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I大模型給行業帶來的變化備受關注。10月28日,武漢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基地項目(一期)中標結果公示,三六零數字安全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標,投標總價為1.32億元。除了這個項目,三六零本月還中標了呼和浩特、寧波等城市的AI大單。
三六零AI的大單,只是大模型應用落地提速的一個縮影。百度、阿里巴巴、螞蟻、華為、騰訊、聯想、商湯等多家企業的AI創新成果正在工業制造、智能汽車、金融、醫療、營銷、消費娛樂等眾多領域密集落地,大模型正在從“能用”全面轉向“好用”。
誰更好用?成為市場和用戶關注的焦點
重慶兩江新區的汪偉琪在互聯網產業園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今年下半年以來,AI給工作和生活帶來的變化讓他印象深刻。他告訴記者,“比如最近大家都比較關注的‘雙11’,淘寶天貓今年新推出的智能識別消費者意圖功能就很好用。在線客服既能準確理解消費者的表達,又能夠一鍵引導自助解決問題,讓‘雙11’購物體驗大大提升。”
汪偉琪還舉例談道,今年國慶假期小長假和家人自駕川西,“整個行程也是和各類AI應用密切相關。”他說,從行程路線規劃到智能導航、酒店比價預訂再到景區游覽向導,幾乎每個環節都有AI加持,“還有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各種數據統計、數據分析、生成簡報都是交給AI來完成。很顯然,AI真正用起來了,現在大家關注的是誰更好用。”
在智能制造領域,AI正在為保障質量、提升效率保駕護航。本周,在武漢正式投產的小米智能家電工廠,讓每道工序都具備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的“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臺”相當于給這座工廠裝上了“大腦”,檢測、反饋、糾錯、執行,這一連串動作都由機器一口氣完成。
在大型裝備制造領域,華中數控與華中科技大學今年上半年聯合研制出世界首臺嵌入AI芯片和AI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武漢重型機床、秦川集團、浙江海德曼等18家中國機床企業共同研制出搭載該系統的智能數控機床。最新的消息是,該數控系統已入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公示名單”,并將帶動工業機器人、智能倉儲等智能制造設備的互聯互通,加速在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的規模化應用落地。
全方位生態化供給,加速AI應用集中爆發
政策機制的強力牽引,是AI加速落地的直接動力。
今年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強調“規模化商業化應用”,把AI從技術展示推向場景落地與產業融合。重慶積極響應國家“人工智能+”行動,全市上下正在加快推進AI在智能制造、特色產品、企業服務以及超大城市治理等領域滲透落地。公開數據顯示,2025年1-7月,重慶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營收達108.4億元,同比增長13.2%。
供給側的大力投入和生態布局同樣重要。今年初,阿里宣布未來三年投入超3800億元用于云與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騰訊也在持續加大AI研發投入,2024年研發投入達706.86億元,并在算力、模型、工具與應用全鏈路加碼。
QuestMobile2025年三季度AI應用行業報告認為,AI大模型競爭已經從參數比拼的粗放競爭轉向生態協同模式競爭。一方面,通過性價比精調、優化模型,以實現模型能力匹配客戶需求、拓展應用場景的目標,例如百度、阿里、騰訊、抖音前三季度大模型更新頻率分別為3.8天/次、4.6天/次、6.6天/次、8.0天/次,高頻率的更新升級,為大模型應用落地適配更多場景;另一方面,各廠商都在通過云平臺和開發者社區構建自己的大模型應用服務,讓大模型從開發者角度更接近市場需求。
一位AI領域觀察人士談道,AI企業與市場需求側共同推動“模型+工具鏈+行業方案”的生態化供給,形成投資——供給——需求——場景的正向循環,促使AI應用在下半年進入集中爆發期。
IDC:大模型市場雙線爆發,開源+多模態釋放AI商業化潛能
10月28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中國模型即服務(MaaS)及AI大模型解決方案市場追蹤,2025H1》報告顯示,2025上半年中國MaaS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規模達12.9億元,同比增長421.2%。AI大模型解決方案市場同樣保持高位增長態勢,2025上半年市場規模達3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2.1%。
該報告認為,2025上半年,DeepSeek R1把“高性能模型”轉變為可以被云服務與國產算力快速普及的工具,成為中國大模型市場高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IDC分析師認為,技術創新顯著優化了模型訓練成本和推理性能,開源降低使用門檻,推動上下游生態協同發展,帶動企業快速構建行業或自有大模型,并在教育、醫療、金融、政務等場景落地應用。同時,DeepSeek提升了公眾對大模型的認知與接受度,刺激了MaaS和大模型解決方案的需求爆發,加速市場普惠化與競爭格局升級。
具體來看,中國AI大模型產品形態已進入成熟期,成為市場爆發的直接推動力。
IDC分析師認為,多模態模型的快速迭代將AI應用從單一文本生成擴展至圖像、視頻、語音等復合場景,提升了模型的可用性與商業化潛力。同時,推理效率提升與成本下降奠定了大模型商業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推理引擎優化等技術的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模型推理性能,同時降低了算力消耗和運行延遲,從根本上降低了模型部署和調用成本。
在市場需求端,企業對AI價值的認知日益成熟,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需求持續增長,越來越多企業將大模型嵌入客服、知識管理、辦公自動化與研發協同等核心業務流程。隨著客戶需求結構性擴張,企業對于大模型的調用頻次和覆蓋場景不斷增加,從而帶動MaaS平臺和AI大模型解決方案市場進入了“結構性放量”周期。
![]()
該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MaaS市場呈現高度集中趨勢,前五大主要服務商合計占據了82.0%的市場份額。火山引擎推出豆包大模型1.6版本、阿里巴巴開源“混合推理模型”Qwen3,百度推出主打深度思考和多模態的文心X1 Turbo/4.5 Turbo、騰訊推出深度思考模型混元T1和快思考模型Turbo S,中國移動的MaaS平臺則通過整合多種模態基礎模型,結合強大算力與低延遲調度,提供一站式模型服務。各大模型在能力升級的背后,價格也在相應下調,這也成為MaaS市場競爭加劇的一個主要因素。
![]()
中國AI大模型解決方案市場今年上半年呈現進一步集中態勢,前五大廠商的市場份額提升至63.3%。百度的AI大模型解決方案主要覆蓋政府、金融、公共事業、能源等行業;華為覆蓋能源、政府、制造等行業;商湯科技覆蓋金融、政務、智能硬件等領域;科大訊飛則主要在教育、醫療等領域落地;中國電信整合算力網絡和大模型平臺,結合政企客戶生態,推動大模型在政務、智慧城市等場景落地。
上游新聞記者 楊昕華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