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輝系上海首席經濟學家金融發展中心副主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
劉博在11月6日的新浪財經直播中為大家解讀了十五五規劃的邏輯主線,以及G2纏斗大背景下的資產配置核心。以下為本次直播的文字稿整理。
1.劉博可以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評估一下現在各類資產的態勢嗎?比如黃金、美元等等。
黃金我以前講過的,在G2長期歷史性競爭的時代背景下,黃金是最好的定投資產。一般而言,黃金投資不太依賴精準的時機選擇,只要手頭有閑錢,持續進行定投就是一個不錯的策略。看最近兩三年,定投黃金變現出了極高的夏普率,在所有大類資產市場中表現中都表現出很好的夏普比率。
從長期趨勢來看,不用太考慮價格,當下的中美“纏斗”階段(雙方緊密糾纏、不斷斗爭,難舍難分的狀態)。這種局面可能持續十年甚至二十年之久,并且難以分出勝負。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黃金未來的上漲空間和時間跨度或許會遠遠超過過去半個世紀。這個波幅是無法預知的。特別是這次在東大和西大,新王與舊王更替的歷史進程背景下,黃金作為美元資產未來價格定格在哪里,往上看的頂很難用數字去衡量。簡單講就是最好的定投資產。
當然如果看東升西落這個歷史趨勢的話,那么東大的核心資產——股票,無疑是最具潛力和豐厚回報的資產了。若堅信這一劇本走向,那么東大的權益資產就一定是最好的資產,是未來最具進攻性、最值得布局的市場。著眼明年春季的情緒窗口做布局的話,也要放到這個劇本里去看。新王與舊王之間的更替,最集中的斗爭領域主要集中在兩大方向:能源體系與科技體系。一個王朝的根基往往取決于這兩大基石。
美國或美元王朝的能源體系以石油等化石能源為基石。而未來,中國作為東方大國,若要奠定屬于自己的新王朝,必然要構建獨立于化石能源體系的對立面,構建一個的自主可控的能源體系。憑借東大現在的工業霸權和統治力,構建一個綠色能源體系搭配循環經濟生態,登頂未來能源體系的基石。
在科技體系方面,我們也必須構建完全自主可控、不被卡脖子的完全獨立于西方的科技體系。科技體系的核心就是去打造完整的IC產業鏈。從科技自主可控的角度出發,我們需要形成一個封閉、完備且不受西方掌控的產業體系,確保在關鍵技術環節沒有任何短板。所有的市場情緒就是科技和能源這兩個方向。具象化去看,主要是以下幾個:
第一,國產算力鏈。這是我們科技自主可控的關鍵領域,不能在任何環節受制于西方的,形成完整的封閉的IC產業體系。
第二,儲能與新能源。這是中國工業統治力所催生的強大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我們一定是要占領制高點的。
第三,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本質上屬于能源體系構建的重要環節。
第四,我們的殺手锏,材料工業。材料是現代經濟體系的短板所在,根據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能乘多少水往往取決于你最短的板子的高度。這個最短的板子就是材料工業,材料產業。
今天,中國在智能、能源、生命三大方向的關鍵產業材料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展現出越來越強的工業統治力。或者說,在許多基礎材料領域,中國正在實現突破,并迅速的工程化驗證,搶占制高點。比如我們印象深刻的,G2較量的稀土產業鏈。比如液態金屬這個最硬最有彈性的完美金屬,液態金屬領域我們已經實現了巨大的工業產能。再比如今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的“金屬有機框架(MOFs)”,這可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新材料。在未來的固態電池,有望被廣泛的運用,有的中國公司已經完成了工業化驗證。包括中國在核聚變能源方面的釷基熔鹽反應堆也已經迅速產業化了,未來如果我們能在聚變能源上率先實現系統性突破的話,那么過去一百多年的化石能源體系就會被完全顛覆。
從這些材料領域的突破可以看出,中國有著巨大的工業體系和科研能力。這些就是中國工業的“殺手锏”,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個關鍵領域。反映在股票市場上,他們很可能成為未來十倍甚至幾十倍的大牛股,跑出極大的市場溢價。所以未來的機會還是要圍繞著這個時代劇本,過去人生發財靠康波,現在發財要靠科創。特別是在G2兩強爭霸的時代背景下,科技的突飛猛進將創造出巨大的資產溢價。對于國家而言,就是改變國家的命運。對于個人來說,就是改變個人的財富。
2.近兩周有一些重要會議,四中全會和十五五的規劃發布。劉博可以給分析一下整體的邏輯脈絡和投資機會嗎?
上個月中國開了一個最重要的會議,四中的核心議題就是十五五的規劃了。所謂十五五,就是我們在制定的一些明確的目標:2026年到2030年我們要完成的目標。整個公報大家也在學習,但是給我的第一個沖擊就是兩個字——進攻。這是一個極具進攻性的報告,我們看中國的標志性的政治文件,不光是要看中間的內容,更重要的是體會這個文件的語境。他的氣勢是什么樣的取向,我覺得這個比內容可能更重要。如果說我們十三五,十四五把自己打造成了最強的工業力量,相當于我們中國人花了十年的時間,讓自己爬到了珠峰的那個大本營。那接下來的十五五甚至十六五,未來的五年、十年,我們完成的一個目標就是兩個字——“登頂”。去沖擊那個最高點,8484,現在還有最后五百米。
所以從文件的語境用詞,都能感覺到和十四五的明顯的變化。比方說,文件講到“中國式現代化全面發力的時期”,這個“全面發力”非常形象。這是我剛才講的那個意向化的那個場景,最后500米的沖刺。然后講到了未來十五五提到“必勝信心”,而且要積極的應變求變,要敢于斗爭,要善于斗爭,強調的是斗爭。十四五的用詞是什么?是一個防御、防守的語境。十四五的主題詞是是底線思維,是供給側,是要化解風險。但是十五五的主題詞是全面發力,積極應變求變,必勝信心。要斗爭,這些都是主動性的,你是個進攻者。
所以經常有人讓我講觀感的話,我會用的四個字,即“攻守易勢”。十四五的時候我們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弱者,放在一個防守的角色定位。但十五五很明顯我們變成了一個進攻者,一個強者思維去構想未來的框架。所以十五五我們制定的一個目標,就是要保證要實現經濟全面快速發展。“快速發展”這個詞已經很多年都沒看到了,現在重提了這個詞。中國是一個巨大的超級經濟體,從購買力評價去看中國早就已經顯著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了。這么大的一個經濟體,要以快速發展的一個狀態去完成五年。這個用詞的分量,它語境的變化是顛覆性的。后面帶的是“我們是要創造一個奇跡的新篇章”。
更有研究者講的比較多的就是,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詞大概已經有十多年沒出現在中央的文件中了。現在重新把這個詞提出來,我想這就是中國的最高決策層的審時度勢。他看到了今天中國在G2的激烈對決中,我們逐漸已經取得了某種程度的戰略優勢。在這個斗爭中我們逐漸變成了一個強者。這和幾年前的防守狀態完全不一樣。我們已經是戰略優勢的一方,接下來的五年就是如何把這個戰略優勢轉化為戰略勝勢。這是人民日報的評論版文章,所用到的標題。從戰略的優勢轉化為戰略的勝勢,這就是我們十五五的目標。
具象來講,圍繞G2的斗爭的時代背景,我們要做幾個事:一個是要奠定中國自己的能源體系。既然是代表未來的新的王朝,一定是自己說了算,自己制定的一個能源體系,未來的能源體系。這就是中國的綠色能源加循環經濟生態。第二個就是,一定要打造一個完全獨立于美國的,獨立于整個西方的獨立自主,自主可控的完備的一套科技體系。核心就是整個IC產業鏈,必須是完整完備的,獨立的,能形成一個閉環,沒有不任何短板卡在人家手里面的。我有這樣一個說法:中國人一定要造一個金剛罩,把自己罩起來,這就是中國科技體系的目標。第三個就是,不光要有個金剛罩,還要有個殺手锏。我不光是自己金剛不敗,還要拿捏你,作為一個未來的主導者,你要在手里拿住一個產業鏈的軟肋,那個制高點要掌握在我的手里。
這個殺手锏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材料。中國的材料體系一定要做到全球的統治力,材料產業就是中國經濟的殺手锏。比方說這一次的稀土。現在整個世界的高科技產業,看上去高樓大廈非常的宏偉,其實它底下的基座,某種意義上講都頂著一個纖細的小木棍,這就是中國的稀土冶煉。要是沒有這個小木棍,高樓大廈就會瞬間崩塌。包括無論是軍工、半導體芯片、航空航天、機器人、汽車、新能源等等高端的產業。
這個稀土產業鏈就是中國人掌握的命門,一個極限的、不對稱的結構。整個稀土產業鏈的產值也就一百多億美元,但它上面頂著的是三四十萬億美元的科創資本市值。這一百多億,如果我要封閉,那上面的高樓大廈,幾十萬億的市值可以瞬間崩塌。所以中國現在完全有能力去掐滅美國的AI的繁榮。但是沒有必要這么做,因為我們還沒有必要到這樣拼命。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給我一個三五年時間構建一套完全獨立于西方的科技體系。有了金剛罩,未來也打不了我,同時也有殺手锏,隨時能夠掐滅你。那么,無可爭議的東大就成為這個世界未來的秩序制定者,這是順理成章的。我理解的十五五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感官。
3.劉博怎么看大宗商品在未來的表現?
和未來AI與能源體系綁定的大宗商品及其相關產業鏈,一定會和稀土一樣,會走出一個大趨勢來的。可以看到稀土和未來能源體系的趨勢性非常強。和未來AI科技體系綁定的資源一定會走一個大牛市。
4.劉博怎么看電力股?
這個方向的增量肯定是在于在出海。美國十分老化的電網。是急需新一輪的基礎設施投入的。如果他不想坐以待斃的話,那還是要拼一下的,就會全力的往這個方向沖刺。不光是AI算力的投資,更是基礎設施的投資。現在這個瓶頸已經很明顯了,整個美國的電力能源物理結構,已經非常老化了,和今天美國算力供應鏈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甚至有可能導致整個美國AI的繁榮鏈條的脆弱性暴露。所以美國在未來的電力基礎設施方向的投入會比較大。美國本身又沒有制造能力,整個工業已經完全空心化。那這個未來的能源基建,還是要靠中國的海外的供應鏈。我也很看好這個方向的資產溢價。
5.劉博怎么看券商?
券商作為旗手的作用已經不需要了,現在可以把它當做牛市的影子,如影隨形。如果是一個很長時間的牛市的話,那券商一定會如影隨形的,會獲得不菲的紅利。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