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
6月30日,meta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通過內部備忘錄正式宣布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更引人注目的是,這支由11位頂尖AI專家組成的核心團隊中,有8位是中國留學生,堪稱全球AI研發領域的“中國學霸天團”。
近期,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宣稱:“全球50%的AI研究人員來自中國……美國的每一家AI實驗室無一例外都有許多優秀的中國研究人員。”
如今,中國人才正在全球AI領域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

本期《對話》節目邀請到了今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的“35歲科技創新35人”上榜者,他們分別是:
趙行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星海圖首席科學家
戴國浩 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無問芯穹聯合創始人
鐘翰森 上海奇算光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青年科學家
他們在現場不僅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更是揭開了青年科學家的日常與內心。
硬核展示

鐘翰森 上海奇算光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青年科學家
光子芯片
鐘翰森在現場展示前期的測試樣片并解釋優勢:“光子芯片最大的優勢,其實就是它超高的速度與超低的能耗,這兩點本身也是當下整個人工智能的算力時代非常需求的兩大特點。它是40納米或者更高的一個制程,相當于是成熟制程,可以達到當下GPU最先進的算力水平。這可能也是中國的整個芯片行業一個新的換道超車的途徑。”

戴國浩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無問芯穹聯合創始人
算力革命
“我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和電路的交叉,通過這樣一種交叉的方式,讓算力的成本降到足夠低。”戴國浩在現場用兩臺電腦PK解高考數學題,搭載其技術的電腦速度明顯快很多。他解釋其深遠意義:“3倍的時間差,40%的功耗和40%的內存。讓一度電生產的智能成本下降,未來讓大家都用得起人工智能,這才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趙行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星海圖首席科學家
具身智能
趙行在現場展示機器人給主持人遞水。趙行闡述設計理念:“從作業角度,我們覺得輪式更有優勢。輪式機器人在平坦的地面上的移動能力、移動速度以及安全性都會高于足式機器人。我們要打造的機器人不僅要能動,它更需要去理解環境,知道自己該解決什么樣的任務,給出合理的規劃。我們未來的目標是:打通從機器人的供應鏈、硬件整機、數據采集、模型訓練,最后到應用的整個鏈條。”
“我們不算天賦型選手”
當被主持人陳偉鴻問及“你們覺得自己是天賦型選手的請舉手”時,現場竟無一人舉手。
保送清華的戴國浩坦誠分享經歷:“我們宿舍當時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競賽第一名。我宿舍斜對面的那張床住了當年全球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獲得者。” 在他看來,身邊總有更優秀的人。
初中自學微積分的趙行直言:“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有天賦還特別努力的人。例如我讀書時候的偶像是陶哲軒教授,7歲學微積分,24歲就當上了正教授,比我們有天賦得多。所以我們很難自稱自己是最有天賦。”
通過物理競賽去中科大的鐘翰森則認為:“天賦和努力肯定在這其中或多或少要有一些,但是在我看來更多的還是因為一些機遇,選擇一個合適的方向,持續在這個方向做出一些突破。”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