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訊(記者 代紫庭)持續三個月的良品鋪子(603719.SH)控制權爭奪戰迎來關鍵節點。10月16日,公司公告稱,控股股東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寧波漢意)及其一致行動人向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江國貿)轉讓公司控制權的交易,因協議約定的生效條件未能全部達成,已于10月15日終止。
這意味著武漢市國資委入主良品鋪子的計劃宣告落空,公司控制權仍將保留在以楊紅春為代表的創始團隊手中。
根據良品鋪子7月18日披露的《股份轉讓協議》,寧波漢意及良品投資擬向長江國貿合計轉讓公司21%的股份,轉讓價格為每股12.42元,交易總對價約10.46億元。若交易完成,長江國貿將成為公司新任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武漢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然而,公司在10月16日的公告中確認,截至《股份轉讓協議》約定的最終截止日,協議約定的生效條件未能全部成就,該協議自動終止。
公司強調,此次終止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控股股東仍為寧波漢意,實際控制人仍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和潘繼紅。
對于股份出售終止一事,良品鋪子方面向時代財經回應稱,公司當前的核心工作是聚焦主業、做好經營。
此前良品鋪子因一女二嫁引發的法律糾紛或是此次交易收購的影響因素之一。
今年7月,廣州輕工工貿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輕工)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其對寧波漢意持有的部分良品鋪子股份享有優先購買權,并申請凍結了相關股份,凍結股數約7976萬股,占總股本約19.89%。該訴訟的標的金額高達10.23億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信息顯示,此次股權交易已于9月進入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的初步受理階段。然而,正如相關法律專業人士此前向記者所指出的,反壟斷審查雖是交易完成前的法定前置程序,但其通過并不能保證交易最終落地,一旦涉案股份被司法凍結,可能阻礙股份交割,從而影響交易完成。
盡管良品鋪子方面多次表示,控股股東正積極尋求與廣州輕工達成和解,但在協議最終截止日前,公司尚未明確回應關于股權糾紛的相關進展。
在控股權博弈的同時,良品鋪子的經營業績正面臨嚴峻考驗。
根據公司2025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8.29億元,同比下滑27.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9355.31萬元,這是其自2020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半年度虧損。
對于業績下滑,公司在財報中解釋,主要原因包括產品結構調整及部分產品降價導致毛利空間收窄,主動關閉低效門店導致銷售規模下降,以及線上渠道流量費用持續高企等。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門店總數為2445家,較年初凈減少259家。
業內普遍認為,當前休閑零食行業競爭格局生變,消費者愈發注重性價比,以零食很忙為代表的量販折扣渠道快速擴張,對良品鋪子原有的高端定位與定價策略構成了直接沖擊。
此外,公司在8月底還因在電商平臺誤用AI生成的花生長在樹上宣傳圖而陷入輿論風波。
如今,控制權之爭暫告一段,如何重新贏得市場與資本的信心,將是良品鋪子創始團隊收回控制權后必須直面的核心命題。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