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與OpenAI的深度合作,是一場高風險與高回報并存的豪賭。
周一華爾街見聞撰文,市場傳出博通將為OpenAI開發大量芯片及計算系統的消息,推動其股價周一飆升近10%。這項協議是OpenAI與包括英偉達、AMD在內的全球頂級AI芯片供應商達成的一系列采購計劃中的一部分。
據報道,OpenAI計劃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數十萬顆芯片填充數據中心,其總耗電量將達到26吉瓦,這一數字足以讓紐約市夏季的峰值用電需求相形見絀。然而,這僅僅是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向員工透露的未來八年建設計劃的十分之一。
然而,關鍵問題在于,OpenAI將如何為此買單尚不明朗。這家AI領域的明星初創公司今年的預計收入約為130億美元,雖已相當可觀,但遠不足以支撐Altman所描繪的龐大支出。該公司已告知投資者,預計到2029年才能實現盈利。
對博通而言,這意味著它將大量資源押注于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客戶。
豪賭背后的潛在回報與風險
對于博通而言,與OpenAI的合作描繪了巨大的商業前景,但也伴隨著對等的風險。
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Stacy Rasgon周一估計,該交易有望在未來三到四年內為博通帶來“遠超100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
OpenAI的敘事邏輯是,人工智能將實現指數級增長,如今因畏懼風險而猶豫不決的競爭者,未來終將被淘汰。Altman已討論通過新的融資工具為其雄心提供資金,而這日益依賴于大規模的債務。
但對博通來說,這本質上是對一個高風險客戶的巨大押注。外界有理由懷疑,Altman的宏偉目標最終能否實現。如果OpenAI的增長未能達到預期,博通將面臨直接沖擊。
相較于英偉達或AMD,博通在這場賭局中的投入甚至更大,因為其合作的定制化性質決定了更高的成本。更關鍵的是,一旦OpenAI的業務陷入困境,這些專門為其開發的系統將很難轉移給其他客戶使用。
博通首席執行官Hock Tan在近期與分析師Stacy Rasgon的討論中坦言,雖然開發大型AI系統將提振公司盈利,但也會稀釋其毛利率,盡管他并未透露具體幅度。
從這個意義上說,博通對 OpenAI 的押注甚至比英偉達或 AMD 更大。
競爭加劇與估值難題
盡管與OpenAI的合作看似風光,但博通在其定制芯片業務領域正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其高企的估值也令部分市場人士感到困惑。
英偉達和AMD仍在積極爭奪OpenAI的訂單,這可能引發價格戰,從而進一步擠壓博通的利潤空間。
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是,博通定制芯片業務的核心客戶谷歌,已經開始與中國臺灣的聯發科合作開發定制AI芯片。
博通的股價目前約為其明年預期收益的40倍。在一定程度上,這得益于CEO Hock Tan在提升效率和榨取利潤方面的卓越往績,他將博通打造成一個盈利持續增長、整體毛利率超過70%的綜合性企業。
但難以解釋的是,今年大部分時間里,博通的遠期市盈率一直高于英偉達。后者是AI芯片領域遙遙領先的市場領導者,并擁有更廣泛的客戶基礎。
分析認為,與OpenAI的綁定或許能為博通未來數年的銷售增長奠定基礎,但考慮到OpenAI的宏大愿景仍缺乏清晰的財務模型支撐,投資者不應將其視為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