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化身現代科技的制高點,智能電動汽車領域不斷涌現新名詞和新概念,讓人在應接不暇之余,只能像長安汽車老總朱華榮那樣感慨“學不完,真的學不完!”
前段時間,蔚來發布了ET9,華為預發布了尊界S800,均聲稱采用了高等級自動駕駛原生架構。
小伙伴們一臉懵逼,高等級自動駕駛指的是系統能力達到L3及以上,原生架構到底是幾個意思?
01
排座座,分果果,萬事萬物都講究一個高低錯落。
在自動駕駛性能的三大衡量指標里,安全永遠是比舒適和高效更為重要的那一個。
安全是讓用戶突破心理防線,放心地把駕駛權上交給自動駕駛系統上必要條件,相比之下,舒適和高效算得上是錦上添花。

在智駕安全方面,華為表示智駕不是炫技,安全才是真諦,安全是最大的豪華。
智駕科技表示,安全不僅是最大的豪華,還是更虔誠的信仰。
Momenta表示安全是Momenta智駕解決方案的首要目標。
百度表示,安全是規模化部署自動駕駛的第一要素。
且不管各家智駕系統的安全性到底做得如何,有一個算一個,大家都會把安全作為一個營銷概念大肆傳播。

事實上,操作著兩三噸重的鋼鐵巨獸,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而且,智駕安全要求也會隨著自動駕駛等級水漲船高。
背后的原因倒也不復雜,L3級自動駕駛的容錯率在0.1%~1%之間,但到了L4級自動駕駛,容錯率就下降了整整三個數量級!

安全冗余是應對高等級自動駕駛極為嚴苛的容錯率的重要手段。
搭載L2++智駕系統的部分車型已經動用了安全冗余的手段,比如理想汽車的AD Max和AD Pro車型在智駕系統上的差距不僅僅體現在激光雷達、攝像頭像素和自動駕駛計算平臺上,Max車型還配備了轉向、制動和供電冗余。

面向L3級以上自動駕駛等級的蔚來ET9更是在安全冗余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開創了全車七重安全冗余-驅動冗余、制動冗余、轉向冗余、感知冗余、計算冗余、通信冗余、配電冗余。

看著滿滿當當的多重冗余,天空飄來三個字:得加錢!
蔚來ET9定價接近80萬,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為這些安全冗余機制買單。
華為的尊界S800雖然猶抱琵琶半遮面,既然號稱L3級自動駕駛原生架構。
這些安全冗余機制肯定必須實現。
02
人生大部分時間平平淡淡,過得毫無波瀾,但總有那么一些時刻,你必須沉著冷靜觀察,精準迅速應對。
自動駕駛系統也一樣,大部分時間里應對的都是平淡無奇的普通場景,但總會有一些時刻,自動駕駛系統必須眼到即手到,以極為出色的實時性迅速響應,才能于電光火石之間挽救駕駛者的命運。
這就要求高等級自動駕駛車輛必須采用基于超大算力中央計算平臺+千兆以太網環網通信+融合智駕域、座艙域、底盤域的整車操作系統實現的中央集中式架構,才能保證車輛自動駕駛從感知到執行的極低延遲。

大家不要把中央集中式架構看得過于神秘,電子電氣架構從分布式到域集中式再到中央集中式的迭代式演進已經持續了十幾年。
而且,芯片、操作系統、通信技術的不斷演進會自然而然地一步一步催熟中央集中式架構。

以芯片為例,萬丈高樓平地起,芯片是智能系統的根基。
基于超大算力芯片實現的中央計算平臺是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的底座。
小鵬汽車之所以只敢聲稱2025年實現“類L3”級自動駕駛體驗,主要原因在于英偉達雷神芯片難產,小鵬的圖靈芯片暫時也無法上線。
在原有的Orin+高通驍龍8295這些硬件平臺上達不到L3級自動駕駛的高實時性要求,蔚來ET9搭載了2顆神璣NX9031+1顆高通驍龍8295P。
既然一顆神璣頂4顆Orin X,兩顆能頂8顆,在芯片算力上足以滿足L3級自動駕駛的需求。

華為大概率會在尊界S800上面上馬新一代智能駕駛芯片,這個判斷并非空穴來風。首先,華為的智駕芯片確實應該升級了,其次,沒有大算力的芯片,怎么實現L3智能駕駛架構?

至于理想汽車立志2025年在原有的計算平臺上實現L3級自動駕駛,或許是因為英偉達雷神為了理想汽車提前量產了吧!
03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
前幾年,在燃油車和電動車還處于極限拉扯的那段時期一直有一個爭論,燃油車能不能實現自動駕駛?
網上曾經針對這個問題吵得鑼鼓喧天,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主要原因在于沒有界定自動駕駛的等級。

正確的答案是,燃油車可以實現L3級以下的自動駕駛,對更高等級無能為力。
因為,在自動駕駛系統執行零部件中的驅動單元上,發動機的響應速度實在太慢了,只有電機那種毫秒級響應才能精準地執行自動駕駛的意圖。

如果說從發動機切換到電機實現了驅動的線控化,那么,遵循同樣的邏輯,為了實現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車輛同樣需要在轉向和制動上完成線控化。

線控化的第一目標是提高反應速度。對于汽車這么一個高速移動的物體來說,在12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下,0.1秒的延遲就會多行駛出3.33米的距離。
據有關報道,當汽車底盤線控化后,線控制動、線控轉向會使得駕駛動作的反應速度比傳統液壓或機械連接方式快0.35秒左右,按照同樣的時速進行計算,對應的行駛距離超過10米,這當然是一個不能忽略的數字!

除了響應更快速,線控底盤的執行也更精準。
高精度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用來傳遞駕駛員或自動駕駛系統操作指令和車輛狀態信息的信號形式由傳統機械或液壓變為數字信號。
從精度和抗干擾能力上,數字電信號優于模擬電信號,而模擬電信號本身又優于機械或液壓信號。
其次,在駕駛動作的執行上,線控部件精度更高,響應速度更快,能夠更準確地執行底盤域控制器或中央計算平臺發出的控制指令。
線控技術響應快,執行精度高,使其成為高等級智能駕駛原生架構的又一個必備要素!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高等級自動駕駛原生架構中大概率還有激光雷達的位置。
理想汽車掌門人李想最近就曾經表示,不加激光雷達無法保證高速黑暗場景下的行車安全,或許三頭六臂的馬斯克來了中國也得上激光雷達吧!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