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消息,美國大模型企業Anthropic本月5日在官網公布“更新對不受支持地區的銷售限制”,宣布立即停止向多數股權由中國資本持有的集團及其子公司提供AI服務。
Anthropic旗下的Claude大模型及AI編碼工具Claude code受到不少開發者的喜歡和采用。隨著Anthropic的“銷售限制”,意味著中國企業用不了Claude code等了。
今天,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了最新的《中國市場代碼生成產品評估,1H25》報告,對中國市場的AI編碼工具進行了比較評估。測試了當前市場上的10種主流的AI代碼生成產品,包括阿里云通義靈碼、百度文心快碼、DeepSeek R1、商湯科技Raccoon、騰訊云CodeBuddy、微軟Github Copilot、亞信科技圖靈程序員、亞馬遜云科技Q Developer、智譜CodeGeeX、字節跳動Trae。
從C++實測、Java實測評分來看,通義靈碼、文心快碼、DeepSeek R1均居前三。


該報告認為,中國AI代碼生成市場在2025年迎來應用爆發期,開發者覆蓋率迅速提升,主流廠商產品能力差距正在縮小。不過,中國使用AI編程助手的開發者僅有30%,與美國市場91%的覆蓋率相比存在明顯差距,但同時也預示著巨大增長潛力。
調研結果顯示,使用AI編碼助手的開發人員平均生產力提高35%,超過20%的受訪者表示生產效率提升超過50%。產品功能已從單純的代碼生成擴展到單元測試生成、代碼版本自動升級以及自定義企業編碼規范等工程化支持。
同時,IDC認為,AI代碼生成市場正呈現三大發展趨勢:首先,主流廠商營收雖尚未突破億級,但隨著大模型應用需求增長和市場投入加大,2025年市場規模將顯著提升;其次,各廠商開始重點爭奪“生態入口”,通過推出插件版和獨立IDE工具拓展用戶群體;第三,盡管應用已覆蓋金融、互聯網、汽車等多行業,但企業客單價和代碼采購率仍處于較低水平,需進一步提升debug、代碼評審和多模態編程能力。(宜月)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