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如果要問各家軟件巨頭最頭疼的是什么?軟件付費一定是被提及最多的,誰也沒想到最近軟件付費終于成了,而這一切則歸功于AI,這種付費習慣到底是怎么被倒逼養成的?
![]()
一、AI驅動下大家終于愿意給軟件付費了
據36氪轉載自媒體光錐智能的報到,“現在什么都得付費買個會員,不是會員視頻下載速度就超級慢!”“有的視頻會議軟件吃相太難看了,一年會員費漲了三倍!”“辛辛苦苦剪了兩個小時視頻,結果導出4K高清畫質時還要解鎖SVIP會員,離大譜了!”近期,各個社交平臺上都充斥著,用戶對軟件付費以及會員漲價的吐槽。
自2024年至今,從辦公軟件到視頻工具,從個人會員到企業服務,一場席卷全行業的軟件漲價潮悄然蔓延。據光錐智能不完全統計,國內軟件會員費用價格平均漲幅達20-30%。企業漲價的動力,來自AI帶來的價值和成本的雙重提升。
跟互聯網時代相比,AI正在改變人們對“軟件付費”的消費觀。以往,中國用戶對軟件付費的態度是“能蹭就蹭”,白嫖黨占據絕大多數。如2015年,某辦公軟件推出10元/月會員時,論壇滿是卸載預警;2018年視頻平臺首次漲價,微博相關話題下充斥著割韭菜的罵聲。
現在,盡管社交平臺上依然罵聲一片,但卻與十年前“付費即卸載”的抵制潮不同,更多的用戶選擇了愿意為其AI功能買單。
據智聯招聘2025年調研顯示,56.1%的職場人愿意為AI服務付費,其中23.4%的職場人已完成AI工具付費行為,16.5%曾為單個AI工具/服務付費,如購買單月會員。
![]()
二、付費習慣是怎么被養成的?
曾經,用戶對于軟件付費往往持抵觸態度,而如今,隨著AI技術的深度融入,用戶的付費習慣正在悄然發生改變。那么,這種付費習慣究竟是如何被養成的呢?
首先,單機軟件時代付費難以形成黏性。在軟件發展的早期階段,大部分軟件都是離線使用的。用戶只需通過簡單的盜版破解手段,就能輕松獲取并使用各類軟件,無需支付任何費用。這一現象的背后,是當時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尚不健全的大環境。
從技術層面來看,早期的軟件破解相對容易。許多軟件的加密機制較為簡單,破解者只需掌握一定的編程知識和工具,就能繞過軟件的付費驗證環節,實現免費使用。而且,當時的互聯網傳播渠道相對有限,但通過一些地下論壇、文件共享平臺等,破解軟件能夠迅速擴散,使得大量用戶可以輕松獲取盜版資源。再加上當時互聯網上流傳著極客文化,在極客文化當中免費是一種潮流,很多極客都認為軟件應該免費,甚至大名鼎鼎的喬布斯都曾經是這個群體的一員,也是早期免費文化的推崇者。
從用戶心理角度分析,在那個階段,用戶對于軟件的付費意識較為淡薄。一方面,由于經濟水平的限制,用戶對于軟件這種虛擬產品的價值認知不足,認為免費獲取軟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另一方面,市場上缺乏有效的引導和宣傳,用戶沒有充分意識到軟件開發者為創作和維護軟件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本。此外,一些軟件廠商為了追求市場份額,采取了免費策略,進一步加劇了用戶對軟件免費的期待,使得付費習慣的培養變得異常艱難。
![]()
其次,用戶更加愿意為好的服務買單。如今,軟件付費習慣開始逐漸形成,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優勢應用的涌現,尤其是AI應用。AI技術的出現,為軟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它能夠在短時間內大量節省工作時間,顯著提高工作效率。
以辦公軟件為例,傳統的辦公軟件功能相對單一,用戶需要手動完成大量的文檔處理、數據分析等工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錯。而引入AI技術后,辦公軟件具備了智能寫作、自動排版、數據智能分析等功能。例如,在撰寫報告時,AI可以根據用戶輸入的關鍵詞和要求,自動生成內容框架和部分段落,大大節省了用戶的構思和寫作時間。在數據分析方面,AI能夠快速處理海量的數據,并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分析結果,幫助用戶更準確地把握數據背后的規律和趨勢,這種極強的用戶效率提升優勢,能夠讓更多的人愿意買單。
更重要的是,AI應用通常需要聯網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這是因為AI模型的訓練和更新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而這些數據往往存儲在云端服務器上。同時,聯網狀態下,AI應用能夠實時獲取最新的信息和算法優化,為用戶提供更精準、高效的服務。這種對網絡的依賴,使得軟件廠商能夠通過控制網絡訪問權限來實施付費策略,為軟件付費奠定了基礎。
![]()
第三,AI才是一個真的有效的抓手。對于大部分軟件公司來說,AI的出現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它為軟件公司提供了一種真正增值服務的抓手,實現了互聯網從軟件基礎到增值服務賺錢的閉環。在傳統的軟件商業模式中,軟件公司主要依靠軟件的銷售來獲取收入。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軟件的銷售價格不斷下降,利潤空間逐漸被壓縮。而且,用戶對于軟件的功能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和升級,單純依靠軟件本身的銷售難以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AI技術的引入,為軟件公司開辟了新的盈利途徑。通過將AI技術融入到軟件中,軟件公司可以為用戶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務。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增值服務套餐,軟件公司則根據用戶選擇的服務收取相應的費用。此外,AI還可以幫助軟件公司實現精準營銷。通過對用戶使用軟件的數據進行分析,軟件公司可以了解用戶的偏好和需求,為用戶推送個性化的增值服務推薦。這種精準營銷的方式不僅提高了用戶的付費轉化率,還增強了用戶對軟件的粘性和忠誠度。
![]()
第四,剛需才是核心競爭力。從長期來看,想要讓用戶心甘情愿地付費買單,最終還是要看這個產品是否真正是剛需。只有當軟件能夠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并且持續地吸引用戶時,用戶才會愿意持續付費。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用戶對于軟件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一款軟件不能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改進,不能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那么用戶很可能會轉向其他競爭對手的產品。AI 技術通過聯網形態阻斷了盜版路徑,通過效率提升創造了付費價值,更通過增值服務模式構建了商業閉環。
但歸根結底,付費習慣的根基在于 “價值匹配”, 當軟件產品持續滿足用戶的剛性需求,且付費帶來的收益遠超成本時,付費便會從 “選擇” 變為 “習慣”。對于軟件企業而言,AI 是打開付費市場的鑰匙,但真正能留住用戶的,永遠才是最需要考慮的事情,只有持續推出用戶離不開的功能,才能吸引用戶持續為軟件付費買單。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