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護榮昌豬種到年產值超40億元,林其鑫用一場全產業鏈實踐證明了“一塊豬肉”也能飛出風口。
作者/徐徐 來源/商界重慶
![]()
琪金集團創始人林其鑫,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十佳農民、全國十大鄉村振興人物、中國肉類食品行業先進個人、重慶市總商會副會長、重慶市富民興渝貢獻獎、重慶市首屆杰出英才獎
“在商言商,但是企業家也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我靠豬發家,保護榮昌豬是我應該盡到的責任和義務。”當被問及自籌數億元保護榮昌豬是否值得的時候,林其鑫沒有絲毫猶豫。
從“豬中貴族”到“西部種芯”
榮昌豬,世界八大名豬、中國三大地方豬種之首,品牌價值評估達55.95億元。在生豬產業這個傳統領域,林其鑫看到了差異化競爭的機會。
“商品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榮昌豬定位就是豬中貴族。”據中國養豬網等行業數據顯示,中國整體高端豬肉市場年均增速約7%-9%,有機豬肉、地方特色豬種等細分領域可達15%以上,這為榮昌豬的溢價策略提供了市場基礎。
“七年來,榮昌豬價格基本穩定,幾乎不受豬周期影響。”林其鑫透露。這一數據在當下持續的豬肉“寒冬”中顯得尤為珍貴。
2018年,當林其鑫決定投入榮昌豬全產業鏈時,業內普遍持懷疑態度。當時中國正經歷劇烈的豬周期波動,非洲豬瘟疫情更讓行業雪上加霜。然而,他看到了更深層的商業邏輯:“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唯有品質和品牌才能建立持續的競爭優勢。”
他坦言,在2019-2023年間,琪金集團在榮昌豬養殖板塊確實承受了虧損壓力。但在他看來,這是戰略性投入的必要代價。“保種是公益性事業,也是企業的長期投資。”在保種選育環節,琪金集團投入巨資建設了西南地區唯一的高標準、智能化榮昌豬資源保護場。
回顧17年創業歷程,林其鑫將成功歸因于“責任”二字。“保住名貴豬種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在他的規劃中,到2035年,榮昌豬出欄規模將達到300萬頭,成為中國地方豬種的標桿企業。這個目標背后,是一個企業家對產業發展的深刻思考,更是一個人大代表對鄉村振興的使命擔當。
垂直整合的藝術
據林挺、朱增勇等學者在《中國生豬產業鏈垂直整合發展特征、驅動機理及建議》中的研究,我國生豬產業鏈整合程度正穩步提升,且整合方向出現關鍵轉折——2021年起,行業重心從后向整合逐步轉向前向整合,標志著企業正從“掌控資源”邁向“貼近用戶”。
在這一趨勢下,龍大美食通過“聚焦大消費”模式,構建起以屠宰精加工和肉制品為核心、養殖與進口貿易為兩翼的產業格局;圣農發展則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從養殖加工企業向食品企業的戰略轉型。而林其鑫領導的琪金集團,選擇了一條更具雄心的道路,打造覆蓋保種選育、養殖、屠宰加工到銷售配送的全鏈路閉環。
![]()
(琪金·榮昌豬資源保護場)
在保種端,琪金投資建設了西南地區唯一的高標準智能化榮昌豬資源保護場,設計規模飼養能繁母豬600頭,年產仔豬13000頭,并于2022年獲評“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
![]()
在養殖端,集團在榮昌、武隆、綦江等地自建11個純土豬養殖基地,通過現代化管理實現年產榮昌豬31萬頭;同時在成渝沿線發展多個代養基地,計劃打造200個聯合養豬示范村。與此同時,企業創新推行“六統一”模式,與農戶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實現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既有效擴大了產能,又切實帶動了農戶增收。
![]()
(琪金集團總部璧山工廠)
在加工端,依托兩家A級屠宰場,年產生豬白條超過50000噸。在配送端,自建冷鏈物流體系確保產品“從牧場到餐桌”的品質如一。
如今,琪金集團已建立起從保種選育、生態養殖、屠宰加工到冷鏈配送、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體系。于重慶豬肉零售行業,琪金已呈“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勢,不僅坐擁數量最多的專賣店體系,更連續穩坐市場銷量頭把交椅。林其鑫表示,“這種全鏈條控制賦予我們在成本管理上的獨特優勢。”財務數據顯示,通過自建養殖與加工網絡,琪金實現了對核心成本環節的精準把控。
更具智慧的是其“以商養種”的資金策略,通過璧山工廠與琪泰食品科技產業園屠宰與精深加工項目產生的穩定現金流,持續反哺榮昌豬的保種育種工作。“這不是簡單的業務組合,而是短期現金流與長期價值的戰略平衡。”林其鑫總結道。
全渠道時代的品牌破局之路
認識到單純依靠鮮肉銷售的局限性,林其鑫大力推動深加工轉型。這一決策符合行業發展趨勢,據雙匯、雨潤等頭部企業財務統計,其深加工產品毛利率普遍在25%-35%,而鮮肉毛利率通常低于5%,差值穩定在20-30個百分點。
“我們聚焦餃子、包子、午餐肉和香腸四大品類,打造爆款產品。”林其鑫介紹。“更關鍵的是,我們建立了從牧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體系,”他強調,“讓每一塊豬肉都擁有自己的‘數字身份證’,確保消費者吃得明明白白。”這一體系成為品牌信任的重要基石。
面對多元且分化的消費市場,林其鑫沒有采取單一渠道的粗暴擴張,而是繪制了一幅精準的“全場景渠道地圖”。他的策略核心在于客群細分與場景互補,以此構筑一個彼此協同、互不內耗的銷售閉環。
![]()
他將消費者劃分為兩大主流人群:追求品質與體驗的白領流向山姆等會員制商店,而主導家庭餐桌的“阿姨”們則極度依賴社區的便捷性。
因此,進駐盒馬、山姆及本地重百、新世紀等連鎖商超,意義遠超銷售本身。這既是品牌實力的展示,也是對高品質目標客群的直接觸達,是與年輕家庭建立信任的關鍵一步。正如他所說,“我們不會放棄這種市場”,這確保了品牌在主流消費場域的存在感。
與商超渠道形成戰略互補的是遍布社區周邊的專賣店。它們精準解決了“一日三餐”食材的即時性需求,以“家門口”的便捷性牢牢鎖住注重效率的日常消費客群。這種選址策略巧妙地避開了與商超的正面競爭,實現了“商超做品牌聲量與用戶教育,社區做高頻轉化與便民服務”的良性互動。
線下網絡解決“買得到”的問題,線上渠道則承擔了“認知-認可-購買”的完整閉環。林其鑫明確提到了京東、天貓、抖音三大核心陣地,并計劃持續擴展。
未來布局淘寶閃購的規劃,則顯示出其對即時零售趨勢的跟進,意在滿足更高階的“隨時隨地”消費需求,進一步完善其線上矩陣的完整性。
這套立體網絡,不僅最大化覆蓋了潛在客群,更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中構建了穩定的銷售基本盤,為其品牌溢價與長期發展鋪設了堅實的通路。
在研發層面,林其鑫采取“自主+合作”的雙軌模式。既自建研發團隊,又與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等單位共建“琪金?榮昌豬全產業發展研究院”,引入表型測定、基因檢測等技術,突破種豬生長性能與肉質協同改良的技術壁壘。
盡管取得顯著成就,林其鑫也清晰認識到面臨的挑戰。“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的產品有口皆碑,但品牌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尚未完全匹配。”為此,琪金集團決心打破這道屏障,計劃在營銷上重拳出擊,一方面深耕數字媒體進行精準滲透,另一方面則瞄準央視這一國民級平臺,旨在實現品牌影響力從區域到全國的跨越。
成本控制也是未來十年內的關鍵課題。“目標是在2035年將榮昌豬與外來白豬的單位養殖成本差距控制在15%以內。”林其鑫表示,這將通過育種改良和運營優化實現。
從30年前與豬肉結緣,到如今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掌舵人,林其鑫的創業史,某種程度上也是一部中國本土豬種的產業振興史。
他不滿足于只做一個“農民企業家”。他想打造的是“豬中的華為”,一個有技術含量、有品牌價值、有市場話語權的民族豬業標桿。“我們不做大眾市場的追隨者,我們要做的是土豬品類中的Number One。”
這條路并不輕松。但在他看來,把榮昌豬從“叫好不叫座”的地方瑰寶,變成消費者“吃得起的貴族豬肉”,不僅是一門生意,更是一場關于傳承與突破的產業實踐。
“這條路,我們必須走通。”
圖/琪金集團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