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開幕主論壇上,源碼資本投資合伙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張宏江圍繞大語言模型技術演進與AI產業經濟變革發表深度見解。他提出,盡管傳統預訓練模型的規模增長效應出現邊際遞減,但以推理能力為核心的"推理規模定律"正在開辟新的技術發展路徑,這一突破將推動智能體經濟進入全新階段。
張宏江詳細闡釋了技術迭代的雙重動力:一方面,上下文處理、長時記憶等高級認知功能對算力的需求持續攀升,促使模型規模向新維度擴展;另一方面,大模型單位token成本三年間下降超80%的"通縮效應",反而通過降低使用門檻強化了規模擴張的必然性。這種技術-成本的雙向驅動,正在重構AI產業的基礎架構。
在產業落地層面,AI驅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呈現指數級增長。張宏江列舉的數據顯示,OpenAI的Stargate項目與馬斯克主導的Colossus集群,單項目GPU部署量均突破百萬片,其能耗相當于北京市年用電量的12.5%。據預測,2025年全球科技巨頭AI資本支出將突破3000億美元,帶動從芯片制造到電力供應的全產業鏈升級。這種規模化建設不僅催生新型數據中心生態,更通過電力需求重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對于智能體經濟的未來圖景,張宏江描繪了"智能體群"的交互范式。在這個由海量智能體構成的生態中,機器實體將通過任務分解、數據共享、跨域協作形成有機系統。人類與智能體的協同將催生"超級個體+智能體矩陣"的新型組織形態,企業核心競爭力將轉向模型優化能力與算力資源儲備。這種變革正在重塑商業流程,從客戶服務到戰略決策,智能體群將滲透至經濟活動的每個環節。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