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盛大開幕。作為此次盛會的特設論壇活動之一,"AI智啟新局:從技術革命到商業應用"專場活動7月27日舉行,聚焦AI技術向規模化商業落地的戰略躍遷。
此次活動以《以技載道 場景拓界》為主題,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主辦,財聯社、、《科創板日報》承辦。會上,云天勵飛、廣域銘島、并行科技、國投證券、輕松健康集團、出門問問等公司的企業代表及中國人工智能領軍科學家劉志毅與會,就AI商業應用及場景拓展展開思想碰撞。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大模型作為核心驅動力,正重塑產業格局,從技術突破邁向商業深耕。本次活動匯聚行業精英,共探大模型攻堅落地之路,意義重大。
從芯片、工業軟件到算力服務AI浪潮重構產業格局
在主題演講環節,云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以《聚力推理,智啟新局——云天勵飛以"芯"聚力,推動AI新時代》為題,分享了前沿洞察。
![]()
云天勵飛陳寧
陳寧表示,今天人類正處于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門口。"如果我們認為2030年有可能實現AGI,那么最后一個關鍵的節點就是AI大算力芯片。如果中國有可能在5年之內在AI大算力芯片上實現突破,就有可能在2030年再次引領全球的科技和文明的發展,搶先進入AGI、搶先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
在陳寧看來,大算力的AI芯片成為不僅是未來五年——甚至是未來幾十年中國在全球的科技經濟地位的核心關鍵要素。過去13年的時間,AI行業更多依托GPGPU推動各類的模型和AI算法發展。但到了2025年,在DeepSeek等開源模型對AI行業催化下,行業迎來關鍵轉折點,開始由AI訓練的階段,進入到以AI訓練和AI應用并舉的時代,而AI推理及其底層的AI推理芯片將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電動機。
未來已有兩個趨勢已經明確。陳寧表示,其一是,在未來5年的時間AI會重新定義人類所有的電子產品,從可穿戴設備、智能手機到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的eVTOL,都會變成人類各類場景的超級個人助手,并以自然語言方式交互。其二是,在所有的電子產品都變成我們的超級助手、外置大腦的過程中,會建設、存在一張無處不在的AI推理算力的網絡,形同今天的電網跟無線通信網絡一樣,支撐所有AI賦能各類場景。
云天勵飛是"A股AI推理芯片第一股",其核心技術團隊2014年歸國,公司于2023年登陸科創板。
據陳寧介紹,經過11年的發展時間,云天勵飛打造了一條基于應用生產數據、數據訓練算法、算法定義芯片、芯片規模化推動應用的數據飛輪,不僅研發和商用了五代以NPU為核心的神經網絡處理器,并實現對各類智能終端和邊緣計算賦能,在各個行業交通、教育、智慧城市、商業等應用領域大規模落地。未來將通過國產AI推理芯片的技術創新和應用落地,助力中國在2030年搶先實現科技領跑。
廣域銘島首席戰略運營官姜鴻亮,帶來《工業智造新紀元:從效率驅動到價值創造的范式躍遷》的主題演講,深入剖析了工業智造新趨勢。
![]()
廣域銘島姜鴻亮
姜鴻亮表示,過去幾十年在工業制造領域,軟件經歷了四次明顯的躍遷,無論是最早ERP,還是過去十年以工業互聯網為主導的5G和IOT,許多技術變革引領了全新的時代。
"2025年從我們自身以及客戶需求都能夠非常明顯地看到,包括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技術應用,正在真正地開啟全新時代,企業將基于從數字原生到AI原生的轉變,實現全新的生產力重構和價值重構。"姜鴻亮如是稱。
相較于C端天生就是原生的數字化,B端——尤其是制造領域實現數據決策,過去被認為非常困難。但在AI大模型出現后,以往看來繁雜、需要大量時間處理的沉積十幾年數據,其梳理、整合迎來全新機會。姜鴻亮表示,今天進入到新的AI時代后,企業智能決策有了真正的可能。
姜鴻亮認為,在AI激發以后,數據、知識、算力都有可能成為全新的生產要素,新的生產要素必然會為企業帶來全方位的效率提升,包括技術創新、產品設計、生產制造、服務能力等環節,都會帶來全新的重構和升級。
姜鴻亮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面向未來,從今天到2030年,如何實現真正向AI原生跨越,有三步需要走。第一,要有深刻的工業知識機理沉淀和know-how沉淀;第二,要有大量海量標準數據,同時也要有能力去構建面向細分行業場景、高質量且精準的數據集;第三,在AI應用和模型使用方面,工業領域的大模型和工業垂類模型要可以高度解耦,實現可復用、相互銜接,即像壘積木方式真正實現分層和協同。
并行科技董事長陳健圍繞《基于用戶視角的算力服務及算網服務》,在此次論壇中分享了他對算力支持AI應用拓展的深入見解。
![]()
并行科技陳健
陳健表示,有算力不代表能賣出去,市場當中算力錯配成為目前一大現狀。并行科技專注的算力服務與算力租賃有明顯區別,算力租賃所有工作都是由用戶側完成,算力服務只需要關注在自己的業務需求,而不需要關心算力本身。隨時間推移,算網服務可以保證用戶需要算力的時候,不用考慮算力具體在哪兒,"按需使用算力"是并行科技長期堅持的核心目標。
據介紹,并行科技的客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生成式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業、有工程計算需求的新能源車企和航空航天領域客戶,以及國內頂級科研機構和高校。其中科研教育等國內中小用戶市場,并行科技市場份額超過20%。
陳健表示,國內大模型公司現在已經形成了"千卡跑三個月"的共同需求,并且會不定期提出這樣的需求。這一需求是根據任務確定需要算力服務的邊界條件,對算卡不一定有要求,只要能跑起來就可以,但是總顯存、總帶寬、總的存儲空間要夠。并行科技可通過算網模式,將算卡的利用率盡可能接近100%。"真有卡、真空閑、真可用、真好用,進而才能實現真降本。"
以技載道AI走向規模化落地
本次活動中的圓桌環節以"AI破局:如何跨越技術到應用的鴻溝"為主題,云天勵飛、廣域銘島、并行科技、國投證券、輕松健康集團、出門問問等公司的企業代表及中國人工智能領軍科學家劉志毅進行了精彩觀點分享,由國投證券電子首席分析師馬良主持。
![]()
廣域銘島AI解決方案負責人張興表示,廣域銘島主要面向工業企業提供工業軟件與AI相關服務,當前工業領域因DeepSeek的火爆,正積極探索AI落地以賦能工業。未來,AI在工業領域更大的潛力在于推理與規劃,助力企業在流程環節實現智能決策。
中國人工智能領軍科學家劉志毅從產學研結合的方向表達了AI發展的兩個顯著變化:一是進入 "智能體時代",技術層面從基礎模型階段轉向后訓練和強化學習,圍繞制造業、金融業等領域的業務環節和產品創新展開。二是對行業的理解方式發生改變,"過去我們更關注能源利用效率、效能,現在則聚焦于信息服務、用戶界面及評估Agent交付服務的方式。"
出門問問首席品牌官高佳認為,AI不僅是其技術底層,更是貫穿技術、產品、商業化全鏈路的DNA。出門問問當前并非僅將AI作為生產力工具融入產品功能,而是人機交互流動的價值體系。這是"從人機交互,走向人機共生"的過程,把AI作為"新物種"和"生命體",重構整個產品范式,甚至是人類生產范式。
云天勵飛副總裁鄭文先表示,當前人工智能已進入"推理時代":隨著大模型技術迭代,其落地及調用成本不斷降低,大模型正從專家工具轉變為平民化基礎設施;算力結構從以訓練為主逐步轉向訓練與推理相結合,AI原生硬件爆發式增長。
輕松健康集團執行副總裁馬孝武表示,為加速AI在健康保障場景的規模落地,該集團已自主研發AIcare技術引擎,并基于旗下Dr.GPT健康大模型深入融合大語言模型與醫學知識體系,升級健康與保險生態。從售前智能溝通、推薦匹配,至理賠自動審核、智能健康管理。在其智能問診、慢病管理、心理指導及醫療知識培訓等多個場景中,均可依托Dr.GPT大模型。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