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克愛畫餅,但當餅真的成為萬眾焦點時,畫出一個完美渾圓的餅何其困難。
當地時間10月22日,特斯拉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營收同比增12%,結束了持續兩個季度的下滑,并且超出華爾街的預期;但凈利潤同比下滑37%,低于預期。
不管是營收的增長還是凈利潤的收縮,都早已被各方的財報前瞻預料到。這次外界、尤其是特斯拉的投資者們最關心的是特斯拉的未來——Robotaxi在全美的推廣情況、自動駕駛出租車Cybercab與Optimus擎天柱人形機器人的量產進度、全自動駕駛系統(FSD)落地進度等。
而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這些問題被一一提及,但馬斯克給出的回答卻頗顯籠統。
比如,對于Robotaxi,馬斯克稱預計到今年年底將覆蓋美國一半人口,這一點在上一次財報會議中就有提及。再比如,Cybercab將于明年(2026年)第二季度投產,而2026年投產的時間線早在前年該車型官圖曝光后就已經給出。而Optimus擎天柱人形機器人,馬斯克稱V3“可能”會在一季度發布,大贊其就像人假扮的。
至于FSD,特斯拉CFO哈維塔尼亞(Vaibhav Taneja)只是表示,正在與中國及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監管機構合作,讓FSD獲得批準。
在整場電話會議中,馬斯克最篤定和情緒飽滿的時刻,是提到“萬億薪酬”爭議時——11月6日特斯拉股東大會將對馬斯克的1萬億美元薪酬方案投票,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上怒斥兩家持有批評意見的公司為“企業恐怖分子”。
這場電話會議并沒能讓市場滿意。
特斯拉股價盤后跌幅一度將近5%,以當天收盤市值1.46萬億美元計算,特斯拉一天暴跌近7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00億元)。
馬斯克的夾生餅,擋不住特斯拉大跌5000億。

先來看看特斯拉第三季度的具體業績表現。
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的總營收非常亮眼,達到創紀錄的280.95億美元,同比大增12%。
營收增長在分析師的預計中,只是增長幅度略超預期。美國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政策即將在9月30日到期,“末班車”效應推動特斯拉創下了歷史最高季度交付量。
本月2日公布的交付量報告中,特斯拉表示,其在截至9月的季度交付了49.7萬輛汽車,同比上升7.4%,遠超市場預期的45.6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營收貢獻已不再僅限于汽車業務,其能源業務、充電業務和其他服務也日益重要。單獨來看汽車行業,特斯拉的營收為212億美元(同比增長6%)。
但是另一方面,特斯拉的營收增長有其脆弱的一面。
第三季度,特斯拉的凈利潤為13.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21.7億美元,同比下降37%。
一方面,特斯拉的銷售強勁背后有售價降低的因素推動,這會壓縮利潤。另一方面,運營支出也增長了,特斯拉稱這部分增長了50%,大部分與AI及“其他研發項目”有關。
除此之外,造成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還包括運營費用上漲、關稅上漲、每輛車平均成本上升(“由于某些車型的固定成本覆蓋率較低”)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額度銷售收入相對較低。7月至9月期間,二氧化碳排放額度銷售收入“僅為”4.17億美元,而此前幾個季度,這項可靠收入有時甚至高達這一數字的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整體營收增長,但在一些地區情況不容樂觀。由于馬斯克愈發激烈的政治立場與言論,以及競品如比亞迪的競爭,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銷量持續下滑。
總而言之,特斯拉雖然在第二季度重回增長軌道,但其持續性是個問題。
在季度交付49.7萬輛的喜人成績背后,可以看到其中絕大多數(與之前一樣)是兩款中端車型Model Y和Model 3。其他車型系列,即 Model S、Model X 以及Cyber Truck,合計交付量不到1.6萬輛。它們的經濟意義仍然微乎其微。
特斯拉在10月初采取的舉措之一是在北美推出Model Y和Model 3轎車的“標準版”(Stripped-down Standard Version)。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減配版”——后輪驅動、更小容量的電池和功率更低的電機,取消了部分舒適性配置,售價39999美元和36990美元。在歐洲市場,Model Y標準版登陸挪威、德國、瑞典市場網站,將于今年11、12月正式上市,將較此前最便宜售價低5000歐元。
“標準版”是特斯拉進一步應對市場競爭的舉措,但是其效果還有待檢驗。目前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北美“標準版”發布后,特斯拉的股價應聲下跌4%,消費者認為與減配力度相比,售價令人失望。
eToro 市場分析師 Farhan Badami 表示:“現金流的增加是本季度的救命稻草……這提供了喘息的空間,但并不能解決結構性問題,”他表示。“盡管銷量增長,但特斯拉的核心汽車業務卻在惡化。該公司以更低的利潤率銷售更多汽車,消耗庫存,并依賴于稅收抵免帶來的、不會再發生的激增需求。”

“我們處于特斯拉的關鍵轉折點。”在電話會議中,馬斯克曾這樣定調。
在今年9月,特斯拉發布了“宏圖計劃第四篇章”,明確表示公司業務重心已從電動汽車和能源全面轉向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
馬斯克一直強調,特斯拉更像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汽車制造商。他多次指出,人形機器人與自動駕駛汽車才是特斯拉未來增長的關鍵。

隨著這次財報發布,這樣的重心轉移已經愈發明顯。
在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談到自動駕駛汽車日益增長的潛力時表示:“對于汽車來說,它的智能程度可能有點過高了。我確實想知道,汽車應該擁有多少智能?它實際上可能會感到無聊。”
馬斯克還表示,下一代AI5芯片將于2026年底生產,并宣布達成165億美元的協議,從三星電子采購AI6芯片。
“未來”也確實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其中又要數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項目最為受矚目。
7月時,特斯拉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推出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
但到目前為止,Robotaxi仍由安全駕駛員監督的Model Y提供接送。特斯拉已在加利福尼亞、內華達及亞利桑那獲得運營許可,計劃進一步擴展至全美其他城市。
這次特斯拉也未能更出更為詳細的時間表,一切還是要看監管的。
在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試圖給投資者一些信心,釋放了兩個信息,第一是預計到2025年底,奧斯汀“至少大部分地區”將不再有安全員跟車,說得比較籠統;第二是預計到年底將在8-10個大都市地區運營自動駕駛出租車,具體取決于“各種監管部門的批準”。
路透社指出,這一數字仍將超過美國自動駕駛出租車領頭羊Waymo,后者目前在五個大都市地區運營:鳳凰城、舊金山、洛杉磯、奧斯汀和亞特蘭大。
自2017年在鳳凰城推出首個測試服務以來,Waymo花了八年多的時間才達到這一點。
此外,馬斯克再次提到了今年年內將在加州、內華達州以及亞利桑那州開展業務,但這并非新聞。
在Robotaxi之外,Optimus擎天柱人形機器人也是特斯拉的“未來之星”,備受關注。
這次財報會議中,馬斯克說:“我們位于加州帕洛阿爾托的工程總部確實有擎天柱機器人,它們基本上每周7天、每天24小時在我們辦公室里走動。” 他說,任何訪客都可以過來,讓擎天柱機器人帶他們去某個地方,它就會把他們帶到會議室或其他辦公地點。
但擎天柱的時間線也顯得很模糊。
馬斯克表示,憑借擎天柱,特斯拉“即將迎來真正偉大的成就”。他表示,特斯拉很高興能發布Optimus V3,“可能在第一季度”。
他形容V3甚至“不像機器人”,而像是穿著機器人套裝的人類。
至于擎天柱的量產,馬斯克稱明年二三月可能會有量產原型機展示,并建造一條產能百萬臺的擎天柱生產線,在年底前開始量產。
一方面,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擁有“現實世界人工智能的要素和卓越的電氣、機械工程能力”,并有能力擴大擎天柱的生產。
但在另一方面,馬斯克也對個中難度一再進行強調。
他表示,制造是一個關鍵挑戰,因為人形機器人的供應鏈并不存在。尤其是制造一只像人類一樣有能力的人形機械手,是一項“艱巨的工程挑戰”。
總而言之,餅我給你畫了,人形機器人這事兒特斯拉會努力辦,但你也別覺得很簡單。
不論是“一切看監管”的Robotaxi,還是“在努力但很難”的擎天柱,馬斯克似乎都在言語間留了一些退路。而這樣夾生的餅,并未能滿足外界的期待,隨著電話會議的進行,特斯拉的盤后股價持續下跌。

在特斯拉的這次財報以及電話會議中,有些原應被展開的問題被淡化了,而有些問題則意外地得到了馬斯克的激烈回應。
中國市場的問題被淡化處理了。
在整場電話會議中,中國只被提到了兩次。一次是說交付量的強勁增長,CFO塔尼亞分地區舉例稱大中華區和亞太地區的環比增長33%。
另一次是說FSD,塔尼亞表示特斯拉的一些產品是為FSD設計的,這也是“目前車輛產品中被低估的方面”:“我們認為,隨著人們大規模體驗受監管的全自動駕駛汽車 (FSD),正如埃隆所說,對我們車輛的需求將會大幅增長。在FSD的普及方面,我們持續看到了不錯的進展。”
進而,塔尼亞透露,特斯拉正在與中國、歐洲、中東和非洲等地的監管機構合作,爭取獲得批準,以便在這些地區部署FSD。
相比于從前的一些財報發布節點,這次特斯拉幾乎是繞開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好壞與前景問題。作為對比,在今年1月發布特斯拉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時,電話會議中提到“中國”一詞近10次,詳細展開了特斯拉如何通過中國街道視頻進行FSD訓練。
第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有回暖的中國乘聯分會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特斯拉上海工廠9月交付90812輛汽車,同比增長2.8%,結束兩個月的下滑態勢。這一勢頭恰逢其六座版Model Y L上市并開啟交付。
接下來,“減配降價版本”在中國的上市也在籌劃中。36氪汽車在10月14日曾報道,特斯拉中國正推進兩個新車項目,內部代號為E41、D50,分別為現款Model Y、Model 3的減配版。另有報道稱,按照北美車型的降價比例測算,國產“平價”Model 3的售價大概在20萬元,而國產“平價”Model Y的售價則會降至23.5萬元左右。
這樣一來,“減配版”特斯拉車型將落在純電動車20萬~25萬元的競爭區間,而這個區間早已國產廠商云集,特斯拉的向下爭奪客戶的能力究竟幾何,還要打一個問號。
不管是當下還是未來,確定的好消息都太少,不穩定因素太多。這樣看來,在財報會議中盡量淡化中國市場問題也許是明智的。
談到特斯拉的未來,這次財報發布后還有一個點恐怕是馬斯克想繞也繞不開的,那就是“萬億薪酬”之爭。
9 月 5 日,特斯拉正式公布了針對馬斯克的“CEO 績效獎勵”計劃。根據該方案,若所有目標達成,馬斯克持有的特斯拉股份比例將升至 25%,其薪酬總額將以特斯拉股票形式達到9000億美元以上。

ISS與Glass Lewis兩大機構聯合建議否決方案,認為其條款存在“嚴重股權稀釋風險”(可能導致特斯拉流通股增加超10%)。2018年類似反對雖失敗,但本次股東投票前特斯拉已發起社交媒體反擊。
由工會與企業監督組織組成的聯盟上線“奪回特斯拉”網站,呼吁投資者在11月6日股東大會上反對該薪酬方案。
面對反對聲,馬斯克也進行了反擊,不僅多次在X上表態,還投放了特斯拉廣告,但有的廣告并未宣傳特斯拉產品,而是進行拉票、呼吁通過薪酬方案,稱“特斯拉的未來掌握在你手中”。
在這次的財報電話會議接近尾聲時,“萬億薪酬”之爭果然被問及,戲劇性的一幕也隨之上演。在CFO塔尼亞發言的時候,馬斯克打斷并言辭激烈地表示:“我實在不敢相信自己在這里組建了一支機器人大軍,然后因為ISS和Glass Lewis的愚蠢建議而被趕下臺,他們根本就不懂。我的意思是,那些家伙簡直就是企業恐怖分子。”
在發言的末尾,馬斯克又說了一次ISS和Glass Lewis是企業恐怖分子。
就這樣,這場電話會議以馬斯克那句“特斯拉處于關鍵轉折點”開場,以馬斯克對“萬億薪酬”之爭的強烈反擊收尾,其間討論了很多東西,又好像什么都沒討論。
人們依然不知道FSD、Robotaxi和擎天柱人形機器人更詳細的時間表,特斯拉的股價誠實地反饋出了市場的情緒——這次的餅,實在不怎么樣。
??參考資料:
1、36氪汽車:《特斯拉中國籌備「簡化版」車型,預計2026年投產|36氪獨家》
2、中國經營報:《特斯拉駛入十字路口》
3、:《特斯拉,大消息!股價震蕩,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市場份額縮水》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