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動汽車(EV)與內燃機汽車在安全性能方面的對比,澳大利亞事故安全機構ANCAP的最新數據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數據顯示,在ANCAP的測試中,部分內燃機汽車,尤其是價格較為親民的入門級車型,表現不盡如人意。例如,馬恒達天蝎座和鈴木雨燕分別獲得了0星級和一星級的評價,而現代i30轎車、吉普角斗士和吉普牧馬人等車型也僅獲得了三星級的評價,未能為內燃機汽車陣營的整體表現增色。

相比之下,電動汽車在安全性方面展現出了更為出色的表現。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市場上,目前銷售的電動汽車中,最低評級為四星級,包括寶馬i4、現代Kona電動汽車、菲亞特500e、歐寶Mokka和雪鐵龍C4(后兩款車型僅在新西蘭銷售)。唯一一款三星級的電動汽車是吉普Avenger,但即便如此,這一成績也遠高于部分內燃機汽車。

然而,ANCAP首席執行官卡拉?霍爾韋格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盡管電動汽車在整體安全性上略勝一籌,但這一優勢并不顯著。她認為,由于電動汽車的售價普遍較高,銷售安全評分較低的電動汽車在商業上并無太大意義。因此,市場上銷售的電動汽車普遍擁有更高的安全配置和更先進的設計理念。
除了碰撞測試成績外,火災風險和維修成本也是衡量汽車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研究顯示,內燃機汽車的火災頻率明顯高于電動汽車。而在維修成本方面,電動汽車由于電池和高壓系統的復雜性,其維修成本比內燃機汽車高出約6.7%。

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駕駛行為與內燃機汽車存在差異。然而,這種差異并未顯著降低事故頻率。這表明,在駕駛安全性方面,不同類型的汽車仍面臨相似的挑戰。

盡管純電動汽車在碰撞測試中的表現略優于內燃機汽車,但兩者在安全性方面的差距并不顯著。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優勢主要源于其更先進的設計和更高的安全配置水平。然而,在選擇汽車時,消費者仍需綜合考慮火災風險、維修成本以及駕駛行為等多個因素。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