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現在買車,沒點“中國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
你看,吉利星瑞、星越L要加新車型了,3月20號上市,名字都帶著東方韻味——什么“東方曜·今朝版”、“驚鴻版+”,聽著就挺講究。
這背后啊,其實有點意思。

咱們中國人買車,過去講究個皮實耐用,現在呢?
配置、設計,一樣都不能少。
尤其這設計,得有點文化味兒。
你想啊,同樣是中控大屏,人家星瑞給你整個14.6英寸的懸浮式,再配上個車載香氛、燕飛利仕音響,這感覺,一下子就上去了。
當然,光有面子還不行,里子也得跟上。
這次星瑞加新,動力還是2.0T高功率發動機+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這算是老搭檔了,穩定可靠。
星越L呢,直接給你配上25.6英寸的AR-HUD,再加上L2級智能駕駛輔助,科技感拉滿。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高大上”的配置,真的都是消費者需要的嗎?
還是只是車企為了提升溢價,硬塞給你的?

有人可能會說,當然需要啊!
現在開車,誰還不用個智能駕駛輔助?
減輕駕駛疲勞,提高安全性,多好啊!
這話沒錯,但問題是,這L2級智能駕駛輔助,真有那么神嗎?
要知道,L2級只是輔助駕駛,駕駛員才是真正的負責人。
但很多人呢,用了幾次輔助駕駛,就覺得可以放飛自我了,該玩手機玩手機,該發呆發呆,結果呢?
事故頻發。
僅從事故數量上來看,智能駕駛輔助帶來的安全提升可能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這就像給你一把瑞士軍刀,你用它來切菜、開瓶蓋,當然方便,但你要是用它來砍樹,那可就危險了。

當然,也不能全盤否定智能駕駛輔助。
它確實能減輕駕駛員的負擔,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有效緩解疲勞。
但關鍵在于,駕駛員要清楚它的局限性,保持警惕,不能過度依賴。
再說說這“中國風”設計。
這幾年,自主品牌在設計上確實下了不少功夫,擺脫了過去“山寨”的帽子,有了自己的特色。
但有些設計,是不是有點用力過猛了?
比如這內飾配色,什么“韶華杏”、“明茶棕”,聽著是挺好聽,但實際效果呢?
有人覺得高級,有人覺得老氣。
審美這東西,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

而且,過度追求“中國風”,會不會反而限制了設計的多樣性?
難道所有的車,都得是這種風格嗎?
這就像做菜,偶爾來點中國風,那是點睛之筆,但頓頓都吃,怕是也受不了。
所以說,車企在追求差異化競爭的時候,還是要多想想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配置要實用,設計要合理,別光顧著堆砌概念,忽略了用戶體驗。
最后,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么現在的車,都得有點“中國風”?
這背后,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提升,是自主品牌實力的增強,也是消費者審美觀念的轉變。
但更重要的是,車企要真正理解“中國風”的內涵,把它融入到產品設計、技術研發和服務體驗中,而不是簡單地貼個標簽,喊個口號。
畢竟,真正能打動消費者的,永遠是產品本身的品質和價值。
就像這星瑞和星越L,加新上市,能不能真正贏得市場,還得看最終的表現。
xbwz.bullcowpoo.com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