走向“具身智能”,也成為AI落地的關鍵路徑。在商湯科技展臺,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一款AI講解機器人。據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機器人搭載了商湯“日日新多模態大模型Omni”,其核心能力在于具備“主動目標意識”,而非被動問答。系統融合了視覺、語音與推理能力,即使用戶中途提問打斷,AI也能在解答后自然銜接回主講解流程,主要面向展廳、博物館等場景。
這款機器人的背后,是商湯正加速布局的具身智能賽道。就在今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商湯正式發布了全新「日日新SenseNova V6.5」大模型體系,行業首個突破圖文交錯思維鏈技術,多模態推理與交互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讓智能走出數字空間、進入物理世界,是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必須走出的關鍵一步。
大模型的競爭已進入“落地為王”的階段,商湯集團董事長徐立此前所言,AI的價值在于“百姓之日用”,即能否嵌入真實的業務流程中。從CEIC展出的講解機器人,到背后的「商湯日日新大模型」,顯示出大模型廠商正競相為其AI技術尋找現實世界的物理“肉身”。
這場“從根技術到終端應用”的全鏈條展示,背后離不開深圳的產業政策支持。
今年3月,深圳出臺專項政策,設立50億元人工智能終端基金和10億元網絡與通信基金,重點投向消費電子產業鏈。同時,深莞共建的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正為創新技術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CEIC組委會主任何明在開幕式上表示:“在人工智能重塑消費電子格局之際,我們相信,隨著底層根技術、創新產品、精彩體驗的全鏈路打通,將會推動消費電子技術創新進入全新的階段。”
CEIC 2025更被業界視為一個推動產業升級、促進全球合作的平臺。從華為、榮耀等頭部企業的“秀肌肉”,到海思、歐冶等上游芯片廠商的“亮底牌”,中國消費電子產業正迎來從技術追隨到創新引領的歷史性轉折。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嚴兆鑫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