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報道
編輯:定慧
AI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進入現實政治舞臺:阿爾巴尼亞成為全球首個任命「AI部長」的國家,虛擬系統Diella將全面負責公共采購項目,以對抗長期困擾該國的腐敗問題。
起猛了,AI成功當上了一個國家的「部長」!
阿爾巴尼亞,一個位于歐洲東南部的國家。
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全球首個擁有「AI部長」的國家。
阿爾巴尼亞總理Edi Rama上周四宣布,這個AI部長,她的名字叫Diella。
Diella在阿爾巴尼亞語中意為「陽光」,她將負責所有的公共采購項目。
![]()
這個名為Diella的AI虛擬系統,沒有肉體,只有代碼,卻將掌管公共合同招標這一腐敗頻發的關鍵環節。
總理EdiRama將她視為政府透明化改革的一塊試金石,希望借助她實現「公共招標100%無腐敗」的目標。
阿爾巴尼亞任命全球首位人工智能部長
今年夏天,EdiRama曾設想,國家未來可能會有一位數字化部長,甚至是一位AI總理,但幾乎沒人料到這一天會來得如此之快。
周四,在首都地拉那舉行的社會黨大會上,Rama在宣布哪些部長將被撤換、哪些將繼續留任的同時,還介紹了Diella——政府中唯一一位非人類成員。
「Diella是第一位并非實體存在,而是由人工智能虛擬創建的成員,」他在大會上介紹。
EdiRama指出,未來招標相關的決策將「移出各部委」,交由Diella這位「公共采購的全權管理者」負責。
他表示,這一過程將「循序漸進」,但目標是讓阿爾巴尼亞成為一個公共招標「100%廉潔」的國家,并且「通過招標程序的每一筆公共資金都100%公開透明」。
「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Diella的職責所在,」他強調。
Diella早已為阿爾巴尼亞民眾所熟知,她是該國「電子阿爾巴尼亞」(e-Albania)平臺的幕后技術支持,該平臺讓公民能以數字方式獲取幾乎所有政府服務。
她甚至擁有一個虛擬形象——一位身著阿爾巴尼亞傳統服飾的年輕女性。
![]()
Diella將負責評估招標,并有權「從世界各地聘請英才」,同時打破「行政管理中的偏見與僵化壁壘」。
長期以來,腐敗問題一直困擾著阿爾巴尼亞,尤其是在公共行政和公共采購領域。
阿爾巴尼亞為什么選擇AI當部長?
簡單介紹下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
阿爾巴尼亞歷史悠久,現為議會制共和國(parliamentary republic),設有總統、總理與議會,官方語言是阿爾巴尼亞語。
地拉那(Tirana)是阿爾巴尼亞的首都,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與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阿爾巴尼亞屬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市場經濟正在不斷改革與發展。
服務業在經濟中占比很高,旅游業、交通、行政與公共服務等是主要增長點。
農業與工業也有基礎,但比重較小。
· 根深蒂固的腐敗問題
公共招標在阿爾巴尼亞長期以來是腐敗丑聞的核心區域之一。
政府合同、工程招投標等常常被指通過拉關系、行賄、中飽私囊。
這種腐敗不僅削弱公共服務質量,也損害政府公信力,也成為國際(尤其是歐盟)批評與外部壓力的重點。
阿爾巴尼亞希望在加入歐盟的進程中滿足反腐和法治的標準。
· 推動透明度與高效率的承諾
AI的一個賣點在于「客觀、公正」,至少在理論上,它不會因為人情、賄賂、恐嚇或利益沖突來偏袒某方。
政府借這個屬性來承諾讓公共招標程序「100%公開透明」。
AI系統還能處理大量數據、自動化流程,比人力慢的審批、人工審核或人為干預的成本要低、錯誤率要少,從而減少官僚主義與人為拖延。
· 數字政府
Diella最初就是作為電子政務平臺e-Albania上的虛擬助理(virtual assistant)設計,用來幫助公民在線獲取政府服務與文檔。
政府已有數字化基礎,政府希望借數字工具重塑公共服務—讓政府服務更加方便、快速、可追溯。
AI擔任負責人可以被視為這種數字化信號的極致體現。
尼泊爾借助ChatGPT挑選新領袖
與此同時,在山脈環繞、廟宇鐘聲之間的尼泊爾,另一種「虛擬權力」的雛形正在出現,但形式完全不同。
![]()
新華社此前報道,尼泊爾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蘇希拉·卡爾12日晚在總統府宣誓就任尼臨時政府總理,成為尼泊爾首位女總理。
尼泊爾總統鮑德爾當晚任命卡爾基為臨時政府總理,隨后主持就職儀式。
根據就職儀式上宣讀的任命書,卡爾基負責所有政府部門事務,臨時政府負責在6個月內組織大選。
尼泊爾總統府隨后發表聲明說,鮑德爾根據卡爾基建議,宣布聯邦議會眾議院自當晚11時解散,并計劃于2026年3月5日舉行大選。
最令人震驚的是,蘇希拉·卡爾是由ChatGPT選出來的!
據外媒報道,年輕人們盡顯「Z世代」本色,向科技求助,并咨詢了ChatGPT,誰來領導這個國家?
在一個網絡論壇上,ChatGPT應尼泊爾年輕人的要求,提供了一份潛在候選人名單。
名單上的人物包括:
在牛津大學獲得理學碩士學位的工程師薩加爾·達卡爾(Sagar Dhakal);
政治家、前教育部長蘇瑪娜·什雷斯塔(Sumana Shrestha);
說唱歌手出身的現任加德滿都巿長巴連德拉·沙阿(Balendra Shah);
以及尼泊爾前首席大法官蘇希拉·卡爾(Sushila Karki)。
隨后,該論壇的成員們讓ChatGPT就不同臨時領導人選的優缺點展開辯論。
「如果由我來選,我會傾向于蘇希拉·卡爾,」ChatGPT在回應一位用戶的提問時表示。
「因為她似乎最有可能贏得不同群體的信任,能夠幫助監督改革并指引通往公平選舉的道路。
卡爾基現年73歲,曾擔任尼泊爾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她也是尼泊爾歷史上第一位女首席大法官。
![]()
兩條新聞,就像兩條不同的世界線交錯。
一個是政府主動賦予AI正式的權力——將公共資源的分配權交給了算法與虛擬人物;
另一條是用AI來投票選人,用網絡連結出的力量替代了議會的大廳與制度的流程。
如果將這兩件事情連起來看,確實有點「魔幻現實主義」。
這些新現實帶來令人既興奮又不安的思考:
當AI成為「部長」,它的責任、偏見、操縱可能性、法律地位如何界定?
科技是工具,還是權力的載體?未來社會里,誰控制算法、誰監督算法、誰承擔后果?
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資料:
https://www.politico.eu/article/albania-apppoints-worlds-first-virtual-minister-edi-rama-diella/
https://www.thetimes.com/world/asia/article/nepal-protests-government-prime-minister-wh9v78fxl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